五、兵敗如山倒~鄭家軍敗戰觀音山

時近正午。觀音山上遍山黃葉,秋老虎正炙。肅殺的秋風襲捲過處,但見滿山遍野盡屍骸,滾滾塵土中刀劍碰撞鏗鏗,漫天烽火中更盡殺聲。彼方,梁化鳳率清兵,拂曉出擊,連勝二陣後。因鏖戰已達半日,兵馬已然顯難掩疲態。此方,林勝率左武衛軍,馳援陳鵬的虎衛師鐵人。因見陳鵬的虎衛鐵人,屢潰與戰,誓死不退,幾戰到一兵一卒。這讓林勝與其武衛師,群情憤慨,更加的鬥志昂揚。且林勝所率武衛軍,本是鄭家軍的精銳親兵,個個刀牌兵,剽勇善戰,武藝高強。見那數千刀牌兵,一手藤牌,一手大刀,集結成陣後,進退攻守,井然有序。縱是梁化鳳所率清兵,有數千的滿州八旗鐵騎。然在林勝的指揮下,其武衛兵絲毫不懼那滿州八旗鐵騎,雙方鏖戰,殺個平分秋色。且見那武衛兵,應著鑼鼓聲進退,更是越戰越勇。鏖戰半個時辰,在林勝率武衛兵,步步進逼下。見那梁化鳳所率的清兵,終是漸漸不敵,一路敗退。

『殺啊!弟兄們。殺光這些滿夷韃虜,替咱左前鋒軍、左虎衛軍、右沖鎮軍的弟兄報仇!殺啊!』眼見清兵潰敗,林勝振臂高呼。戰旗所指,但見左武衛軍的將士,個個奮勇衝鋒,直欲將敗逃的清兵,逼入山谷中圍殺。然就在此時,忽卻聽得山腳下,傳來號角嗚嗚聲。林勝回頭望去,但見蜿蜒的山路上煙塵滾滾,似有大隊人馬正奔馳上山。初時,林勝以為,那是原本埋伏山下的陳魁,率領右虎衛鐵人,奔上山來馳援。然越看卻越感不對勁。因那山路上奔馳的滾滾煙塵,速度飛快,全然不是虎衛師的鐵人,可以辦到。定神一看,林勝這才發現,原來那山路上奔馳上山的,竟然是一支清兵的鐵騎。且其數量之眾,恐怕超過五千兵馬。這下,可讓林勝,大驚失色,連忙號令武衛軍的弟兄,回師禦敵。頃刻間,山下奔來的清兵鐵騎,已然兵臨林勝的武衛師陣前。更糟的是,原本已然敗陣的梁化鳳,見援兵來到,立時又調轉陣勢。集結兵馬後,瞬間,梁化鳳即揮兵,又從山坡上衝殺而下。那怕林勝所率的武衛軍,再怎麼的驍勇善戰。然數千武衛兵,卻如何能抵擋得住,清兵的兩頭夾攻。且兩頭作戰的,還是數量遠比武衛兵多得多的滿清鐵騎。

戰鼓聲頻催,催得觀音山上屍骨成堆。因被清兵前後夾擊,且清兵之數不但倍於林勝的武衛師,更還有數千鐵騎衝殺。原本尚在南京城內的清兵,更源源趕來馳援。這讓林勝所率的武衛師,兩頭作戰之下,終再難以招架。副統領魏雄,身中數箭戰死,前線之兵全潰。潰敗後,鼓聲再起,刀牌兵再集結成陣。奈何清兵鐵騎,前後夾殺,攻勢越來越凌厲。見林勝身中數箭,仍奮力殺敵,刀牌兵殺得僅剩百人,依然依鼓聲,集結成陣。殺到剩下十數人,依然集結成陣,無一人逃走。及至殺到全軍覆滅,也無一人降。可憐鄭家軍中,最精銳,林勝所率的左武衛軍,陳鵬所率的左虎衛鐵人,以及萬祿所率右沖鎮。萬餘精銳之師,就這麼橫屍觀音山,成了屍骸遍野的無主孤魂。
有道是:家鄉的父母髮蒼蒼,家鄉的妻兒倚門望,家鄉的土壤芬芳,家鄉的水甘甜。奈何這些兵士,渡海萬里,遠離故鄉,前來曝屍荒野觀音山。莫不是為了,不甘神州陸沉,漢室江山成滿奴,更不甘薙髮留辮,子孫衣冠成犬羊。然而為了榮華富貴,甘心為滿奴者,卻也多的是,有如那梁化鳳。再別說,吳三桂、尚可喜與耿精忠之流。

且說梁化鳳,殲滅林勝的左武衛軍後,已然連勝三陣。兼之又有數千鐵騎,以及南京城內的諸軍,前來馳援會師。一時清兵士氣更盛。因知鄭家軍的帥營已空,諸軍會師後,梁化鳳即遠望那觀音山上的黃蓋傘,慷慨激昂,鼓舞士氣。『弟兄們,擒賊擒王!賊營已空,再無兵可戰。現在隨我攻山,攻破海賊帥營,擒那海賊頭子鄭成功!只要一舉攻破他帥營。群龍無首之下,則海賊必然全軍潰敗!』一時數萬清兵,就在梁化鳳的帶領下,以萬馬奔騰之勢,直攻觀音山上的鄭家軍帥營。

觀音山上的鄭家軍帥營,參將潘庚鐘受延平王囑託,站在黃蓋傘下觀戰與指揮。眼見數萬清兵,黑壓壓一片宛如出巢的螻蟻直奔上山。這可讓潘庚鐘,大感驚惶。因護衛帥營的左虎衛與右沖鎮,皆已被殲滅。使得整個帥營空蕩,唯僅剩幾百護衛。幸好,帥營的制高處,設有十幾門紅夷火砲的砲陣。為免清兵直攻上帥營,潘庚鐘能做的,也就只有命砲兵,發砲轟擊清兵。幸也是這紅夷火砲凶猛,又是由高處往下發砲。使得欲攻上山的清兵,一時受阻,難以攻山 。另一邊 ,原本布陣山下的右虎衛陳魁。當林勝率左武衛出兵,馳援陳鵬萬祿之時。當時,陳魁亦知帥營空蕩,即率右虎衛鐵人,上山護衛帥營。但為避開林勝與清兵的交戰,所以陳魁率左虎衛,繞道上山 。繞道上山,本已是行遠路。加上虎衛鐵人,因身披三十斤鎧甲,又手持斬馬刀,原本行動就遲緩 ,要爬山更難。以致,梁化鳳擊敗林勝之後,清兵諸軍合師 ,並直揮兵直逼鄭家軍帥營 。而那陳魁率的左虎衛鐵人,居然還落在清兵之後 ,根本來不及上山,護衛帥營 。

陳魁所率的右虎衛,雖說來不及上山護衛帥營。但眼見清兵合師數萬,欲攻帥營。原本繞道,落於清兵之後的陳魁,為救帥營之危,即也從後方殺出。只不過從後方殺出,陳魁率的右虎衛,卻又落於處於下坡的下風。況清兵諸軍合師後,已然有數萬大軍,光是鐵騎就上萬。而陳魁率的右虎衛,也不過就是數千人,著實更是處於寡不敵眾的劣勢。山上的黃蓋傘下,潘庚鐘眼見陳魁率右虎衛來援,並不敢鬆懈。因清兵實在太多,帥營又已無兵,亦只能命砲兵不斷的發砲。可觀音山山高路陡,當時運上山的火砲與火藥本也不多。火砲發完了,潘庚鐘就命護衛射箭,箭射完了,就命護衛,搬石頭丟下山,以阻清兵上山。
畢竟帥營可是指揮作戰的中樞。就算延平王不在帥營,清兵攻下帥營,也擒不到延平王。可帥營的黃蓋傘,一旦被清兵攻下撤除。則整個觀音山,尚在浴血拼戰的鄭家軍各鎮營,眼見帥營被攻下,必然軍心大潰。由此,無論如何,潘庚鐘都得守住帥營的黃蓋傘。就盼著延平王,前往觀音門調動大軍,快快來援。否則,一旦帥營被攻破,黃蓋傘被撤下。那到時,就算延平王再率大軍前來,恐也再無力回天。

說到延平王,帶著幾十護衛,策馬奔出帥營後。即也一路馬不停蹄,繞著山路,避開清軍,直朝著觀音門奔去。觀音門就在觀音山的東北方。因外城的觀音門,緊鄰長江。而右提督馬信,統領的二三萬大軍,就奉命駐防江上。一則防清兵水師,一則隨時準備奉命支援。然山路蜿蜒,觀音山的帥營到觀音門之間,有數十里路。佈陣山內的甘煇大軍,又被清兵從後山圍攻。因此延平王欲到觀音門,調動大軍,更需繞道遠行,以避開清兵。情況更糟的是,圍攻觀音山的清兵,比延平王想的還多得多。似乎無論延平王走那一條路,整個觀音山已然遍佈清兵,處處凶險。

後提督萬禮,率一二萬大軍,屯駐觀音門西南的第一大橋。因此對延平王而言,自然想到,繞道大橋頭,走第一大橋,再轉觀音門的路;當是比較安全的路徑。「畢竟第一大橋,有萬禮的大軍把守。此刻清兵正前後夾擊,忙於攻山,其兵力應尚不及於第一大橋。若我能到達第一大橋,當就無安全之虞。待我親到觀音門,調動馬信大軍,再合萬禮的大軍。則當有四五萬大軍。如此大軍,從山後包抄,前後夾擊,殺他個措手不及。看他清兵如何猖狂...」面對觀音山的戰況緊急,延平王馳馬觀音門,一心惶急,卻也只能將希望,寄託於此。就盼到了觀音門後,調動右提督馬信,與後提督萬禮的大軍,一舉反攻觀音山,能夠挽回頹勢。然延平王這樣的冀望,當他率數十護衛,馳馬到大橋頭之時。眼前所見,其心中所冀望,頓時化為灰。

「老天!清兵怎會如此之眾。不止前後攻山,竟連第一大橋也被圍攻。我實在太過大意!」從大橋頭的山上,放眼第一大橋,只見橋上已然是萬禮與清兵交戰,殺得一片昏天地暗。兵士的甲冑碰撞,刀劍鏗鏗,殺聲連天,延平王見到此景,著實震驚。因為要前往觀音門調動馬信的大軍,勢必要經過第一大橋。眼下的戰況已然危急,清兵之眾多,更遠超乎延平王想像,簡直是四面八方攻山。倘若是再繞遠路,耽擱時辰,就怕到觀音門調動大軍,恐也為時已晚。既然已經沒有選擇餘地,延平王本也不貪生怕死,即率數十護衛,策馬直衝第一大橋。

雙方混戰的第一大橋上,當延平王率數十護衛奔至,大戰方酣的清兵,早如潮水湧上,團團包圍。任得延平王,自恃勇猛,與眾護衛,拼死力博。奈何清兵源源不絕而來,簡直寸步難行。清兵射出的箭,幾度與延平王擦身而過。有的箭甚至射到了延平王的鎧甲上。時而更是險象環生,若不是鎧甲夠厚,或是是箭稍微射偏,那延平王恐早已要在第一大橋上倒下。『弟兄們,衝啊!區區清兵,豈能擋我去路!殺!』眼見那清兵越聚越多,就算延平拼命揮動中的關刀,卻仍如陷泥沼之中,幾要被群湧而來的清兵吞沒。當此萬分危急時刻。幸好後提督萬禮,發現了延平王與眾護衛,立時率了一千多兵士,趕來護駕。見那後提督萬禮,早於混戰之中殺得滿眼血絲,一臉紅光面赤,額頭青筋暴露。驟趕到了延平王身邊,惶急之中,也無暇說什麼,開口即直說:『國姓爺,我替你們開出一條路來,你們快快過橋。過了橋了後,千萬別再回頭!』

『陳澤!記住。無論如何國姓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你需全力保護國姓爺。過了橋,無論發生什麼事,千萬別回頭。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兵慌馬亂,倉皇之中,見後提督萬禮,有如在交代後事一般。話一說完,果見萬禮率千多兵士,便直往第一大橋上衝殺;似要為延平王殺出一條血路。陳澤則率眾護衛,護駕延平王緊隨萬禮之後。約莫半個時辰,萬禮的千多兵士,殺到僅剩百餘。不過幸好,在萬禮的拼殺下,延平王也已順利到達了第一大橋的彼端。見到延平王已過橋,然清兵卻仍層層包圍。頓見那萬禮,騎在馬上,忽而高喊:『你們這些滿夷清奴聽著。我就是延平王。延平王在此,你們有本事就來抓我去領賞!』喊聲方歇,萬禮即策馬狂奔。眾清兵,但聽得「延平王」三字,混戰之中又那分真假。見自稱「延平王」的萬禮逃跑,橋上的清兵,豈肯放過,頓是鬨然,拔腿緊追而去。而橋上的清兵也實在太多,有如過江之鯽。見萬禮才策馬,尚未奔到橋的另一端,已然已被橋另一頭的清兵給合圍,堵住去路。後方的清兵,眨眼也追上。

置身第一大橋的橋頭,前後左右,盡被包夾之下。萬禮逃之無路,也只能猛揮手中的斬馬刀,一人獨戰上百清兵。「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此形容當然是太過。那怕萬禮武藝精湛,劍術更堪稱鄭家軍二十大軍之首。然猛虎再猛,終是難敵猴群。"咻"猝不及防,猛然一支箭,射中萬禮的肩頭。然萬禮喊都沒喊一聲,一手將箭柄折斷,依然奮戰。只是清兵何其多,四面八方的弓箭手射來的箭,格擋都無法格擋。"咻咻咻"一連幾支箭,有的射中萬禮的肚腹,有的射中萬禮的背部。眨眼,萬禮的身上已被射中四五支箭。就算口中鮮血狂噴,卻是仍猛揮大刀,不肯倒下。橋的另一端,原本朝觀音門奔去的延平王,回頭,驟見萬禮被清兵圍攻,身中四五箭。當下延平王,奮不顧身,忽而調轉馬頭,即要策馬來救。然陳澤早有所備,一見延平王調轉馬頭。卻見陳澤,早了一步,即擋到了延平王的馬前,阻其去路。

『陳澤!讓開!萬禮已身受重傷,身處險境。我要去救他!』見陳澤擋住去路,延平王氣得大罵。陳澤卻是慷慨陳詞,回:『國姓爺!萬提督說的沒錯。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國姓爺就是我們的青山,所以國姓爺的性命,比什麼都重要。萬提督要我保護國姓爺的安全,我就得盡職。所以我萬不能讓國姓爺回去。否則萬提督的性命,就白白犧牲了!』延平王見陳澤,堅不肯讓路,氣急敗壞又憤怒,即大聲斥喝:『難道你們沒看見萬禮,命在旦夕。萬禮就如同我的兄弟,我的手足。我能見死不救嗎?若是我見死不救,往後豈還有臉見眾兄弟!』說罷,延平王策馬又要走。然這次,卻是十幾護衛,同時都圍了上來,將延平王前後左右包挾。延平王見狀,心中又急又怒,怒喝:『這是幹什麼!你們都反了嗎?連我的命令都不聽了嗎?難道你們是要我斬了你們嗎?』因清兵隨時,都可能再攻來。若是再被清兵包圍,想逃都難再逃。當下陳澤,也不想再辯說,乾脆慷慨陳言,對延平王說:『國姓爺,請你以大局為重。現在往觀音門調兵,或許還不遲。若要回頭與清兵廝殺,這是萬萬不能。倘若能度過這一關。請國姓爺賜罪,斬了我陳澤。我無怨悔! 』

眾護衛聽得陳澤慷慨之言,即也同聲附和。齊聲說:『請國姓爺斬了我!我們無怨悔!』語罷,眾護衛在陳澤的示意下,有的即伸手,拉著延平王的座騎韁繩,有的左右包挾。一群護衛,就這麼挾持著延平王,直奔往觀音門的方向而去。但就盼,在鄭家軍全面潰敗之前,能從觀音門調動大軍,前往觀音山夾擊清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