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2011-03-31中國時報【張朝欣、鄭光宏/綜合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33100214.html
兩岸同一家 ▲2百多位來自對岸廣東與福建的顏氏後代子孫,30日跨海來台,前往水上鄉「開台王顏思齊墓園」尋根祭祖。(鄭光宏攝)
來自對岸廣東、福建以及台灣的兩百餘名顏氏子孫,卅日前往嘉義縣「開台王顏思齊墓園」、雲林縣「顏思齊開台登陸紀念碑」、「顏厝寮」尋根祭祖,緬懷三百八十七年前來台開墾、鎮輔土番有功的顏思齊。
據嘉義縣府六十九年所立碑資料顯示,出身福建漳州海澄縣的顏思齊,一六二四年與鄭芝龍等人率領十三義船,從日本渡海來台,自北港登陸後至新港定居,由於開墾有功,加上成功鎮輔土番,儘管一六二五年便因行獵病逝,後人仍尊稱「開台王」,並在牛稠埔闢建墓園。
水上鄉長王啟澧表示,三月初經台灣顏氏總會轉知,有近兩百位閩台顏氏後代,欲利用清明掃墓前夕至顏思齊墓前上香祭拜,由於該墓園目前劃歸在國軍南測中心訓練基地內,經多番折衝,一行人昨日順利通過管制區,入內緬懷先祖。
廣東連平顏氏宗親會副會長顏煥仁表示,以往也曾率團前來祭祖,但今年規模特別龐大,此番心情相當激動,上百位來自廈門清礁的顏氏後代,統一穿著印有「同根同源,宗誼永存」背心,強調看到台灣的進步,就不能忘記顏思齊做為先行者的貢獻。
眾人循古禮祭祖完畢後,續行前往水上鄉「璿宿上天宮」,由兩岸專家學者召開「閩台顏思齊史蹟研討會」;下午四點許,一行人抵達雲林縣水林鄉顏厝寮,參訪當年顏思齊開台初時,在此設置的各種設施建設。
水林鄉公所人員向對岸民眾解釋,顏思齊當時在台設「十寨」,水林顏厝寮為主寨,因聚落全為漳州顏姓人,因此稱為「顏厝寮」。為了防範盜賊入侵,「顏厝寮」的房舍呈馬蹄形,易守難攻,獨特的屋舍結構,反映當時的歷史背景。
隨後一行人驅車前往北港鎮「顏思齊開台登陸紀念碑」,眾人紛紛拍照留念,同時研究碑文內容,對於紀念碑成了圓環,與大眾生活相互結合,感到很有意思,最後帶著滿滿的思古幽情、踏上歸途。
==============================================
大陸顏氏宗親赴台尋根 台軍方開放軍管區內墓園
引用自:中國人民網 http://tw.people.com.cn/BIG5/14285378.html據台灣《聯合報》報道,清明前夕,為追念台灣最早的開發者、被稱為“開台王”的閩南先賢顏思齊,130多位來自福建、廣東的顏氏宗親組團赴台,展開為期6天的尋根之旅。
30日,顏氏宗親團前往嘉義縣水上鄉的顏思齊墓拜祭,由於該墓位於台軍方軍事管制區,大陸宗親透過台當局“國防部”專案申請,才得償祭祖心願。不少宗親首次赴台,與同行的台灣顏氏總會宗親交流熱烈,開心地說“我們都是一家人。”
水上鄉志記載,顏思齊原籍福建省海澄,與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結拜,欲推翻日本德川幕府,計劃敗露后逃往台灣。顏思齊在雲林縣水林、北港屯墾拓荒,1625年在嘉義山區狩獵時染傷寒去世。顏思齊墓位於水上鄉牛稠埔尖山頂,現屬台陸軍南區聯合測考中心訓練場范疇。
水上鄉公所指出,往年曾有少數大陸顏氏宗親造訪顏思齊墓,今年首度有大規模大陸宗親尋根。台陸軍南區聯合測考中心政戰主任魏慶超表示,顏氏宗親向台當局“國防部”申請前往顏思齊墓祭拜,台軍方念及文化與慎終追遠傳統,同意放行。(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