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人本基金會

1987
‧2月立法院發生首件立委肢體衝突

‧7月台灣解除戒嚴

‧12月開放大陸探親

‧12月為遏止「大家樂」賭風,發行34年的
 「愛國獎券」決定停辦

 1988
‧1月
 ◎報禁解除/立法院通過「集會遊行法」

 ◎蔣經國去世解除黨禁

‧5月
 ◎農民請願,爆發流血衝突事件〈520事件〉

 ◎柏青哥〈電玩〉風靡全台

 1989
‧1月立法院通過資深代表的退職條例

‧4月鄭南榕主張台獨自焚身亡

‧6月大陸發生「天安門事件」

‧8月「無住屋團結組織」露宿台北、台中街
 頭抗議房價不合理
 
1990
‧3月學生發動「野百合學運」要求老國代下臺

‧5月
 ◎李登輝就職第八任總統

 ◎美麗島事件受行人特赦

 ◎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萬人街頭遊行,
 反對軍人組閣

 ◎殘障福利彩券發行發「刮刮樂風潮」

1991
‧5月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臨時條款廢除
 「懲治叛亂條例」

 ◎廢除「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

‧12月
 ◎國代全面改選

 ◎「安非他命」盛行於校園

 ◎校園暴力及學生自殺事件頻傳

1992
‧2月行政院「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正式公佈

‧5月立法院通過刑法100條修正案

‧8月修訂「國安法」,廢除警備總部

‧12月第二屆立委選舉
 
 1993
‧5月反核大遊行於台北舉行,要求撤銷核四
 興建計劃

‧7月「有線電視法」三讀通過,引爆視聽革
 命

‧8月新黨成立

‧10月原住民赴立院請願,要求政府歸還土
 地

‧12月「大學法」修正案通過,仍設軍訓室,
 引發學生強烈抗議海軍上校尹清楓被發現陳
 屍於宜蘭外海
 
1994
‧1月「1995年閏八月」之說盛行,引發移民
 潮

‧5月教育部決定國小課程新增「鄉土教學活
 動」,國中新增「認識台灣」

‧7月國大修憲,總統改為直選

‧8月地下電台掀起熱潮

‧9月新聞從業人員進行「901位新聞自主而走
 」遊行

‧9月行政院教改會成立

‧12月省市長民選
 青少年飆車、砍人事件頻傳

 1995
‧2月台北新公園二二八事件紀念碑落成

‧3月全民健保施行

‧9月第三屆立委選舉
 蘭嶼雅美人抗議台電;發動「一人一石」活
 動

 1996
 賀伯颱風肆虐全台造成嚴重災害

‧3月
 ◎李登輝當選第一任民選總統;國發會做出
 凍省決議

 ◎宋七力等宗教亂象頻傳

‧6月電玩大亨周人參行賄高階官警案

‧9月行政院教改會諮議報告書出爐

‧10月建國黨成立

‧11月劉邦友血案

‧12月
 ◎彭婉如命案

 ◎口蹄疫

 1997
‧4月
 ◎林秉宏撕票案;

 ◎白曉燕案;

‧7月國大修憲,刪除憲法對教科文預算15%
 的下限保障

‧8月
 ◎林肯大郡案;
 ◎中油漏油案;(五天內四大重污染及工安
 事故)

‧10月竹東青少年虐殺案;

‧12月縣市長改選

 1998
‧1月週休二日實施

‧4月
 ◎腸病毒
 ◎公共電視台開播

‧6月「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

‧10月瑞伯颱風過境汐止嚴重水災

‧11月經濟危機,行政院祭出「擴大內需」
 等方案紓困

‧12月直轄市市長選舉

 1999
‧2月第四屆立委就職兒虐案頻傳

‧5月立法院通過美濃水庫案

‧6月「教育基本法」通過

‧7月全省大停電

‧8月核四動工

‧9月 發生了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位於震
 央地帶的台中縣、南投縣災情慘重,哀鴻片
 野。
 總統發布緊急命令,該命令共12條,為期六
 個月,至89/3/4日止。

‧ 10 月「全國民間災後重建協調監督聯盟」
 正式成立,中研院李遠哲院長出任總召集人

‧ 12月 發行第一期公益彩券12月 亞洲第一座
 人權紀念碑在綠島揭幕 


2000
‧3 月
 ◎由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當選
 第十屆總統、副總統。結束國民黨五十年政
 權,首度由在野黨上台執政。

 ◎由陽明大學校長曾志朗先生出任教育部長
 ,立法委員范巽綠擔任教育部次長。

 ◎教育部宣佈「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將於九
 十學年度全面實施。
 
 ◎「親民黨」成立。

‧4月國民大會通過國大虛級化等修憲案,國
 大多數職權移轉至立院,施行五十多年的五
 權憲法體制正式走入歷史。

‧5月
 ◎第十屆總統、副總統就職,新政府開始執
 政。

 ◎替代役開始實施。

 ◎台灣高等法院裁定准予再審蘇建和案,但
 旋即高等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卻又針對這項再
 審裁定提出抗告。使蘇案再度被拒於實質審
 理的門外,而停滯在沒完沒了的等待之中。

‧6 月組成兩岸跨黨派小組,由李遠哲擔任召
 集人。

‧7月嘉義縣八掌溪發生山洪爆發,因救援機
 制延宕,4名受困工人賠上性命。

‧8 月
 ◎強烈颱風碧利斯橫掃台灣

 ◎成立有關尹清楓命案及其衍生相關弊案的
 特別調查小組。

‧10月
 ◎行政院長唐飛請辭獲准,由張俊雄接任閣
 揆。

 ◎新政府於「扁連會」後宣布停建核四,在
 野黨組成聯盟,並展開倒閣與罷免總統的政
 治風暴。

‧ 10月底
 ◎象神颱風肆虐台灣,除造成汐止、內湖、
 基隆等地嚴重淹水,奪走二、三十條人命外
 ;當晚,新加坡航空班機也因起飛駛錯跑道
 而於中正機場墜機,造成百餘人傷亡。

 ◎蘇建和案,最高法院駁回高檢署抗告,發
 回高等法院重新審理,創司法史上死刑犯獲
 准再審的紀錄。

‧ 1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教育經費編列與管
 理法」,該法除明訂教育經費的下限保障外
 ,也對於未來教育經費的分配與運用建立制
 度化機制,務使教育經費的編列、運用能由
 下而上,且公開、透明、合理、有效率。

 2001
‧01月
 ◎金馬地區開放小三通

‧02月
 ◎希臘籍阿瑪斯號貨輪漏油,污染墾丁
 海域事件,引發政治爭議,環保署長請
 辭。

 ◎核四復工。

 ◎精鐘商專、景文技術學院等私校接續
 發生弊案,教育部、檢調單位展開調查

‧03月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首次舉辦,各界反
 應良好。

‧04月
 ◎教育部通過「教育部人權教育方案」
 推動學生人權基準等相關人權教育政策
 。

‧05月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通過「地方稅法通
 則草案」,賦予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開徵
 特別稅等權限,為地方自治設立財權基
 礎。

 ◎內政部法規會完成「兒童及少年福利
 法」草案,明訂出版品、電子訊號、網
 際網路或其他物品,應予分級

‧06月
 ◎我國宣布與馬其頓終止外交關係。
 
 ◎教育部宣布,各級學校春假自2002年
 起取消。

 ◎法務部制定「人權保障基本法」賦予
 同性戀可組家庭、收養子女的法源依據
 。

‧07月
 ◎歷經十一年籌備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
 博物館,在臺東開館。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作出「二分之一退
 學無效」及「重大違規退學無效」兩件
 判決案,大學自主權與學生權益問題成
 為爭論焦點。

‧08月
 ◎桃芝颱風雨勢造成慘重災情,土石流
 問題嚴重。

‧09月
 ◎小學一年級全面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

 ◎經發會達成鬆綁「戒急用忍」政策的
 共識,開放澎湖加入小三通行列
‧10月
 ◎教育部與民間團體合作,舉辦「九年
 一貫國教課程開步走--大手牽小手」活
 動,協助家長掌握新課程。

 ◎我國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名義成為
 WTO會員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1月
 ◎「全國家長推動學生家長參與教育法
 立法聯盟」組成,將聯合推動「學生家
 長參與教育法」的立法

‧12月
 ◎為刺激經濟成長,行政院推出「擴大
 內需建設」方案,以增加台灣本地的工
 作機會

 ◎「兩性工作平等法」通過,明文禁止
 職場中性別歧視,子女三歲前可請育嬰
 假兩年,男性有兩日陪產假、女性每月
 一日生理假。

 ◎第四屆立委選舉

 ◎縣市長改選

 2002
‧01月
 ◎教育部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等民間團體
 合作,舉辦「九年一貫、教學創新」博
 覽會,以具體教案的展演協助老師及社
 會大眾掌握「教學創新」的意涵。

 ◎配合立院改選,內閣總辭

 ◎菸酒新制正式實施,菸酒專賣制度走
  入歷史。

 ◎新版護照發行,封面加註「ISSUED IN
 TAIWAN」(在台灣發照)。

 ◎第一期電腦公益彩券發行,全國賭風
  蔓延。

‧02月
 ◎新內閣就任

 ◎91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
  登場

 ◎財政部宣布局部開放國內銀行與大陸
 地區銀行直接通匯

 ◎立法院會決議「財劃法覆議案」成立
 ,財劃法回復到修法前的狀態,行政院
 允諾三個月內提出修法條文。

‧03月
 ◎兩性工作平等法正式上路,未來女性
 可依法向雇主申請生理假、育嬰假和一
 天兩次的哺乳時間。

 ◎教育部與內政部達成幼托整合共識,
 初步決定零到二歲的托嬰服務由內政部
 兒童局管理,五到六歲的幼稚教育歸教
 育部負責。

‧04月
 ◎行政院將在五月提出財政收支劃分法
 修正草案,人本教育基金會、全國教師
 會等六十三個民間團體連署向政府建議
 ,教育經費不應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以
 防止被挪用,而且要將教育經費保障機
 制納入財劃法修正案中,保障中小學的
 教育經費。

 ◎總統府政府改造委員會通過減縮政府
 總員額案,總計日後將減少政府員額一
 萬餘人。

 ◎教育部表示國民教育從94學年度將向
 下延伸一年,金馬地區提前在93學年實
 施。

 ◎教育部計畫分六年、兩階段將高中職
 業務權責回歸給地方縣市政府;同時計
 畫把招生不足的高職轉化為高中,以符
 合招生需求。

 ◎缺水嚴重,北市宣布階段性限水措施
 ,金門、馬祖、澎湖考慮向大陸買水。

‧05月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十一日、十二日在
 全國同步舉行,近三十萬名考生參加。

 ◎針對數位立委連署要求廢除多元入學
 恢復聯考的訴求,教育部長堅持不恢復
 聯考,但允諾再改良多元入學方案。修
 正案最快在93學年度實施。

 ◎行政院通過財政劃分法部份條文修正
 草案,將劃一直轄市及縣(市)稅課收
 入,並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

 ◎行政院會通過「工會法」修正草案,
 明訂排除國內教師團體,並表示將另訂
 教師團體法規範,讓教師雖有結社、協
 商權,但無罷教權。

 ◎華航一架臺北飛香港班機,二十五日
 在澎湖海域失事墜海,機上兩百二十五
 人罹難。

‧06月
 ◎台閩地區鄉鎮市民代表暨村里長選舉
 結果八日揭曉,平均投票率分別為百分
 之八點二八和百分之六十二點七一。  
 ◎行政院審查會通過教師法修正案,確
 定納入教師分級制,未來將推動中小學
 教師分級,建立一套不適任教師淘汰機
 制,未來將儘速提立法院審議,希望家
 長加入法案監督行列。

 

‧07月
 ◎為響應地球日,環保署由七月一日起
 ,開始推動限制使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
 洗餐具政策。
 ◎全國各縣市教育局確定從九十一學年
 度起,國中小教科書採聯合議價,不再
 由各學校、縣市分別和書商議價。

 ◎教育部國語會針對中文譯音通過台灣
 自創的「通用拼音」法


‧08月
 ◎行政院會二十一日通過「所得稅法」
 修正草案,取消軍教人員免課所得稅規
 定,最快明年即可實施。

 ◎教育部繼「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後
 ,特別擬訂「提升大學競爭力重點發展
 計畫」,希望能提升大學教學品質、加
 速推動大學教育國際化。

 ◎為獎勵教學研究表現傑出的優秀教師
 ,教育部從明年起辦理「中小學卓越教
 師獎」及「大專教師績效獎金制度」,
 打破平頭待遇方式,並協助大專延攬全
 世界優秀人才回國任教。

‧09月
 ◎外交部宣布,一日起在蒙古國首都烏
 蘭巴托設立「駐烏蘭巴托臺北貿易經濟
 代表處」,黃清雄為首任駐蒙代表。

 ◎全民健康保險一日起實施,門診部分
 負擔和健保費率雙雙調漲。

 ◎教師團體日前要求教育部,恢復教師
 課稅後,應該「課多少、補多少」,人
 本教育基金會等一百零二個民間團體,
 昨天連署發表共同聲明,反對教師團體
 主張的「課多少、補多少」措施,建議
 教育部把新增稅收,用在改善教育環境。

 ◎教育部與內政部聯合擬訂幼托整合政
 策草案,未來五到六歲畫歸國民教育,
 現行的幼稚園及托兒所整合為「幼兒園
 」,辦理二到五歲幼兒的教保業務,最
 快九十四年起實施。

 ◎內政部公告修訂中華民國大陸地區疆
 域地圖,將外蒙古排除。

 ◎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教師遊行活動,
 八萬名教師二十八日走上街頭,教育部
 長黃榮村強調繼續和教師協商、合作,
 並解決問題。

‧10月
 ◎各級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單位、公私
 立學校及公立醫療院所,十月一日起限
 用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

 ◎陪伴臺北市民走過半世紀的臺北市立
 動物園亞洲象馬蘭,十四日病逝。

 ◎臺北市十五日開始發放IC健保卡。

 ◎行政院長游錫坤決定提高現行「教育
 改革推動小組」層級,改組成「教育改
 革推動委員會」,由他擔任召集人。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十月三十一日初審
 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
 確立臺灣地區人民採取單一戶籍制,未
 來在大陸設有戶籍或領用護照者,將喪
 失臺灣地區人民身分。

‧11月
 ◎全國農漁會自救會二十三日進行十二
 萬人臺北市大遊行,博愛特區與中正紀
 念堂一帶水泄不通。農漁民訴求獲得政
 府重視後和平結束。

 ◎臺北縣北城醫院二十九日驚傳重大醫
 療疏失,七名新生兒被打錯針,一名已
 死亡,其他六名新生兒病情雖暫時趨於
 穩定,但仍須後續追蹤。

‧12月
 ◎臺北、高雄市長、市議員選舉結果揭
 曉,兩位現任市長馬英九和謝長廷都順
 利連任。

 ◎臺南縣曾文溪口棲息的國際保育候鳥
 黑面琵鷺,九日發生疑似覓食中毒暴斃
 事件。

 ◎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十四日舉行北高市長選後會談,並發表
 國、親兩黨二○○四年總統大選將共同
 推荐一組人選。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行政院提出的
 「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擬恢
 復對軍教人員課稅,新制最快從九十三
 年起實施。

 教育部長黃榮村二日表示,「民編版」
 教科書與教育部的「統編版」可同時存
 在,統編版教科書預計九十四學年度加
 入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