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碧川


簡明台灣史----序

    從荷蘭人,鄭氏王朝,清朝到日本人,台灣人歷經
300多年一個又換一個的外來征服者,從未自己當家作
主過。從來沒有人問過台灣人的意願,台灣人跟著頭家
一直「衰」 。
    台灣的歷史就是一部外來統治者的征服史,也同時
是漢族、平埔仔、高砂族的反抗與受難的歷史。一次又
一次的失敗反抗,只帶來更多的災難與屈辱。台灣的天
空總是籠罩看淡淡的哀愁,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台灣人只
會妄動與抗議,默默承受歷史的錯誤與不幸。歷史的教
訓使台灣人愈來愈自私,愈來愈畏縮,總是怨人行(賢)
而笑人不如己,期待別人打天下,而自己躲在陰暗的角
落等待歷史的轉變。台灣人沒耐性,一時的失敗就悲觀
,墮落,在每次的社會動亂中都徘徊於自求解放與當外
來統治者的馴羊、順民的十字路頭。台灣歷史的血腥教
訓就是狗咬狗、台灣人殺台灣人。閩、粵拚,漳、泉拚
,漢、原拚,內鬥耗盡台灣人反抗外來統治的精力。台
灣人一再沈淪,把自卑發洩到欺凌比自己更弱的弱者,
台灣人只會壓迫自己人! 
    台灣人還活在逃難的陰影下,只求自己與家人的溫
飽,別再被趕走。對鄰人、對同是受難與被壓迫的其他
人毫無聯帶感。歷史對台灣人是陌生的,台灣人知道的
只是外來統治者的列祖列宗、壯麗山河; 自己是卑微而
無地自容的。台灣史就是台灣人的恐怖夢魘,台灣人拒
絕歷史,捨棄過去,驚悸中又不知如何創造更美好的明
天。
    過去的種種錯誤,並不意味看現在的福佬、客人對
原住民有原罪,必須贖罪。歷史的錯誤是過去的事宜,
一小撮人的功過不必由後代的子子孫孫去永遠承擔。台
灣人必須意識到,接受歷史的教訓,打開心中的結,手
牽著手,共同勇敢地為子孫萬代締造光輝與驕傲的未來!

                     
第一章  世界史上的台海

福爾摩沙的發現

    當中國的明朝把澎湖視為防禦倭寇的前哨地之際,世界已經
邁入第十七世紀了,
    這是個變動的時代:西方列強開始有組織的商業性掠奪,以全
世界為舞台的歐洲各民族商業戰爭接踵而來。東、西兩半球的交
通也由海路接通了。當時東方社會仍停滯在封建體制下而自我陶
醉,西洋人已經開始反對封建鬥爭,致力商業資本累積,為近代
資本主義鋪路了。
    15世紀以來,土耳其帝國切齗歐、亞的通路,壟斷東洋的貿
易。歐洲人急忙尋找新的海路,不經土耳其而直接接通印度。葡
萄牙人掀開了歷史的新一頁。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1486年狄亞士發現南非南端的好望角,1498年達伽嗎航行抵達
印度西岸。1501 年葡人占領印度的臥亞( Goa ),作為侵略東洋
的跳板,1511 年接著占領錫蘭,並由印度通往暹邏、馬來半島,
1543 年抵達日本的種子島經商。
     1518年 ( 明.正德 11 )葡人已經到達中國的廣州,要求通
商。他們更深入寧波、廈門做生意 1557年,葡人終於向明朝租
借澳門為永久租借地。
    葡萄牙海員多次經過台灣海峽1544年他們眺望這塊太平洋
中的翡翠,鶭異地叫出
     「 Ilha Formosa I 」 (美麗島 )
    台灣,太平洋中的美麗島從此展現於世界歷史的舞台上。
2. 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台灣

    西班牙人也跟著來到東洋。1521年麥哲倫經過南美洲,抵達
菲律賓。西班牙人開始以呂宋島為根據地,向日本及中國作生意
,與葡萄牙人展開競爭。1586 年,在呂宋的西班牙人就向母國要
求佔領台灣, 1596 -97 年間,總督Dasmarinas屢次上書西班牙王
,要求佔領台灣,免得被日本先下手。 1598年, 總督派Don Juan
de Zamadio帶兵出發,遇風而退。
荷蘭人也跟看來到東洋,征服爪哇,建立巴達維亞府(1619年)
。葡、西、荷三強在遠東展開三角鬥爭。台灣在地理上,剛好處於
三角鬥爭的範圍內,終於淪為帝國主義的獵場。

從台灣看尼德蘭

    1624年荷蘭人放棄澎湖,在明朝官吏的鼓勵下進佔台灣。
    台灣的第一個外來頭家,又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16世紀時
,尼德蘭 (Nederlanden , " 低地"  ) 仍是西班牙帝國的屬地,
面積只有 11OO km" ,包括 17省  ( 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
森堡及法國西北部一些地方 )。荷蘭的工商業者  市民向封建領
主爭取到都市法,獲得市民自治。尤其南部的工業城市不斷成長
,羊毛紡織、捕魚及轉口貿易,使尼德蘭成為歐洲的富庶地帶。
    卡爾5世統治下的尼德蘭,每年所提供的財力,等於其他西
班牙帝國各殖民地的總合,尼德蘭的商業資本家也獲得許多特權
,譬如可以在殖民地內經商、獨佔糧食。資源,並可獲免稅權。
隨著日耳曼及意大利脫離帝國,尼德蘭的商業活動也受到限制與
打擊。西班牙主子厲行中央集權與宗教迫害,使過慣自治,而且
信奉新教(喀爾文教)的尼德蘭人飽受迫害與不自由。
    新教貴族反抗外來統治者,他們被蔑稱為「乞丐黨」 (
Cesqueux ) 。 1567 年新總督阿爾瓦君臨尼德蘭,展開鐵腕,
設置「騷亂裁判會議」,濫捕反抗者,一年內至少有7 、8千人
犧牲。 1569年阿爾瓦強徵十一稅,以及不動產買賣的 1/2O稅,
引爆了人民的反抗。 1576年17省代表在根特集會,宣誓團結抗
暴。1579 年北方 7省組成聯邦, 1581年宣佈獨立,但西班牙王
室一直到 1648年才承認這個事實。
    獨立後的荷蘭人以波羅的海為中心,瑋立商業與航海的共和
國。他們一步一步航向東洋。東印度公司就是東侵的先鋒。
      東印度公司 ( Vereenigde Oost -Indische Compagnie,V.O.C
)成立於1602年。早在前一年,荷蘭併昋了西、葡的一些海外殖民
地,西班牙宣佈禁止荷蘭船隻進入里期本 (葡) ,嚴重打擊荷蘭經
營東洋的海運,荷蘭人只有找活路,組織東印度公司。他們取法英
國東印度公司 ( 1600年成立)的優點,一方面可以集體保障海外商
務的安全,更可以借政府的仲裁,來消泯本國公司間的惡性競爭矛
盾,一致聯合向外拓展。向外發展並非容易,葡萄牙人已經壟斷由
非洲南端到印度洋的航路,要突破只有由北力航路重尋通往遠東的
道路。 1529年,久在臥亞的荷蘭人里期荷登回到祖國,向國人描述
東方的美景。1594,4艘荷船航向東洋,2年後有一艘遇難,249
名船員歷劫歸來,刺激荷蘭人的東進野心。這段期間,各公司互相競
爭,東印度來的商品暴漲4倍,而售價卻下跌。聯邦議會才力勸各公
司停止戰爭,聯合成立一個東印度公司。由6家公司,出資650萬元
,並由國會指派17名監察。東印度公司被國會授權,可以直接對商
務地區的主權者(君主及國家)簽約、駐軍。築堡、鑄幣,及任命地方
長官與法官。公司每年付給政府25000元,政府拿這筆錢入股,並
供應軍需品。公司的虧損,可由國庫補助; 但捕獲「敵船」,要納
2成的贓款紿國家。總之,這是一個官民合營的武裝貿易公司。
     1603年,荷人在萬丹建立商館, 1611年擴充到爪加答拉,
1619年,荷人擊退英艦,鎮壓土著, 1621年完成巴達維亞 (
Batavia ) ,即印尼的亞加達。
紅毛藩來了

     荷蘭人也尋求和中國的貿易。 1604年8 月,韋麻郎(
Wijbeant  van Waerwijick) 率艦抵廣州,被風吹到澎湖 ,很快退
走, 1609年荷人在日本的平戶設商館。 1613年,平戶商館的
Hendrick Brou Wer  向總督建議占領台灣,作為對日本貿易的轉口
地。 1620年,荷、英艦隊聯合攻擊葡萄牙與中國船隻,2 年後沒
成績而解散。
    另一方面,呂宋島的西班牙人眼看由墨西哥來的船隻被荷船
攻擊,建議速即占領台灣。巴達維並方面截獲情報,先發制人,
Cornelis Reyersen 率艦準備攻澳門,如果失敗再占澎湖。英、荷
聯艦在1622年6 月攻澳門,傷亡慘重,一名華人翻譯帶荷艦赴
澎湖。 7.11 ,荷人登陸媽宮, 7.2 ,Reyersen(賴耶爾遜) 又到
過台灣, 8.1,荷人在媽宮的紅木埕建立城寨。
    Rcyersen一面派人到福州要求通商,同時又勾結海盜李旦
騷擾中左(夏門) 、海澄。600艘漁船及1500名華人被擄到媽
宮築寨,活活餓死 1300 多人:
    荷人與福州方面一直未達成協議, 1623年,巡撫南居益直接
向巴達維亞交涉。荷人要求在中國沿海通商,並禁止中國與西、
葡交易,承認荷人佔領澎湖。1624年2 月起,南居益派前咨準。
孫國禎率40餘艦及2000多人,攻打澎湖,荷人退據風櫃仔城,
中國軍增至 10000 多人,荷軍只有991名, 7.29,荷軍大敗,
8.15 求和。
交戰期間,荷人新長官宋克 ( Maarten Sook )答應退出澎湖
,但要求佔領台灣。明軍也精疲力竭,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
* Reise , 【台灣島史】 , ( 1907 ) /周學普譯 ( 台銀) 。
是:
(1)荷蘭人放棄且退出澎湖,
(2)中國對於荷蘭佔領台}始拆城,8.30 ,宋克從鹿耳門進入台
江(安平)建立城寨。9 月間,荷人全部進入台灣,先在一鯤身建築
奧蘭治城(Orange,即 "荷蘭地" ) 。
    台灣,從此落人外來頭家的血腥統治。
   當荷蘭人登陸台灣,驚訝地看到一個美麗而善良的民族一一
平埔族。
    根據外來統治者的描述,平埔族的男子高大健壯,幾乎赤裸
著。婦女則矮壯,比男人稍為白皙。他們只在私處遮一塊布,他
們的特徵是雙眼皮。深眶大眼:
    平埔族的男人只顧打獵,女性致力耕種。捕魚。男人都懶散
遊蕩,只會玩樂及打扮自己,只有40歲以上的男人才會和婦女
一起工作。男性到20歲以上才可以結婚,婚後,丈夫和妻子分開
住,丈夫和妻子要同眠時,就得像小偷一樣溜進妻子的住處,第
二天天亮,又匆匆逃走。夫妻白天不能見面,如果有其他人在場
,碰面了也不能講話。
    夫妻擁有各自的財產。妻子和她的父母同住,自行耕作以維
持生活。生下的孩子和母親住,到兩歲後再送往父親家。婦女有
離婚的自由,男人不得同時擁有兩個牽手。
    巫女在族裡最受尊敬,他們引導族人祭神。當祭拜時,巫女
們會全身發抖,然後一個個爬上廟的屋頂,把衣服脫光,用手猛
打自己的陰部。下來後,群眾用水沖她們的身體,才完成祭禮。
    平埔族有最高的權力機構,通常各村落都有自己的「評議會
」 (Quaty ) ,由 12 名長老組成。長老的年紀在40歲上下,當
2年後他們便把自己的前額頭髮拔掉,送進廟裡,表示退休。評
議會的決議,還要經過全族的同意。通常他們在廟前召開全民大
會,先由長老們向大眾說明,一個接一個的族人展開滔滔雄辯,
直到決議被全體同意。四百年前,這塊土地上就有如此進步的民
主了。
    平埔族善良又好客,但卻飽受荷蘭人及華人的欺壓。
     這群原屬馬來、 印度尼西亞 (Malay-Indonesian  ) 的種
族,分佈台灣的平原及山麓,一共分為9 個部族
    (1)凱達加蘭 ( Ketagalan) ,分佈在淡水、基隆一帶,
    (2)雷朗 ( Luilang) ,分佈在台北盆地的西、南部,及桃園
一帶,
    (3)噶瑪蘭( Kavalan),以宜蘭為主,一部份遷到花蓮、台
東的,稱為「加禮苑」,
    (4)道卡斯 ( Taokas ) ,分佈在新竹、苗栗,
    (5)巴則海( Pazehe ) ,分佈在台中的豐原、東勢一帶,一
小部份移居埔里,
    (6)貓霧剌( Babuza ) ,分佈在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一
咢,
    (7)巴布拉( PaPura ) ,分佈在大肚溪以北,清水沿海一帶
    (8)洪雅 ( Hoanya ) ,分佈在彰化、雲林、嘉義一帶 ;
    (9)西拉雅 ( Siraya ) ,分佈在台南、高雄、屏東3 縣 ‥
部份遷至台東 "。
    另一支住在山上的「生番」,也就是日本人所稱的"高砂族
‥ ( Takasago ) ,也略分為9族
    (1)泰雅(Atayal )分佈在台北~台中及宜蘭的山脈中,最
大族,
    (2)賽夏 ( Saisiyat  ) 分佈在 (苗 ) 南庄附近平地及山地,
    (3)布農 ( Bunun)分佈在台東、花蓮及嘉義、旗山一帶山區
    (4)曹族( Tsou ) 中央山脈以西一帶,及台中、嘉義、放出
一帶,以「阿里山番」為代表,
    (5)排灣 ( Paiwan) 台東大武及屏東的潮州、恒春一帶,
    (6)魯凱( Rukai) 以屏東霧台為中心,
    (7)卑南 ( Puyuma) 台東山區,
    (8)阿美(Ami) 台東、花蓮之間的平地,
    (9)雅美 ( Yami )台東離島紅頭嶼的原住民。
    「生番」有些原來散居平原 (如阿美族) 及山麓 (例如賽夏
族) ,大多數原來就是在中央山脈及各地山區成長與活動的,台
灣的平原本來大多數是屬於平埔族的。日本人及國民政府的歪曲
歷史教育,使高砂族誤以為他們的土地被漢人搶走,一步一步由
平地逼退到山上,造成現在的高砂族陶醉在過去是美麗島真正主
人的幻象裡,也對其他漢系福佬、客家同胞仇視,這才是外來統
治者的罪過 !
4. 一部荷蘭人的生意經

    紅毛蕃一共剝削與殖民台灣38年。憑著先進的武器及行政效
率,2000多名荷蘭統治者(包括2200名士兵及官、民約600人) 
。推展重商主義的獨佔貿易,榨乾美麗島的每一寸土。
    原來只想嘗試性登陸的荷蘭人,看到土地肥沃、人民和善,
這塊大肥肉既適合做生意,更值得投資與開發。荷蘭人一開始就
在台江的一鯤身築城寨。台江是當前台南市其附近一帶,本來是
個港灣,外港有七個起伏的鯤魚狀小半島,由北到南,稱為「
一鯤身」、「二鯤身」……到「七鯤身」。一鯤身後來被鄭成功
改為「安平」。
 
    荷蘭人把從澎湖搬運過來的材料,加上從中國運來的碑石及
華人磚瓦匠,歷經8 個年頭,終於在1632年完成"熱蘭遮城" (
Zeelandia,神應讚美) 。當時的漢人稱她為「紅毛城」或「大
員城」。另外,荷人又在北線尾上另建一個小城砦,稱為「海堡
」 ( Zeeburg  ) 。北線尾的島嶼缺乏清水,不適合辦公與居住
, 1625 年,荷人選定赤崁 ( Saccam) 之地,用 15 疋布向西拉
雅族的新港社交換土地,建立第2個城堡,移東印度公司及職員
宿舍至此地,並陸續建造教堂、醫院,又鼓勵華人及日本人移入
,漸漸成為繁華的街市。為紀念母國的7個省聯合,這個城被命
名為 " 普羅汶遮 " ( Provintia ),建立血腥統治的據點。
    不是荷蘭本國,而是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但受巴達維亞而
不是母國荷蘭的節制,這是後人最容易混淆的觀念。
    荷蘭人發現平埔仔沒有牛、馬和鋤,只會使用鍬。傳教士
Daniel Gravius 向公司貸款 ,在 1647 -51年間引進 120 頭
的『印度牛,交給新港社及蕭瓏社的土著使用。在這種生產條件下
,當時台灣的種植以稻米及甘蔗為主,其次是大麥、胡椒及淹葉
。加上少量的小麥、豆類、麻、棉花、藍、蔥,荷蘭豆、茴香、
薄荷也逐漸引進台灣。
    農具的改良固然提升生產了,但是更需要的是廣大的勞動力
。原住民雖然可供利用,不過需要投下大量的資金與時間訓練,
不符公司的利益。公司為推廣種植稻、蔗,只有鼓勵對岸的中國
農民湧進台灣。因為,荷蘭人在爪哇已有這樣成坊的經驗了。這
時候,正逢明末天下動亂,福建又連年乾旱,大量飢餓的難民被
騙到大船的艙底,從福建及廣東運到台灣做奴工,。一名靠販賣
【巴達維亞城日記】,1613.4.3:「有177名華人由公司的船運抵
台灣,此外,在廈門等船的尚有一千多人」 。

奴隸起家的華人海盜頭子蘇鳴崗 ( Bencon ) ,更招募他的
同鄉泉、漳人 ; 到 1648年,公司已經招募 100000 多名華人
奴工。
    外來統治者視台灣的每一寸土地為其禁臠,劃歸公司所有,
稱為「王田」。所有農民(不論是平埔仔或華人) ,都是公司的
佃農。所有農民的辛苦所得,盡歸公司所剝削。當然,公司也先
提供耕牛、農具、種子及金錢,並且修路、築堤、灌溉。漢佃被
分為每數十人為一「小結」,選一人當「小結首」 ; 再從數十名
小結首當中挑選一名為【大結首】。根據 【埔里社紀略】所述 :
【有事,官(荷人) 以向之大結首,大結首以向之小結首,然後
有條不紊,視其人多寡投以地。墾成,眾佃公分,人得地若干甲
,而結首倍之或數倍之】。
漢佃開墾的地區,大約以現在的台南為中,「,北至北港,
南抵阿公店(岡山 )一帶。

鹿皮、蔗糖、稻米
   
   鹿是台灣的特產,鹿皮被運往戰亂的日本,當作鎧冑的裡襯
及手套用。漢人早就來台灣收購鹿皮,鹿肉則運回福建食用。荷
據時代,每年銷往日本的鹿皮平均一年就有七、八萬張(1638年
最多,有 15萬張)。漢人是獵鹿人,他們的獵鹿範圍在1637年已
達諸羅和半線。公司為平息原住民的不滿,在1640年停發【捕鹿
執照】 1年。公司也管制濫捕,在各番社成立「購社」制度,由
漢人商人招標承包番社的交易,每年4月間,大批漢人獵鹿者就
侵入番地捕鹿,萬一被土著攻擊,公司就負責鎮壓「戇番」。
    公司鼓勵漢佃種甘蔗,年年增產,都運到日本及波斯去賣。
在其強大的艦隊掩護下,把台灣的糖運到波斯,把波斯的生絲連
到日本,再把日本的銅與樟腦運到波斯,更把中國及日本的黃金
運到印度.至於稻米,也由於漢佃的耕種,使原來不足的產量增
加,並且可以外銷福建等地了。
    如此,台灣的農業生產迅速成長,1646年的農業收入為
 120000盾 ( gulden ) , 1648年已增至 200000盾了。台灣成
為遠東貿易的要衝,中國的生絲、綢,南洋的香料,日本的銅、
銀,皆以台灣為轉口地,台灣的鹿皮、糖、米及各種原料也被搜
刮出口。
    1628年明朝宣佈海禁,以防禦海盜鄭芝龍,使荷蘭人對中國
沿海的賀易大受打擊。荷人唯有走私,或助明朝「進剿」海賊,
或者和海盜互相勾結了。荷人面臨鄭芝龍的強大力量,例如1628
年有20 多艘戎克船從漳州出海,被他搶走,只有和鄭一官簽約,
即(1)1628年、(2)1630年、(3)1640年,台灣的長官向海盜屈服,
互訂保護及互惠條約。 1654 -55年,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佔領
廈門,禁止和台灣的交易,荷人大為恐慌,1657年派何斌到廈門
談判,才打開僵局 ; 4年後,鄭成功就佔領台灣了。
    台灣公司的所得,在亞洲方面僅次於日本的商館,例如1649
年淨賺467534盾,占亞洲各商館總額的25,6 %,可見當時台灣
貿易的盛況。
5.帝國主義的獵場---荷、西、日爭霸台灣

日本海盜拚紅毛蕃
     
    15 世紀,日本海盜聯絡中國海盜凹處搶掠,被稱為「倭寇」
。台灣。澎湖各地成為海盜的補給地與贓物轉口港,尤其北部的
雞籠山,更為日本船隻的指標。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這位浪漫的「太閣」在1593年派原田
喜右衛門到呂宋,要西班牙人朝貢,原田路過台灣,更要「高山
國王」入貢。太閣死後,德川家康鼓勵對外貿易,日本船隻遠至
南洋各地。1609年,家康派有馬晴信到台灣,意在「招撫」土著
,被平戶的葡萄牙傳教士密告,葡王菲律普2世下今印度總督
Tabola ,阻止這項計劃。1615年,村山等安( 長崎代官) 率琉
球船攻台灣,他的行動沒被2代將軍秀忠支持而告失敗。
    日本船隻來往南洋時,都在台灣停泊,收購鹿皮,並與中國
船交換生絲。1625年,荷蘭長官宋克為獨佔生意,對日本人的出
口貨強徵1/10稅,並禁止居留日本的華人來台灣。日本人拒絕納
稅,有 1500斤生絲被宋克沒收。第2年7月,2艘日本船抵安
平,船長濱田彌兵衛向長官De Wiltt要求借2艘小船,赴中國採
購,被拒後憤然離台。他回日本前,順便帶走16名新港社的平
埔仔晉見將軍,偽稱「貢使」,並報告日本人在台灣受壓迫的情
況。長崎的荷蘭商館館長C.V.  Ncijenroode趕緊向巴達維亞反應
,要求台灣方面改善。
     1627年,新長官奴易茲 ( Pieter,Nuyts ) 先到江戶 ( 東
京) 向將軍解釋上次不愉快的事件,未獲諒解。1628年,濱田又
帶3艘船及470人來台灣,奴易茲扣押了他們的軍火。濱田與荷
人幾次交涉未成,6.29 ,濱田挾持奴易茲及通譯F.Carnon  2人
,荷人被迫在7.3日屈服,退回被扣的生絲及軍火。洪田挾看長
官的兒子Laurans 揚長而去,受到將軍的嘉許。江戶幕府禁止荷
人在日本做生意,並揚言要荷蘭人交出熱蘭遮城或毀棄之。
    1632年,奴易茲被引渡紿日本,幕府才答應重開交易。不遇
,到1639年,幕府公佈【鎖國令】,日、台的貿易也從此中斷,
直到1871年牡丹社事件發生,日本才重新企圖侵略台灣。
西、荷爭霸戰
 
          
    另一個帝國主義的西班牙,正為荷蘭佔據台灣而惶恐不已。
豐臣秀吉在1591 -94年間,3 度「招諭」呂宋,引起西班牙人
的緊張,準備佔領台灣,抵制日本的「南進」野心。 1597年 ,
Mathos de Landecko船長主張占領台灣的一個港口,呂宋總督
F.de Guzman也表贊同, 1598 年,總督派Don Juan de
Zamadio率2艘船到台灣,遇風而折回。
    帝國主義者壓迫被統治者是千古不變的定律。當荷蘭人登陸
一鯤身(安平) ,立刻徵調平埔仔做奴工,強迫他們伐木、搬石
、運泥。目加溜灣(安定) 的土著兵分2路,攻擊城堡,一場激
戰中,荷方只死3人,目加溜灣社則被征服。漢人的捕鹿、打魚
權亦被荷人所獨佔,也就不滿而煽動平埔仔反抗。1625年4.29
,狡猾的漢人躲在背後,驅使原住民攻擊荷人,雙方打成平手。
1635年9.5 ,麻豆社起義,一舉屠殺60多名荷人。原住民要把
荷蘭人趕出台灣,卻遭受500名荷兵的趕來鎮壓,麻豆社被毀。
新港社土著幫助外來侵略者殘殺同胞,攻擊小琉球社 ( 1636年 )
,把男人俘擄為苦工;1636年,蕭瓏社也投降。
     在北部,華人海盜Twakan曾經攻雞籠 ( 1645 年 ),事洩
而被殺。西班牙人佔領蛤仔難,迫使凱達格蘭族逃亡。當地原住
民不斷抵抗入侵者。1633年1月,神父Franciso Vaez,在關
渡傳教,被批拉人殺死。1636年3月,批拉人劫擊淡水河上的西
班牙船,殺死Luis Muro神父。1636年11月,淡水的土著又
攻擊西班牙人,殺30多人。
    然而,原住民畢竟是憑血氣之勇,靠憤怒的力量反抗外來統
治。荷蘭人也懂得如何「以番制番」。1645年4月,荷人召集北
部6社、南部8社的20名長老出席,成立「評議會」,強迫原住
民向公司宣誓效忠。
    漢人對原件民也是極盡欺壓之能,社商、通事,「凡番一粒
一毫,皆有籍稽之射得麋鹿,盡取其肉而脯,取其皮,二者
輸賦有餘,然脧削無厭,視所有,不異己物。平時事無巨細,悉
呼男婦孩樨供役,且納番婦為妻妾。有求必與,有過必撻」*,漢
人多麼霸道、刻薄呀!

郭懷一事件
    
    漢人佃農當然也不滿公司的剝削,伺機反抗。1652年,漢佃
的頭頭郭懷一(Fayet)在9月間煽動漢人反抗,企圖大幹一場
。然而,郭懷一的弟弟及安平附近的村長「普仔」 ( Pouw )害
怕了,勸不止郭懷一,就向荷人告密。當初荷人不相信,勉強扣
押這2名告密者,派兵出城偵察。郭懷一眼看事機敗露,9月7
日率一萬多人圍攻普羅汶遮,守軍逃走。
    在熱蘭遮的長官Furburg派120名兵馳援,並徵調四社平埔
族2000 多人會攻。平常恨透華人的平埔仔大賣力氣,郭懷一及
1800多人被屠殺,其餘死守二層溪7天,幾乎全滅。這一戰,漢
人男子400 人,婦孺5000人被殺,漢人村落,也遭受原住民的
報復性焚毀。最後的勝利者仍是荷蘭人。

7.教化平埔族
   
     一手用暴力鎮壓,另一手拿(聖經)教化被征服者,是近代
帝國主義的慣技。敦化土著的目的,在於安撫與訓練土著,使他
們成為更有效、更馴服的綿羊。
     荷蘭喀爾文教的「改革派教會」 (De Gcreformerde
Kerk ) 傳教士陸續來台1627年有Georgius Candius、
1629 年有Robertus Junius,以及後來的30多名教士,以新
港社為中心,向附近的平埔族各社傳教。
    甘牧師在1636年於斯港(台南新市)設立教會學校,教授土
著少年羅馬字標音的新港文(聖經)、教義。北起諸羅,南至恒
春,都有教士的蹤跡。平埔族受洗者達5900名,學生有600多
人,並選其中50名為牧師。
1639年南部各社人口、就學兒童數及受洗者數

社名          人口數    就學兒童    受洗者
新港社        1047      45          1047 
大目降社      1000      38          209
目加溜社      1000      87          261
蕭壟社        2600      130         282
麻豆社        3000      140         215

    荷蘭牧師也沒忘記迫害原住民的宗教。1637年他們強制4大
社焚毀所有偶像,教4社派代表宣誓信奉基督教。1658年,又把
298 名女巫放逐,其中250名被活活餓死在荒野,48人改信洗禮
後才准回家。
    至於西班牙人,也沒忘記傳天主教。這群以「我的宗教、
的祖國,我的國王」為信條的傳教士,163 年Jatint Esqivel
在淡水建立玫瑰聖母堂,1638年他赴日本,在船上被殺,留下了
<淡水語基督教理>及<淡水語辭典>。聖多明尼各教士在台禹
北部傳教,17年間受洗土著達4000人。西班牙神父南下至二林
(Girim ),被土著趕走。西班牙人走後,天主教在200多年後
,1859年才再度捲土重來。

新港文書
    
    荷蘭教士用羅馬字拼寫平埔族語的 (聖經) 。<祈禱文>、
<十誡>、<問答書>等等,成為原住民的文化寶貝,即「新港
文書」。這些「教冊仔」 ( Kauche ) 後來流傳平埔族,用來和
漢人寫契約。18世紀(1774年) (台灣府志)還記載著 :「習
紅毛字者曰 "教冊" ,用鵝毛管削尖,注墨汁於筒,醮而橫書自
左而右,登記符檄錢穀數目。暇則將鵝管插於頭上,或橫貯於腰
間」。後來,平埔仔逐漸漢化,新港文字已成為歷史的陳蹟了。

8.唐山過台灣的漢人
    
    漢人佃農何時進入台灣,至今仍是個歷史的疑點。至少 17
世紀以前的紀述不可靠,尤其明末的「三金一牛」傳說,更是幾
近神話。
    相傳1628年( 荷據台灣4年後),中國的福建、廣東連年動
亂,人口壓力極大,紛紛向海外移民。這時,海盜頭子鄭芝龍向
福建巡撫熊文燦建議,將福建的飢民每人分三兩金子、一條牛,
運到台灣。試想,在天下大亂之際,區區一個貧瘠省份的地方的
政府,又如何負擔如此龐大的財力及運輸工具呢?根據荷人的記載
: 1648 年台南附近始有700 名漢人, 1649年達 10,000人以上。
至於牛隻,在 1640 年公司及私人所有才1200-1300頭,與「三
金一牛」的傳說差得太離譜"。縱觀荷據時代,台灣的漢人最多
不過10000人,後人卻膨風為千百倍,以證明漢人是台灣的主人
,未免太蔑視原住民了!

荷據時代漢人人口數      
1625年   5000人
1635年   成一大部落
1640年   10000-11000
1648年   20000
1650年   15000
末期     25000

平埔族人口數
1649年   62849人
1650年   68576人
1655年   39223人

臚G章 鄭氏東寧王朝

鄭國姓打台灣

    1644年腐敗的明朝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滅亡,唐王在福州即位
(1645年),他倚靠的是老海盜鄭芝龍的支持。
     鄭芝龍 (1604 -1661) 是福建、南安縣.石井人,年輕時
到過日本,做賣靴子的生意,結交松浦侯,在平戶 (長崎 )落戶
,娶日本老婆田川氏,生下兩個兒子鄭成功和七左衙門。當明
末天下動亂之際,東南沿海的海盜也四處搶掠。鄭芝龍隨著李旦
 (或者顏思齊)騷擾福建、廣東沿海,曾經到過台灣。李旦死後
,他繼續領導海盜船,對明朝和荷蘭東印度公司都是相當嚴重的
威脅。 西人稱他為 " 一官 " ( Iquan, Yquan, Equan),來往
日本到南洋的船隻,都受他的掠劫。明朝在1628年「招撫」他,
封為海防游擊,一直升到總督。然而,這位老獪的海盜頭子依舊
保持實力,暗中幹武裝走私勾當,「凡海盜皆故盟,或出門下」
,沿海沒他的旗令,船不能下海,「每一船例入三千金,歲入百
萬計」。明朝覆亡後,在漢人的嚮導下,清軍勢如破竹地直下江
南,南京的福王政權瓦解。1645年鄭芝龍在福建擁立唐王朱聿鍵
,身居太師平國公的高位,唐王朝廷靠他卵翼。仰人鼻息的唐王
,把鄭芝龍的兒子鄭森改為「成功」,賜姓「朱」,掌禁衛軍,
以駙馬都尉 (皇帝的女婿)體制行事。
    凊軍節節逼進閩、浙,1646年8月唐王在汀州被俘,鄭芝龍
動搖了,暗中和清軍談判,終於在11月投降。征服者對他不放心
,連夜把他帶往北方。清軍殘殺福建的反清勢力,鄭芝龍的日本
老婆據說被強暴而羞憤自盡。
    父親投降了,鄭成功選擇繼續反抗的艱苦路程。他在7歲回
到故鄉的安平,受過完整的中國教育,1643年娶董氏,生下長子
鄭經。1644年到南京,入太學,師事名儒錢謙益。唐王賜他「國
姓」,對海盜世家而言,是無上的榮燿。鄭芝能為保存家業而投
降,卻被押往北京,鄭成功當然不會步其後塵。

     1647年,鄭成功在烈嶼誓師,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
姓」的招牌,繼續抗凊。飢荒、戰後的福建貧農,陸續加入這隻
海盜隊伍,縱橫海上,世稱鄭成功為「國姓爺」(Koxinga)。
他占據南澳 、 同安、 泉州,據守廈門 (1650年)。1651年被凊
軍乘他外出,偷襲老巢南安與中左,奪走他的積蓄90萬兩黃金
。1652年鄭成功圍漳州,城內餓死達70萬人。
    另外,南明在廣西的流亡政權的桂王 (永曆帝)對他寄望頗
大,封他為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這時,鄭國姓的戰船有3000
艘,擁有17萬兵力。1659年鄭成功攻甯波,掠瓜州、鎮江,圍
金陵 ( 南京) ,被清軍擊退回廈。1660年李率泰的500艘戰船
來勢洶洶,想吞掉這股海上勢力。畢究,還是被孤軍奮戰的海盜
頭子擊退,但是,他已經無法在大陸立足,積極佈署占領台灣。
    清廷懂得先安內再攘外的戰略,姑且不去惹他,但卻採用相
當狠毒的堅壁清野戰術,強迫山東、江、浙、閩、粵5省沿海居
民撤退向後40里,築邊牆為界,要斷鄭成功的後路。鄭成功只有
加強掠奪海上了。同時,他的武裝船隊也向台灣及南洋、日本方
面做生意。1653年起,大陸的船隻已經不能來往台灣。1655年,
東印度公司新長官凱撒和鄭成功的關係緊張,鄭成功封鎖台灣海
峽達1年多。
    新長官揆一到任後,派通事何斌到廈門和鄭氏談判。何斌暗
中勾結鄭成功,在台灣代向船隻徵出口稅,將來船隻到廈門就不
必再繳稅。每年他就得到18000兩的暴利。何斌一再慫恿鄭成功
打台灣。
     1659年底,鄭成功「北伐」失敗,水曆帝也逃亡到緬甸,南
明的反清運動陷於停頓。1660年李率泰又攻他的老巢,加上鄭氏
叛將黃悟的獻策,在風停時用小船環攻金、廈,搞得國姓爺焦頭
爛耳。黃悟不滿主子刻薄寡昏,動輒嚴懲部屬,投奔大清懷抱,
封為海澄公。另外,他又推薦痛悢鄭成功殺其家人的施琅紿李率
泰。
    被困在彈丸之地廈門的鄭成功,想起了何斌的話,準備冒險
來一場東亞大豪賭。這時,荷蘭人也在郭懷一事件後,深懼著漢
人的隨時反抗。1660年間,謠傳鄭成功要攻打台灣,揆一不斷向
巴達維亞方面告急,而總督N.Verburg卻認為他太誇張危機感
了, 1660年7月才派12艘船及600名士兵赴台灣。鄭成功立刻
寫信紿揆一,表明絕無進犯野心。援軍將領Jan v.der Laan
以為太平無事了,力主攻佔澳門,和揆一起衝突,1661年快快率
兵離開台灣。鄭成功就乘勢在1661年4月,率領25000名部眾進
攻澎湖。
    鄭成功的「東征」計劃遭到部眾的反對,連南明的遺臣張煌
言也罵他「中原力逐鹿,何暇問梁虹?」「寄語避秦島上客,衣
冠黃綺緦堪憂」。鄭成功走頭無路、力排眾議,行前發表一篇掩
盡天下人耳目的文告,說什麼「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 恐孤
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
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4月29日,在何斌的引導下,夜渡鹿
耳門。
   台灣方面只剩下1400名荷兵,及40000 磅火葯而已。加上4
月末北風將息,南風大至,此時荷人要逆風到巴達維亞求援,無
異緣木求魚。5月初,來勢洶洶的鄭軍船隊包圍安平與赤崁,揆
一退據熱蘭遮城,派人向鄭成功求和被拒,唯有抗戰到底。鄭成
功用 28門大砲猛攻,直到1662年2月才迫荷人開城投降。
    鄭成功把這場豪賭美化為「收回自己的產業」,因為「這個
島一向屬於中國的,不過是在中國人不需要的時候,暫時容許荷蘭
人借住」,他現在要收回了。台灣那一天曾經是「鄭氏的產業
」呢?連橫更大膽地替鄭成功捉刀,寫下洋洋灑灑的「勸降文告
」,說什麼「然台灣者中國之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
,則地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所歸。」於是,大漢沙文主
義者歌頌鄭成功取代荷蘭人士領台灣為「光復」老淪陷區 !
揆一在【被遺誤的台灣灣】書中,相當詳盡地控訴鄭成功部眾
的暴行,如何屠殺荷人,強暴婦女、把傳教士釘在十字架上
,似乎故意抹殺荷蘭人在台灣的38年血腥統治。
荷人退出台灣後,熱蘭遮城立刻被拆毀,普羅汶遮城被留下
作為統治中心,至今仍稱為「赤崁樓」,
     1年6月,鄭成功把赤崁改為東都明宗(「東都」是位於廈門
以東 ) ,設罝承天府(台南)及天興(嘉義)。萬年(鳳山 2 縣。
    鄭軍部眾登陸後,到各地安頓家眷。鄭成功沒收荷據時代的
「王田」,把承天府安平鎮圈為他的領地。鄭氏的部眾。親族任
意圈地,永為世業,再向鄭氏納稅。他的士兵也分派駐各地,就
地開墾,達40餘處。於是,漂泊海上15年的海盜,搖身一變為
台灣島上最大的封建領主。
    原來的漢人佃農照舊向「鄭氏企業」承租「官田」 (原來的
「王田」 ) 。鄭氏及官員所招募墾殖的土地稱為「私田」或「文
武官田」,屯兵的田偁為「營盤田」。營盤田京刖上免稅,但3
年內有收成者,納3/10 。
    東都建立後,鄭氏叛將黃悟又密奏清廷【滅賊五策】,把山
東、江浙、閩粵沿海的居民都遷入內地,設立邊界,杜絕沿海人
民走私洪應鄭氏,焚燒沿海所有船隻,「寸板不許下水」,嚴懲
鄭氏在京師與各地的商販(他們兼探凊報).....。同時,他又檢
舉鄭芝能暗中私通鄭成功,1661年10 月,芝龍就被殺。
    鄭成功被封鎖,只有轉向南洋貿易,並企圖佔領菲律賓。

2. 鄭氏王朝——東甯國

    鄭成功佔領台灣後,放眼看去,追隨者都是海上亡命之徒,
只有嚴峻立法。「犯者雖親信無赦」,承天府尹楊朝棟、萬年知
縣祝敬,因為扣押兵糧立刻斬首。對原住民的壓迫,更比荷蘭人
殘酷,「誅夷不餘赤子,田疇廬舍廢之」。一上岸,他就奔波征
服平埔族的反抗,掠奪土地分授紿他的部眾。
   這位反清的孤星卻遭受一連串的打擊:首先,1661年10月
,他的父親被凊廷斬首。接著,1662年3月間,他派神父李科羅
(Victaria Ricci)到呂宋,要西班牙人納貢,並準備鼓動當
地的華人「起義」,事洩而害慘了華人被屠殺。他的精神領袖永
曆帝,也被吳三桂抓回雲南處死。
    最使鄭成功憒怒的是,他的寶貝兒子鄭經(當時已21歲)一
直留守廈門,和其弟的奶娘私通,還生下孩于。鄭成功命令部將
殺鄭經,即被堂弟鄭泰(財經首惱,即「戶官」 )主張「亂命不
可奉」,鄭硜儼然獨立對抗東都。悲憒、失望的鄭成功終於39
歲就去世(也有說是發瘋而死) 。
   鄭成功死後,權力鬥爭方興未艾:東都方面擁立鄭戉功的弟
弟鄭世襲,而鄭經在廈門自立為「嗣封世子」 ,又掌握明朝宗室
甯靖王朱術桂為傀儡,一時取得「正統」地位。
    清廷也乘機派福建總督李率泰、靖南王耿繼茂向鄭經招降。
鄭經的大將洪旭、鄭泰等人都以為「東都未靖,非兩面樹敵時也
」,不妨先和談,但堅持不薙髮、不登岸。鄭經也表示要「往台
灣自創一世界」,雙方談判破裂。
    鄭經一面和清廷談判,一面準備反攻台灣。1662年1l月底
,周全斌一戰迫鄭世襲投降。1663年,鄭經又回到思明(廈門)
,留下勇衛黃安掌理這塊殖民地。回思明後,鄭經又和堂叔鄭泰
發生衝突.鄭泰被懷疑策動擁立鄭世襲被扣押.鄭泰的弟弟鄭鳴駿
、兒子鄭纘帶8000多人及一百艘船、加上180萬兩公款向耿繼茂
投降,鄭泰自殺。
   荷蘭人忘不了台灣,眼看鄭軍內部未穩,巴達維亞方面趕緊
派Balthazar Bort( 清方稱為 " 出海王 " ) 率 16 艘船及440
尊大砲加上2500名士兵,和李率泰聯盟,進攻廈門。周全斌血
戰而敗退,鄭經放棄金、廈,退據銅山(東山)。鄭氏10多年
來的基地幾乎喪盡,軍心動搖,李率泰乘機展開招撫攻勢,鄭軍
部眾紛紛「投奔自由」。1664年2月,連大將周全斌也因缺糧,
計劃偷襲兵官洪旭的船隻而事洩,投降清軍。鄭經陷入四面楚歌
,洪旭勸他放棄銅山,退回東都。


    退回台灣的鄭經,把東都改為「東甯」,天興、萬年2縣升
為「州」。小海盜的「目中已無明朝正統了,自稱「東甯國王」
,當時的西洋人都稱他為 " King of Tyawan "。
    李率泰也不敢攻打台灣,只好封鎖海上,加強防備。這一年
,荷人Herman der Bitter 繞過澎湖,佔領雞籠,到1668年始退
走。
    為什麼稱鄭經時代為「東甯王朝」昵?因為,南明政權早在
1659年永曆帝被俘時就實際上滅亡了。1661年鄭成功佔據台灣
,仍舊奉明朝正朔為政治號召,鄭經把「東都」改為「東甯」,
和外國(尤其英國東印度公司 )維持外交關係,儼然是一個獨立
王國。所謂「明鄭」,只是大漢沙文主義的歷史觀,硬把台灣納
入中原統治的一脈,完全違背歷史事實。
    致於鄭經的心目中,恨本就沒有明朝這侗死包袱。他雖用「
招討大將軍」的印信,仍用「永曆」年號,即自稱「東甯國王」
,甚至在答覆凊廷大臣明珠的書信中,也自稱「建國東甯」。
1675年他更定官制後,僚屬都對他妀稱「臣」而上奏,不再是「
卑職」了。鄭成功在世時,相當禮遇明朝的宗室、遺老,鄭經一
上台,馬上拋開這些政治包袱,停止供應他們的生活費。甯靖王
只好到竹滬 (高雄岡山一帶 )開墾,其他人更不用提了。
    清廷為了封鎖台灣,宣佈海禁及遷界令,使「片板不許下水
,粒貨不許越疆」,以期「海上食盡,鳥獸散」 (兵部尚書蘇納
海上奏)。凡是不肯遷徙的廣東、福建人,都被官兵殺戮,造成
「望著萬千鄉鎮城巿被火焚燒,姻雲吹到離此20里外的廈門,致
使此一大片地方,不見天日」。清廷的暴政,導致不願坐以待斃
的人民相率冒險渡海,投奔台灣。這批難民流亡集團,逐漸化為
搶奪台灣原住民土地,建立漢人封建社會的主力。東甯王朝的勢
刀也拓展到今天的瑯蹻 (恆春)、嘉義、彰化一帶。流民多數為
男性,婦女極少,於是,海盜船到處搶掠婦女,「所有擄掠埽女
,悉係台灣船隻販賣,因而家室日多」。連朝鮮的【李朝肅宗實
錄】中也記述著:「鄭錦(經)之兵,皆無妻子,婦女一人之價
,至於數百金」,17世紀的台灣社會,是多麼地混亂。
   鄭經貪戀酒色,一切政務都由勇衛陳永華去處理。陳永華一
方面把中國的封建土地制度導入台灣,佃農及番仔飽受這批外來
殖民統治者的壓迫與剝削,官田的稅比文武官田稅多出5倍,加

口租                單位﹕石 (粟)

地              田               園
則     官田    文武百官    官田   文武百官   
上     18.0      3.60       12.2     2.24 
中     15.6      3.12       8.1      1.62  
下     10.2      2.40       5.4      1.8 

以上各項苛捐雜項,例如「陸餉」 (包括厝稅、部稅、磨稅、菜稅
 )、水餉 ( 商船出口按照船樍【梁頭】大小課梁頭侻、灣塭稅)
  「雜稅」 (鏈、綾稅,即取魚蝦之稅) ,人頭稅則男人16
歲以上每月徵5分,1年徵6錢,每年至少可以搜括到9429兩。
至於原住民,也被迫繳納「番餉」,用鹿皮算,每年可收 10000
- 15000 張。

    陳永華建孔廟與學校,開科取士,他更把互相監視的保甲制
度建立在美麗島的被壓迫者身上。承天府分為4坊,鄉鄙劃為24
里, 10戶為 1牌,牌有「牌首」 , 10牌為1甲,10甲為l保
,保有「保長」。台灣從此將近二百五十年納入中國封建體制。
    清廷封鎖海上,造成中國大陸的貨物都被東甯壟斷轉賣。海
禁使台灣成為走私的大本營,外商要和大陸做生意,唯有透過東
甯。通過台灣海峽的大小船隻,通通向東甯王朝們「買路錢」。
鄭氏也派船到各地,一面買船料及日用品,同時也「上通日本、
製造倭刀盔甲,下至暹邏、東京、交阯」。
    英國東印度公司( 1600年成立) 一直尋求到中國貿易的管道
,屢次被西班牙、葡萄牙人刁難與排擠,1670年英國人來到東甯
。東印度公司的負責人Henry Darccs 上書鄭經,稱他為「陛
下」。9月10日,鄭、英簽訂通商條約,鄭經允許英國船隻入東
甯自由貿易,倏件為繳3/100 的入口稅,公司須經常派砲手2人
為東甯服務,並留下鐵匠1名代為製造槍砲。1675年7月,英船
" 飛鷹號 " ( The Flying Eagle ) 帶看大批禮物與槍砲,備
受東甯的歡迎,同年雙方修定契約,鄭經要求英船須們毛瑟槍200
挺、鐵 1OO Pecull 、 胡椒30O Pecull....等等來台。英人在
白江附近設倉庫,企圖轉運糖、鹿皮,卻打不通鄭氏的壟斷,一
再向鄭經訴願,「吾人在廈門及台灣兩地之貿易,所獲無幾,吾
人始終忍耐,期望博得陛下之信賴....但貨物常被陛下名義征收
,或被貴部屬侵佔...」云云,海盜對海盜,往往有理講不清。
至1681年,英國商館就關門了。在鄭經攻大陸期間,1675年英國
商人就在廈門設商館,隨鄭軍進退,乘機大作生意。
3. 打打談談二十年

    鄭經統治東甯19年裡,清廷一共發動8次的招降,雙方各懷
鬼胎,姶終談不攏。1662年鄭經自立為嗣子,面臨台灣方面的鄭
世襲反抗,不敢兩面樹敵,先和福建總督李率泰和談,但是堅持
不肯上岸就撫。1665年,施琅和周全斌取台灣,遇颶風而退。
1667年,清廷派孔元章 (張煌言的舊部下)來洽商五市,要求鄭
經稱臣、納貢及遣子為人質,鄭經不答應。
    儘管施琅一再上疏康熙帝,要求攻打台灣,即被廷臣反對,
把他調回北京,妀任內大臣。清廷並且燒毀戰船,只派1名總兵
駐守海澄。1669年6月,刑部尚書明珠、兵部侍郎蔡毓榮到福建
,派代表與東甯方面的何平、葉亨談判。何平堅持「照朝鮮事例
 ,不削髮,世守東甯,納貢稱臣」。鄭經也堅持自己「不憚遠隱
  建國東甯,迫於情勢,甯願稱臣納貢」。明珠不答應,要他削
髮易服。此後數年,雙方相安無事。
     1673年12月,曾經引清兵入山海關的吳三桂害怕清廷的削
藩而舉兵,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建元「周啟」。
1674年3月,耿精忠在福建、尚之信在廣東都加入反清行列,掀
開「三藩之亂」的序幕。
    耿精忠派人到東甯,要求鄭經出海軍攻瓜州、鎮江,他自己
攻浙江。這時候,鄭經早已缺乏兵力與戰船,耿精忠對他失去興
趣。加上鄭經獅子大開口,投出兵就要求耿精忠讓出漳、泉2地
,尚之信也不肯接受吳三桂的命令,把惠州讓紿鄭經,雙方早已
貌合神離。1674年4月,鄭經到思明,5月占海澄,6月入泉州
。耿精忠吥一跳,派人來談判,鄭經堅稱漳、泉是他的故鄉,豈
肯退回寸土?鄭經又接納劉進忠所獻的潮州,1675年初,與耿精
忠暫時形成同盟。1676年,鄭經「廣東的興甯、海豐及陸豐。5
月,他收容耿氏的叛將劉應麟,接收汀州,使耿軍心寒,甯願降
清也不肯讓鄭經得逞。鄭經又不肯援救耿精忠,10月間,耿氏向
庚期王傑書投降,調過頭來帶兵攻鄭經。

     1677年,清軍迫鄭陘退到思明。從前有看耿軍抵擋清軍,他
才能從容掠地攻城,結果貪小利而弄得兩敗俱傷。1678年,乘康
親王入閩之初,鄭經又搶佔汀州、興化、邵武,連同泉、漳、潮
、惠,共有7府,3個月內就被清軍連下5府,鄭經想逃回台灣
,被母親董夫人斥責,只好硬看頭皮守住思明。
    清廷又開始招降鄭經。1677年4月及6月,康親王都勸鄭陘
退出沿海,不再苛求過去「削髮、登岸」的條件,受不受封郡可
以,只要像朝鮮一樣納貢。鄭經的侍衛馮錫范堅持清廷把沿海島
嶼給東甯,第5次和談又告破裂。
     1678年,劉國軒。吳淑攻略閩南、粵東,只佔海澄。10月間
,福建總督姚啟聖派張雄來談判,鄭經拒絕交出海澄,這時,三
藩之亂已隨著吳三桂的敗死而漸趨尾聲了。1679年,康親王又派
人來談判,鄭經堅持以海澄為雙方的共管地,和談不成。這時候
,清方企圖聯合荷蘭艦隊攻思明,被巴達維亞的總督拒絕而作罷
     1679年起,姚啟聖在漳州設立「修來館」,招降鄭氏的部眾
。這是鄭氏的叛吏黃性震所設計的,他指出,鄭經不過是木偶,
由左右牽看走,要用高官厚祿來買散人心。凡是東甯來降的,文
武官員推補與保提現任,當兵的立刻撥營,歸農的送回原籍,人
民投降的,留長髮的賞銀50兩,短髮的賞20兩。這一招果然使得
海盜及難民紛紛「起義」。修來館內又標示看東甯的重要人物名
字,害得鄭軍上下生隙,陰影重重,誰也摸不清楚誰「投奔自由
」去啦!


    鄭經在思明苫撐,軍隊缺糧餉,只有派兵四處勸徵及搶掠,
加上車隊控制鹽巴,弄得百姓怨聲載道。部眾紛紛暗中向敵人勾
通,施明良(施琅的姪子) 、王世澤等準備出賣主子,事洩被殺
,其家人通通丟進大海餵魚。1680年春天,姚啟盛、萬正色的水
陸大軍並進。劉國軒棄海澄逃回思明,鄭經丟下今、廈
,倉惶地逃回東甯。
    8月間,貝子賴塔又向鄭經招降:「自海上用兵,招撫屢至
,事竟不成,則以封疆之臣拘於蓷髮、登岸也。台灣非中國版籍
,君家父子自闢荊莿,且睠懷勝國,本朝何惜海外之地不令田橫
將士逍遙其間乎?.....自今以往,不必登岸,不必去髮,不易衣
冠,稱臣入貢可也,否亦可也」。鄭經還是要求以海澄作為交易
處,雙方打打談談20年,最後的和談也不了了之。
     1681年,鄭經在東甯終日躲在女人堆裡,縱情飲酒,國事都
交給陳永華、馮錫范。1679年他就立養子鄭克臧為「監國」,留
守東甯。窮途末路的海盜頭子,也活到39歲就死了。他在位19
年問,大半歲月都在金門、廈門,台灣不過是他的侮上事業與軍
事冒險的補給地,他自稱「建國東甯」,卻心在漳、泉老家,口
口聲聲要收復故土,從來就沒把心放在台灣,只會剝削與壓迫這
塊土地上的原住民與漢人難民,這就是外來殖民地政權的醜陋嘴
臉 !

4. 東甯王朝的覆亡

    鄭經度過荒唐的39年短暫生命後,東甯小朝廷立刻掀起腥風
血雨的大政變。掌握大權的馮錫范,要擁立自己的女婿鄭克塽,
聯絡鄭氏宗親及鄭成功的夫人董太妃,召克臧入宮,亂棒打死(
才18歲 ) ,於是,12歲的克塽就被扶上寶座。馮錫范封為忠誠
伯,控制大局。
    清廷也乘機展開離間心戰,一方面指出鄭氏嫡庶之爭,奸黨
竊權,內亂已深的危機,同時號召東甯的部眾投降大清,東甯朝
上下人心動搖,捲起一陣「抓國賊」的大整風,劉國軒、馮錫范
亂抓異己,「稍有嫌隙,全家屠戮,人人思危,芒刺在背」。
馮錫范貪財,動輒借故沒收他人財產,弄得軍心潰散。加上原住
民紛紛反抗, (1682年8月,雞籠山的土著殺通事、搶糧,竹塹
、新港各社響應) ,情勢如怒火燎原。
    施琅一再要求攻台灣,閩浙總督姚啟聖也以身家100多囗保
舉施琅為水師提督。加上逃離東甯的鄭氏舊部紛紛來降,準備一
舉消滅東甯王朝。
    施琅(1621-1696年)原來是鄭芝能的手下,後來投效鄭
成功,曾冒死攻潮州,獻計取廈門。他的部下犯罪,逃歸鄭成功
,被引渡回營,立刻砍頭,即得罪國姓爺。鄭成功下令抓他,施
琅逃走,他的父親、弟弟被殺。施琅投降清朝,1662年,他升至
水師提督,1664年為靖海將軍,出兵攻台灣,遇大風洏退。滿清
王子信不過他,把他召回北京,打入冷宮。1681年,大學士李光
地(也是閩南人) 力保施琅,康熙帝也認為時機成熟了,再度啟
用已經冷凍14年的施琅,派他去廈門造船兵。

     1682年5月,閩督姚啟聖由定海出兵,在銅山又遇風而退,
施琅「建議」他,「攻台利在西南風」.姚啟聖硬吞不下這囗窩
囊氣,進奏「南風不如北風」。他們的明爭暗鬥,使攻台時間又
拖延了一年半。
    9月間,清軍又遇風而退,10月,康熙帝把攻台的指揮大權
授予施琅,命令姚啟聖停止行動。姚啟聖不放過施琅,一再上疏
阻撓。1683年6月16日,施琅率20000多兵士及300多艘戰船,
進攻彭湖。鄭氏的舊部眾與東甯的水師,演出海盜大車拚!當時
正值南風季節,清軍居上風上流,守澎湖的劉國軒以為施琅不敢
冒險。第2天施琅攻媽宮,被劉國軒射中眼睛,仍然指揮撤退。
6月22日,施琅的 "三疊浪 " 、 "五梅花 "陣(即5艦結為一隊
攻東甯的一艦,不必顧及其他命令,所有船隻分成8隊,每隊7
船,皆以三疊為前進)大敗東甯水師,江勝、邱輝及其他41名東
甯將領戰死,155名投降,100多艘戰艦全沈,收4800名降兵
。劉國軒逃回台灣。
    澎湖海戰後一個多月,劉國軒的副將曾蜚回來,勸「將投降
,「劉國軒自己要投降 ,也把馮錫范拖下水.兩人報請「小國主」
投降事宜。鄭氏起先還要求「謹奉國制而遵敕諭,永為屏瀚」 ,
勝利者哪容他們討價還價?7月11日,東甯方面重修降表,派人
到澎湖。7月19日﹐施琅的代表到東甯﹐出示軍民薙髮﹐並收繳
東甯的敕、印及各項投降清單。8月13日﹐施琅進入台灣﹐接受
投降者的列隊歡迎。18日﹐鄭克塽率領已經薙髮的「偽文、武官
」投降。這批佔領台灣23年的海盜們紛紛被遣回大陸﹐鄭克塽和
劉國軒、馮錫范的家眷都被送到北京。克爽封為漢軍公﹐隸屬正
黃旗。
    1699年,清帝表示,「鄭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
」,下令護送鄭成功、鄭經父子的靈柩,歸葬南安(在此以前,
成功夫妻、父子的屍骨早就被施琅挖掘,鞭屍一番了) 。征服者
'施琅特封世襲靖海侯,准在彭湖媽宮城內建生祠。此外,又賜他
台灣中南部許多土地,稱為「施侯租田」。施琅還向澎湖的討海
人每年勒索到1200兩。他有8侗兒子,次子為漕運總督,六子世
驃為水師提督,後來鎮壓朱一貴反凊有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