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平埔文化資訊網

十七世紀期大肚番王雖統有廣大區域,然而漢人海盜也到達大肚溪一帶,番王的轄區開始遭外力入侵。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領有台灣之後,最初的十年主要目標在與中國、日本貿易,並無經營全台的想法。直至一六二九年Hans Putmans任長官才改變經營方針,謀求將公司貿易網拓展至全台,因此開始與中北部的原住民有所接觸。

雖然荷蘭人在一六三八年就已經知道有大肚番王的存在,但荷蘭人並未派兵征服其所轄村社,因此直到一六四四年以前大肚番王所統轄的村社都在荷蘭人的管轄之外,成獨立之勢

一六四四年九月五日荷蘭上尉Piter Boon奉命率領船隻,軍人三百名以及六十名中國人以便搬運物資,遠征北部基隆、淡水,俾將這些地區納入支配,為達目的以武力征服了Camcam七個村落,以及大肚番王為首領所統轄的十五至十八個村社,大肚王國從獨立狀態開始進入半獨立狀態。

 

由於準備不及未能參加一六四五年三月召開的北部地方集會,Quataong及若干地區的首長於四月三日下午在見習Joost van Bergen的陪同下,抵達大員,並與東印度公司締結和琅嶠地區領主相同之  ,同意和平相處,承認地方領主之權利。其後之集會也都參加,並接受東印度公司的籐杖與賞賜,自一六四五年起公司村社承包稅表上也都有這些地區村社的紀錄,然而Quataong仍不許基督徒住在這個地區只准許其通過,至一六五九年的教會及學校視察報告書中,登記有學校及教堂的也只有鹿港與彰化二地,因此作為政教合一的教會並未度過大肚溪抵達大肚王的轄區。

鄭成功於一六六一年從荷蘭人手中取得台灣時,不像歷史文獻書籍所記載的說台灣原住民歡迎國姓爺來臨,大肚番王也抵抗鄭軍入侵,鄭軍前往屯墾取糧,因而引起激烈的抗爭,這些村落也不盡然如一般所說欲與荷蘭結盟,反而開始呈現獨立的跡象。

雍正九年、十年中部平埔族群的抗清事件中,恢復舊有番王勢力的說法仍被提出,而在這次大肚王族裔最後的大反抗失敗之後,岸里社代之統轄這些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