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泥國」示意圖

 

西元1613年夏,明朝萬曆四十二年,南洋荷蘭人殖民地,摩鹿加群島(今之印尼)的安汶島。摩鹿加群島,數百大小島嶼,散於於呂宋之南,爪哇島以東;因盛產丁香肉桂等香料,故又稱香料群島。"安汶島"位於摩鹿加群島的東北方,是個小到,幾乎難以在航海圖上,找到的小島嶼。西沉的落日,將西邊海面上的雲層,映照得有如火燒般的通紅,高大的椰子樹在通紅的夕陽下隨風而搖;而沙灘上滾著一波波的白色浪花,縱是黃昏,卻也掩不住這氣候的悶熱。臨著海邊不遠處,許多棕櫚樹與芭焦樹,圍著的一塊空地,只見空地上搭著幾間的木造屋及茅草屋,圍成像個三合院;且院子外,還建有珊瑚礁石砌的圍牆,似與當地土人所居的聚落大不相同。三合院中間的木造屋,門邊及門上,似還貼著寫著方塊字的長條紅紙;看似中國人,過年時,所貼的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歲」「春滿乾坤福滿堂」黃昏的夕陽,映照到木造屋門口貼的春聯。此時,正見一個老人,柱著柺杖,自門內巍巍顫顫的,手扶著門了探出了頭來。年邁的老人,身形憔悴瘦弱,幾縷稀疏的白髮,直散亂的垂掛到枯槁的臉龐;模樣極是蒼桑。這才賣力的柱著拐杖,走出門外,只見蒼桑的老人,睜著皺得像梅乾的眼皮,望向西邊天空殷紅如血的雲層。眼見天邊沉甸甸的一片血色,頓時讓老人的心情,恍若亦沉如鐵塊般的,卻只無奈,嘆了口氣說『唉~明天海上又要變天了~』。『唉~海上變天又如何??~外面現下的時局如何改變,已經都與我無關了。唉~廉頗老矣,我也只能在這裡等死了!!』老人的語調蒼涼,似有道不盡的酸楚。而要不說,誰會知道,眼下這有如被流放在荒島上,孱弱風中殘燭的老人。於昔日的海上,他可是個,曾叱吒於南洋的中國海商巨頭。至於他的名字,則叫李錦。

李錦,是福建閩南漳洲海澄人。猶記四十餘年前,隆慶年間,正值大明國開放漳洲月泉港,供做與紅毛人的通商口岸;而當時的李錦,亦尚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當時,於漳洲且更盛傳,說是暹邏國(今之泰國)南方,有個大泥國;而且大泥國的山上,盛產砂金。因此趁著大明朝廷,剛開放月泉港通商,便有許多的漳州人,乘船出海,前往暹邏國南方的大泥國,去掏金。當時年輕的李錦,興致勃勃的,心想─「大明國天災人禍不斷,閩南又多山少耕地,謀生不易。而且與其留在大明國,受這些貪官污吏的盤剝欺壓。那還不如趁此時機,到海外去闖翻天下。倘能在大泥國,掏到幾袋黃金,如此豈又在何憂衣食!!」。正做如此想,於是年輕的李錦,便在月泉港,搭上一艘欲往大泥國的二桅掛簾船,與一批漳州人一同出海。二桅掛簾船,只是平底船,為避海洋風浪,多僅能沿岸而行。當時正值吹北風,帆船順風南下,自福建,經過廣東,又繼續南航安南國;繞過老柬埔寨國,及至暹邏國。海船直在海上航行了一二個月,而這一航路,正亦是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率船隊所走的航路。初次出海,雖受海上風浪之苦,但李錦,亦可謂,自此眼界大開,方知世界之大。

「大泥國(今之馬來西亞吉蘭丹州,位於馬來半島中部東邊,北接泰國北大年州)」就在暹邏國的南方,有二個港口,一個叫「淡水港」,一個叫「吉蘭丹港」;而產金砂的山頂,就叫「阿羅帥」。由於,自「淡水港」到「阿羅帥」,通常還得走上十天。但由「吉蘭丹港」泊船,再到「阿羅帥」,只需走三天。因此從大明國,來到大泥國掏金的河洛人,多選擇在「吉蘭丹港」泊船。李錦到了大泥國後,原本滿懷希望,以為自己能快的掏到金砂,或發現山上的礦脈而致富。然而來到大泥國的漳州人,誰不是有著與李錦的一樣的夢想。於是乘著海船,來到大泥國的漳州人,越來越多;後來連泉州人也來了。幾年下來,來到大泥國掏金的漳泉河洛人,竟有數千人之眾;人數直比當地大泥國的人還多。只不過這數千人當中,真能找到曠脈,或掏砂金以致富的,卻是聊聊可數。包括李錦掏到的砂金,多也僅能糊口而已;然而李錦,畢竟曾上過私塾,既會寫字,腦筋也靈活。既掏不到大量砂金,但見大泥國卻來了數千的漳泉人。於是李錦,腦袋靈機一動,便想─「眼下大泥國來了這麼多唐山人,而其衣食住行,無不都得靠海船,自大明國的月泉港,裝運來此。如此,倘或我在大泥國開個商號,專自月泉港載運貨物,來此販賣。這樣豈不比掏砂金,還更有賺頭。呵~是啊。這人多了,衣食住行總不可免。這人們~需要的貨物,就是砂金啊!!」。「貨物的販售」即是砂金,李錦既想通這點,便以幾年掏金,積攢下來的積蓄;在大泥國,開了第一家的商號,就叫「李錦記」商號。自此李錦,便亦開始,往返於月泉港與大泥國間,做起批貨與販賣的百貨生意。

「大泥國」的南邊與「滿喇加國(今馬來西亞)」接壤。不過,此時的滿喇加國,卻早被歐羅巴洲東來的佛朗機人,將其佔為殖民地,驅逐其國王;並將其改名為「馬六甲」。話說李錦,既開始往來於月泉港及大泥國間,做起了百貨買賣的生意;既為海商,不再是掏金工,而其手腕自又更加的靈活。積攢了足夠的銀兩之後,李錦第一件事,便是為自己的「李錦記」商號,買了第一條的貨船。爾後,既有了屬於自己的貨船,「李錦記」商號,要裝載貨物,要泊於何港口,便也可以不再受制於人。乃至李錦,自此便也長年奔波於海上,甚至經商的港口,也不再僅止於大泥國。因知大泥國南邊的馬六甲,便是佛朗機人的殖民地;且聽說,其西岸的馬六甲港,更是一佛朗機人聚集的繁華之地。於是李錦,便也大著膽,將其貨船更往南行,往馬六甲港,去尋找更大的商機。「滿喇加國」,原本大明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便都皆以"滿喇加港",為其船隊的大本營。當年鄭和,所率的數萬人船隊,還在此地,建立了城牆鼓樓,及建有貨倉,儲存錢糧百貨。而且鄭和船隊,無論是航往西洋的古里,還是東洋的爪哇等國,每次都會先在滿喇加港停泊。當時,都稱滿喇加以西,便是西洋,而滿喇加以東,便是東洋。正因滿喇加港,正扼守通往西洋與東洋的海峽。由此更可見,其海上地理位置之重要。

李錦乘其貨船,繞過馬六甲南端,來到西岸的馬六甲港後。繼之李錦竟發現,原來這馬六甲港,除了佛朗機人外,亦住居著許多來自漳泉的河洛人。不僅於此,一路上所見,竟是有許多外貌,看似中華之人,卻是講著當地的話語。後來李錦經得詢問,這才知道─原來百多年前,當鄭和下西洋,返回大明國之時,還曾將滿喇加國的王儲,一併帶回北京紫禁城,去覲見永樂皇帝,並向永樂皇帝祝壽。當時永樂皇帝,見著這遠自萬里海外而來的王儲,到紫禁城向他祝壽,怎能龍心大悅;便即敕封其為滿喇加國的國王。不僅於此,永樂皇帝,還將一名公主,下嫁給這新立的滿喇加國王。翌年,這滿喇加國王,又隨鄭和的船隊,南返滿喇加國,隨同返回的;更有其新婚的妻子漢寶麗公主,及公主的五百名侍女及隨從。及返回滿喇加國,這新國王,便為這大明國來的五百名的侍女及隨從賜婚,讓其與滿喇加國的官員及百姓通婚。滿喇加國王,並且還將滿喇加城後方的一座山,更名為中國山(Bukit China),以供這些來自大明國侍女及隨從,與滿喇加國人通婚後住居。正因如此,經得百多年後,當李錦來到馬六甲,雖說滿喇加國,早已被佛朗機人所滅,並佔為殖民地;然而行於城中,沿路所見,卻竟恍若仍是中華之人的面孔。甚至馬六甲城中,還有建有紀念鄭和的「三保廟」及「三保街」與「三保山」等。

大明國所稱的「佛朗機人」,即馬六甲人所稱的「葡萄牙人」。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為殖民地後,便在此地海峽交通要地,建立了城堡及商館。而李錦,確也來對了地方。因為這葡萄牙人,雖在大明國的廣東沿海,強佔了香山澳,做為其與大明國的通商口岸;然而其每年,所獲準交易的貨物,卻仍是少之又少,完全無法滿族葡萄牙人的需求。因此葡萄牙人,對大明國的貨物,仍是需求孔急,尤其是瓷器與絲綢。於此李錦,便在馬六甲港,很快的,就與葡萄牙人的商人拉上了線。當時的李錦,不過才三十許。自與葡萄牙人搭上了線,而李錦又有自己的貨船,便開始自月泉港,將絲綢與瓷器;一船又一船,大量的運至大泥港。之後,再以地利之便,由大泥港往馬六甲,與葡萄牙人交易貨物。 一船的貨物,與葡萄牙人交易,通常可賺數十萬兩。不消幾年,李錦便已累積巨大的財富,前後購進數十艘的貨船;而有了更多的貨船,生意便又做得更大。年五十餘之時,李錦的麾下,已有上百艘的貨船,穿梭於大明國及南洋之間,一年盈收逾數百萬兩的白銀。且光大泥港一地,便有上千的漳泉河洛人,受雇於其「李錦記」商號。順理成章,李錦自亦成了大泥國,河洛人的頭領。亦是當此之時,李錦,更與在呂宋經商的「合興商號」的黃康,以及「李旦商號」的李旦;三人被並列齊名,同稱為─「南洋河洛海商三巨頭」。而且李錦,為人和靄平易,更是對晚輩愛護提攜有加。因此往來南洋經商的河洛海商,人人無不敬稱李錦,為「錦伯」。...

四、中國歷史遠航歐羅巴洲第一人
「安汶島」臨著海邊,棕櫚樹芭蕉樹合圍著的,幾幢木造屋及茅屋搭成的三合院。日漸西沉,暮色漸濃,只見白髮蒼蒼,年邁的李錦,正柱著柺杖,低垂著頭,獨坐在屋外的一張木椅上。微熏的海風,時而拂動李錦蒼白的髮絲,只見他總是一動也不動的,坐於木椅上;模樣像是在沉思,又似在打盹。此時李錦,已年逾七十,總是人已垂垂老矣,腦子總難免有點渾噩。更何況是晚景淒涼,於昏暮中似又讓李錦老得更快,腦子也更混沌。近一年來,往往一整日,李錦便就這麼成日呆坐在屋外,猶如一個虛度殘年的老人般,只是任昏沉的腦子,浮現一些海上經商的往事。然而李錦,卻也已分不清,那些腦子裡,風浪一生的浮光掠影,是夢或是真。事實上,此時的李錦,甚至早已忘了自己有多少年,沒再回到月泉港,踏上大明國的土地;更忘了現下的大明國,是那一年,又是那個皇帝在坐天下。倒是經商海外,由於頻與紅毛人教接,所以李錦倒是尚約略記得,一些紅毛人紀事的年份。譬若西元1600年,李錦就忘不了這一年發生的事。當時李錦,五十餘歲,事業正達顛峰。不料,後來被李錦帶出海外,一起打拼事業的結髮妻子,卻驟然在大泥國過逝。因髮妻的驟逝,給了李錦很大的打擊,甚至一度讓李錦心灰意冷,數月幾不再見客。適值西元1600年,這一年,後起的歐羅巴洲海上強權"荷蘭國",為取得中國的貨物,亦來到大泥國設立商館,以與「李錦記」商號做貿易。於是一段海上的驚奇之旅,便也在這一年,隨著荷蘭人的海船,帶著李錦遠航到歐羅巴洲。日暮中,呆坐於茅屋外的李錦,昏潰的腦子,似正又浮現這段風光的往事。....


西元1600年,荷蘭人來到大泥國設商館。當時,五十餘歲的李錦,正是大泥國,數千漳泉河洛人的頭領。荷蘭人來到遠東後,為取得中國的瓷器與絲綢等貨物,於大泥國設商館後,無不極力攏絡李錦。卻適逢李錦喪妻,閉門謝客。於是有日,一個荷蘭商館裡,向與李錦有不錯交情的荷蘭官員,便親來拜訪李錦。且這荷蘭官員,並對李錦提議說『先生失去妻子,我深感遺憾。但先生終日,將自己關在屋裡,這也不是辦法。這悲傷久了,恐會悶出病來。正好近日,我們有艘船要返回荷蘭國去。先生如果有意,不如就搭上我們的船,到歐羅巴洲的我們荷蘭國,去遊覽散心一翻。假如先生,願意到我們荷蘭國去遊覽。那我們商館,將會把先生,當成是我們荷蘭人的貴賓款待!!』。確實,李錦喪妻後,已將自己悶在屋內,悲傷太久。而與其,獨自悶在屋裡悲傷,還不如就乘著海船,到海上乘風破浪;或更能將自己內心中悲傷,盡拋入滄茫波濤中,任其隨風遠颺。既有此心,當下李錦,便也應允了荷蘭商館的邀請。不久,李錦,果便在大泥國,搭上荷蘭人高檣巨桅的夾板船,出航往歐羅巴洲。荷蘭人的夾板船,操帆的繩索繁覆,大異於唐船;不過航行的速度,與操控的靈活,卻遠優於唐船。繞過了葡萄牙人掌控的馬六甲海峽後,便進入現由英國人,所殖民掌控的印度洋;而過了印度洋後,便進入了回教穆斯林的世界。

「滿喇加國」「古里國」「錫蘭國」「天方國」「波斯國」「忽魯謨斯國」....搭上荷蘭船,李錦海上數月所經;正是二百年前,鄭和下西洋之時,所經的航路。雖說這些鄭和,當年下西洋,所到過的海外國家,於今或覆滅,或變成紅毛人的殖民地,多已不再是舊日國名。然而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由於皆由泉州招船工出海。因此福建閩南一帶,這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甚亦曾有不少河洛人,參與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祖先的豐功偉業,由長輩的口中述說,李錦亦自小,便常聽其祖父談起,莫不心生嚮往。於此踏上鄭和當年下西洋,走過的海路,頓讓李錦,終日面對滄溟汪洋,更感動莫名。而且鄭和的船隊,當年最遠,只航到亞非利加洲的東岸。但李錦,搭上荷蘭人的海船,卻又走得更遠。繞過亞非利加洲南端,海象最凶險的好望角,繼之,又沿著亞非利加洲的西岸,向北航。總之自大泥國出海,約在海上,經過半年時間的航行,而李錦,終於到了歐羅巴洲的荷蘭國。且李錦,亦可能是中國五千年,有史以來,第一個,由海路,到達歐羅巴洲的中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