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校史─蓽路藍縷

引用自:http://www.thu.edu.tw/1_chinese/1_about/2_history/1_rough.html

 

歷經戰火的洗禮,東海的知識歷史格外彌足珍貴,其所蘊含的思想新生命與新力量,透過對獨特教育理想的追求,以及無畏的拓荒精神,處處彰顯勇於創造與實驗的信條,藉由悠遠的傳承學風與人文革新,使東海的高等教育進程,為我國高階知識領域,開創思想先驅者的新價值。並擘劃出宗教教育與人文學風的璀璨風華。

 

近百年來,基督新教會對我國的教育發展曾有極大的貢獻。就高等教育而言,過去曾在我國先後創辦了十三所頗負盛名的基督教大學。迨大陸沉淪,各校盡遭共黨摧殘,被迫停辦,校舍均遭沒收,教會教育事業被迫停頓。

 

 

1950

 

一九五O年,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教育界與熱心教育之教會人士,基於事實需要,聯名向成立於一九三二年,負責襄助過去十三所基督教的美國紐約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The United Boardfor Christian Colleges in China,UBCCC)建請一本過去培植中國青年的精神,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創辦理想大學,藉以延續基督教在華教育事業並傳承淪陷於中國大陸十三所教會大學之優良傳統。

 

 

1952

 

一九五二年二月,聯合董事會秘書長芳衛廉博士(Dr.William P.Fenn)來臺與我國教育及宗教領袖討論設校條件。四月二日,芳威廉博士向聯合董事會提出「我所欲見設於臺灣之基督教大學的形態備忘錄」,建議聯合董事會對於在臺設立基督教大學的構想予以支持。

 

 

芳衛廉博士主張,該大學不應是大陸任何一所教會大學之翻版。他說:「這是一個開始,我們有機會去創立一個不同型態的大學。」所謂不同的形態,包括:這所大學應造就具有獨特眼光並能投入生活的人。他不是製造白領階級的大學;學生對其生活環境應有不斷的自覺,以避免陷入象牙塔,流為士大夫;該大學應落實民主觀念,學生需具備生活思想;課程不須以技術性導向,而應著眼於寬闊格局;避免嚴格的分科,搭配純樸而不矯飾的校舍;以小規模大學型態,學生人數不約五百至六百人。師生全體住校,教職員必須全職,並提供最佳生活條件,且應為基督徒。」

 

 

 

1953

 

一九五三年6月,聯董會派美國奧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前神學院院長葛蘭翰博士(Dr. Thomas W. Graham)為該會代表,偕同芳衛廉博士來台成立建校籌備處及董事會,推舉杭立武博士為籌備處主任及首任董事長。經過多方考量後,選定台中市西屯區大度山為本校校地,並定校名為「東海大學」。

 

 

1953

 

一九五三年11月10日,董事會宣示「私立東海大學設置的目的和方針」,內容包括:創造一個能自由尋求真理的學術園地;秉持有教無類之教育原則,以重質不重量與集體生活為辦學方針;課程教育之外,推行勞作教育以建立「完人」的教育訓練;信仰上自由發展,以培養民主與自由的精神;尊重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並擔負溝通中西文化的任務;更重要的是,這一切的教育理想必須能體現落實到台灣社會上,訓練青年為時代而服務,從台灣發軔,直至世界每一角落。

 

 

董事會鑑於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訂於一九五三年11月訪華,特敦請於十一月十一日蒞臨臺中大度山校地,為此一新設置之大學舉行破土典禮,以象徵中美兩國間之教育合作。典禮於是日上午十時十五分隆重舉行,教育部程天放部長、美國駐華大使藍欽(K.L.Rankin)、中部五縣市首長,總統府、外交部官員及各界人士一千餘人均與會共襄盛舉。一同見證台灣高級知識教育開創的歷史時刻。

 

此後,董事會開始進行校地接收,委託貝聿銘先生與陳其寬先生、張肇康先生負責設計校園,積極進行校舍興建工作。同時,確定先行設立文學院和理學院,文學院下設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歷史學系。理學院下設物理學系、化學學系、生物學系、化學工程學系,並約聘曾約農先生為首任校長。

 

 

1955

 

一九五五年7月單獨招收第一屆新生,錄取200名。11月2日舉行創校奉獻典禮,並訂是日為校慶日。東海大學擁有高度的創造性與實驗性的開創精神(pioneering spirit),創校之初,勞作制度、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圖書館開架制度、學生榮譽制度等,在我國教育史上都是前所未見的創舉。

 

 

1958

 

一九五八年,吳德耀博士繼任第二任校長,配合台灣加速工業化的時代需求,增設第三學院─工學院,其中,工業工程學系是台灣第一個培養工業管理及生產專業人才的學系。一九五三年,本校已擁有3院12系,850名學生。

 

 

1971

 

一九七一年以後,聯董會逐年遞減對本校的經費補助,同時,為解決台灣青年求學人數增加、經濟發展所需專才,學校規模必須擴展。

 

 

1972

 

一九七二年,謝明山博士接任第三任校長,即在過去的原則上進行校務轉型工作,開始擴大招生以及成立夜間部,次年,創立實習農牧場,均是本校「自立更生」後的新措施。

 

 

1976

 

一九七六年,設置商學院,致使本校擁有4個學院,3個研究所,18個學系。

 

 

1978

 

一九七八年,梅可望博士接任第四任校長,大力推動本校與社會的結合,並積極推廣教育、強化師資以及開拓國際關係。

 

 

1980

 

一九八O年增設農、法學院,學系、研究所及學生人數逐年擴增。

 

 

1992

 

一九九二年,阮大年博士接任第五任校長,校務持續發展。

 

 

1995

 

一九九五年,王亢沛博士接任第六任校長,致力於提昇學術成果、加強國際交流、成立跨領域研究中心、改善教學研究之軟硬體建設、並促使懷恩中學回歸,學校財務結構亦日趨健全,為東海未來發展奠下深厚基礎。

 

 

2004

 

二OO四年,程海東博士接任第七任校長,提出「發展東海大學成為一所卓越的教育學府」、「採研究和教學並重的平衡步伐」、「將職業技能服務於社會及團體」、「協助台灣的人文、經濟及社會發展」四大辦學目標,並以「求真、篤信、力行」校訓,延續東海創校的基督教精神,積極地在教育、學術和服務三方面努力向上提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