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二十一)·上朱撫臺 原文(明朝同安縣令曹履泰):崇禎元年(西元1628年)   自俞總兵棄城而逃,往漳之後,外迫於賊鋒,入中左不敢;內迫於眾怒,棲高浦不得;乃住深青四、五日,旋至同安歸府城。稱病杜門,信如台臺所料,並不能了撫事也。兩道議撫,而屢遷其說。蓋賊之志驕而欲奢,亦知必不可從。而揆情度勢,萬不得已而為之。此非職敢出諸口者也。同地自深青以至苧溪,五十保鄉民協力,團練以萬計,有賊至,不呼而集,聲震如雷,殺賊無數,不待賞亦不勝賞矣。近城三十里內外,賊亦相戒勿犯。如此氣勢,一隅可恃以無恐。然此皆鳩形鵠面,家無一粒之民,兼之荒旱為殃,又可慮也。捍禦之策,伏候臺示。 ------------------------------------------------------------------------------------------------------------------------------------------------------------ ------------------------------------------------------------------------------------------------------------------------------------------------------------ 白話翻譯: 自從俞總兵放棄廈門逃走,後來逃往漳州,一方面受到海盜的威迫,所以不敢再進入廈門;但一方面又因水師的眾兵士,也對他感到憤怒,所以也無法待在高浦。乃至俞總兵,只能在深青住了四、五天後,馬上便又會到同安縣的府城。從此俞總兵藉口說生病,再不出門,一切正都如撫台大人,所預料的一樣,根本不能靠他完成招撫海盜的事。閩粵兩省的海道官員,都說要招撫海盜,可他們說的話卻又一變再變。只因為鄭芝龍這個海盜,不但心高氣傲,而且還要求很多,所以想招撫大概也不可能。所以審度眼下情勢,也只有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招撫的這個辦法。這並不是卑職敢出口亂說。現在同安縣,從深青鎮到苧溪鎮,有五十個保甲團練的鄉民以互相連成一氣,團練的人數有好幾萬。有海盜來了,不必官府徵召,他們就已自己集合,振臂高呼的喊叫聲就像雷聲一樣大,殺死海盜不計其數,而且不用給他們獎賞,也沒什麼足以獎賞他們的了。接近同安城的三十里內,海盜們也都互相告戒,警告彼此不可靠近。這樣的氣勢,深青到苧溪光靠這,就不必怕海盜了。只不過,這些團練鄉民,一個個餓得面黃饑瘦,家裡連一粒米都沒有,加上旱災的田地荒蕪,這又讓人擔心了。要如何悍衛防禦海盜,只等撫台大人的示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