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心理學的理論,稱為─「心理距離」。其立論的觀點,是認為人與人之間,因親疏不同的關係,會形成一個無形的心理距離。而且這個心理距離,會像彈簧一樣。倘若實際的身體距離,與無形的心理距離不等同。無論太遠或太近,那就會產生反彈的現象。舉例來說,假如A男對B男,因親疏關係,形成的心理距離是一公尺。但這日,A男與B男走在一起的時候,實際的身體距離,卻只有五十公分。因實際的身體距離,比心理距離短了五十公分。因這樣會太過親密,進而讓A男,覺得很不自在。所以自然而然,A男就會想把彼此的身體距離,拉遠到一公尺。再隔日,A男與B男又走在一起聊天。但彼此之間的身體距離,卻在二公尺遠。因這個距離,遠超過彼此的心理距離,讓A男感覺太生疏。於是A男,自然而然又走近B男,將彼此的身體距離拉近到,感到自在的一公尺。也就是說,這種「心理距離」通常不容易改變,無論被壓縮得太短,或是被拉得太長,都會產生反彈。

由此次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正也可看到這種心理距離的現象。且以兩岸關係而言。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經得中國改革開放,與台灣民主改革。二三十年來,兩岸衝突與磨合後,事實上對台灣民眾而言,也產生了一特定的「心理距離」。而這個心理距離,無論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拉得太遠或靠得太近,同樣也會讓台灣的民眾,感到不自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之時。因中國國民黨欲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服貿」。民進黨陣營,藉此炒作,聲稱只要簽署「兩岸服貿」,那台灣就會在經濟上變成為中國的附庸。且中國共產黨,也會利用經濟力量,將其勢力伸進台灣,進而控制台灣。在此做個假設,倘若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心理距離,約是三百公里。然依照民進黨的宣傳,一旦簽署「兩岸服貿」,無疑台灣幾就要跟中國大陸黏在一起,難以分離。
因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心理距離是三百公里。但依民進黨的宣傳。國民黨卻藉著「兩岸服貿」,把台灣與中國大陸之的實際距離,壓縮到僅剩三十公里。由此「賣台之說」甚囂塵上。而台灣民眾心中那個「心理距離」的彈簧,自然也會從三十公里,再反彈到三百公里。民意反撲,如狂濤巨浪,終在2016的總統大選中,讓國民黨潰不成軍。再看2018年「台灣九合一大選」,何嘗不也是如此。

2016年,民進黨一黨獨大,執政之後,就一意孤行。選前,一再聲言的說「兩岸將會維持現狀」。選後,仗著一黨獨大,就變成了「人民把票投給民進黨,就是贊成民進黨的主張」。於是政府政策,全面向台獨傾斜。否定「九二共識」,修改課綱推動「去中國化」,進而不斷散播「仇中」「恐中」言論。乃至聯盟美日,企圖與中國大陸對抗。在在做為,有如要把台灣帶回上個世紀,自由陣營與共產陣營的冷戰。甚至但有人對民進黨不滿議異,就會立刻被扣上通匪的紅帽子。進而國安局網路監控,風聲鶴戾,大抓匪諜。原本,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三百公里的心理距離。瞬間被民進黨,硬拉到了三千公里遠。想當然爾,這就像一條三公分的彈簧,被拉到了三公尺長,其不反彈才怪。無怪,民進黨才執政二年,於這是九合一大選,即出現兵敗如山倒的慘況。

就「同性戀婚姻」的議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原本台灣社會,一般異性戀者,對於同性戀,都會有一定的心理距離。這種社會集體的心理距離,通常都是經過長久時間形成,就像是社會習俗或是道德規範一樣,也難以短期扭轉 。所以若有支持同性戀婚姻的團體,於民間私下推動友善同性戀的彩虹運動,藉以縮短一般民眾對於同性戀的心理距離。那站在彼此尊重的立場,他人也無法置喙。然而,若是由政府行使公權力,還要強行立法,將「同性戀婚姻」列民法。如此,無疑就像是政府以公權力,強制一般異性戀民眾,要其與同性戀之間的心理距離,必須瞬間變成「零距離」。實話說,對一般民眾而言,這種「立刻被強制零距離」的感覺,就是「少數強姦多數」。而既然「少數都已強姦多數」,那多數如何再尊重少數!「心理距離」被強制壓縮到零距離,反彈勢所必然。這也無關是非對錯,而是自然而然的反應。

事實上,這種社會的集體心理距離,或可說,就是所謂的「主流民意」。而在民主政治的體制之下,一個靠民眾選票而上台執政的政府。其施政,理當也要尊從主流民意才對。怪的是,民進黨這個政府,自其上台之後,所推動的政策,幾卻都是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馳。兩岸關係是如此,同性戀婚姻是如此,廢死是如此,廢核也是如此。乃至推動「轉型正義」,清算鬥爭國民黨,何嘗不是如此。總之,這個政府,自其執政以來,一直就是以少數人的意志,做為國家施政的方向。讓少數的公民團體,把持整個國家政策。一而再,再而三,以改革之名,讓少數不斷的強姦多數。甚至認為,大多數的民眾被強姦之後,就會愛上強姦他們的少數。產生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就像是日本殖民台灣後,大多數的台灣人就愛上了日本人。當然,這只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
由此次的「台灣九合一大選」亦已清楚的看到。大多數的台灣民眾,並沒因被少數人與公民團體強姦,就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從此更愛民進黨。反而是給了民進黨,凶猛的反彈,與當頭棒喝。

文末,筆者只想提醒為政者。舉凡政府施政,當要務實,以主流民意為本。而非以少數人的意志,做為政府的政策。否則政府施政,倘淪於激進與偏激,無論你誇言「改革」或「進步」,都終將會受到民意的強烈反彈。

2018.11.28~~~鰲峰筆於鎮平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