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盜李新與袁八


李新,為了逃避東廠錦衣衛的追捕,帶著幾個護衛的武丁,一路餐風露宿,幾度險些喪命;最後終於由大明國的內地,逃到了浙閩海外的荒島。於今李新,自家破家亡,亡命到海外荒島,也已約過了三年時間;而這三年來,李新身在海外荒島,縱暫逃過東廠錦衣衛的追捕,可思及過往,他的心中卻更充滿憤恨與愧疚。港灣邊的空氣飄著腐魚的臭味,因為這港灣的後方空地上,晾著許多的鱟殼,而晾著鱟殼的空地再後方,則是錯落著一幢幢簡陋的茅草屋。至於,家家戶戶的茅草屋外,只見一根根架起的長竹竿上,則亦掛著成排晾在風中的魚乾,就像一般的海邊漁村一樣。不過,這裡可不是一般的漁村,因為一般的漁村,怎保護得了李新,不被朝廷閹黨,所派出東廠錦衣衛所追捕。況且一般的漁村,簡陋的港邊,多半只有舢板及竹筏,卻又怎可能泊靠著二、三艘,架著火砲的掛簾帆海船。

「我確實有罪。都怪我,要不是我的擅自挪用皇材及公款,李巡撫也不致被朝廷的閹黨構陷入罪,而辭官。李三才巡撫,確實是個清廉的好官,聽說他辭官離開淮安那天,整個淮安城萬人空巷,都哭送於途,還拉著渡船,不讓他走。可是我縱有挪用公款,或貪圖送到家中的錢財,而收賄的罪。然而這罪,也不致於竟要將我抄家滅族,一個活口都不留的重罪吧。那些朝廷閹黨,為了羅織李巡撫的罪名,竟暗中將我滿門抄斬,還放火燒屋,毀屍滅跡,將罪名嫁禍於我身上。哼~~把狗逼急了也會跳牆。有朝一日,我李新,此仇不報非君子~」海浪聲拍岸的暗夜,每當想及被朝廷閹黨所害,以致家破人亡,只見李新總是額頭青筋暴露,忍不住的咬牙切齒;甚且更不恨不得,有朝一日,可以手刃,那害他家破人亡的閹黨之首魏忠賢。只不過,這些憤恨,三、四年來,李新卻只能將之壓抑在心裡,換來的,卻空只有在暗夜裡,獨自嘆息而已。

畢竟,自李三才,被閹黨嫁禍,而辭官後,自此朝廷中的東林黨,已原氣大傷,氣勢更如江河日下;乃至"東林黨"的棟樑,顧憲成,更因此抑鬱而終。此後大明國的朝廷,可說已完全被魏忠賢的閹黨所掌控,形成了閹黨,一黨獨大的局面。此時,就連"東林黨"在朝為官的士大夫,而今也都盡成了閹黨,派出東廠錦衣衛,羅織罪名,以捕殺的對象;更何況李新,只是一介平民,連個九品的芝麻官銜也沒有,又真能如何與魏忠賢的閹黨對抗。事實上,這三、四年來,朝中閹黨為徹底鬥垮李三才,以鬥臭東林黨,所以似也仍派東廠錦衣衛在追捕李新;而這正也是李新,始終躲藏在這海外小島的原因。因為這飄著魚臭味,看似平凡的漁村,其實是個海盜窩。至於李新,之所以亡命海上,加入盜夥,其實,他正也是希望藉著這些盜夥的保護,以讓他免於被東廠錦衣衛所迫害。

四面環海如彈丸之地的荒島,與大明國的內地,僅幾海哩路之隔,天氣好時,爬到了山頂上,還能隱約看見大明國的海岸。話說這海外的荒島,原本也無地名,及至後來,有一個名叫"袁八"的人,帶領了一批泉州的流民,逃難到此住居後;而這海外之島,此後便自稱為「袁八島」。正當李新,暗夜裡獨坐岸邊的竹筏,抽著悶煙,百轉愁腸的想著,自己這幾年的悲慘遭遇,卻不知背後已有個人影走近。月影下,只見那人身體壯碩,頂著個大光頭,手裡似提著兩壺酒;而還隔了距離,他大聲大氣的便扯開喉嚨,對李新喊說『李秀才~~怎得躲在這裡悠閒啊。呵呵~兄弟大夥們,正急的找你喝酒呢?沒想到你一個人,躲在這裡悠哉啊。呵呵呵~~』。乍聽背後有人喊他,李新,光聽那粗聲大氣的聲音,不必回頭也知道,應正是袁八來找他喝酒。

袁八,是這島上盜夥的大頭目,所以李新不敢怠慢,趕緊便放下手中水煙,起身相迎。事實上,袁八和那些泉州流民,比李新還早幾年,便來到這海外的荒島。當時,袁八與流民們,為了在島上謀生,便沿著海岸的樹林邊,蓋起了幾幢的茅草頂、土塊牆的屋舍;並造了幾艘的竹筏,一夥人便以靠海打漁為生。不過這些泉州流民,原本多是農民,並非漁民,並不擅於打漁;而且近三、四十名的流民,又怎能日日,僅以吃魚為生。由於這海外荒島,土地貧瘠多礁岩,並不適合耕種。於是有日,這帶頭的袁八,索性便帶著流民,趁夜划著幾艘竹筏,往僅一海之隔的大明國沿海村莊;去偷村莊中人家養的雞鴨鵝、及盜取米糧,並且當夜也順利的滿載而歸。

所謂「一回生、二回熟」自第一次當賊,順利的偷到手後,自此這袁八與流民,索性把打漁,當成副業。乃至每次划竹筏出海,其實多是往大明國的沿海村莊偷盜,且越偷越遠,越偷越狠;甚至後來,若用偷的偷不到,往往這些流民賊夥,索性便拿出刀槍來,用搶的。縱是由偷變搶,不過袁八與這些流民賊夥,當時頂多,也只能被稱之為─「一撮小海賊」。

及至三、四年前,李新因逃避錦衣魏追捕,亡命來到這海外荒島,並加入這袁八的賊夥後;而這袁八的賊夥勢力,這才開始倍增,形成海上一股實力不容忽視的海盜。於此,島上的盜夥,縱是奉袁八為大當家,奉李新新為二當家。不過任誰也知道,若沒李新的入夥、及足智多謀的運籌維斡,如此,憑袁八再猛悍;其實也只不過就是個小海賊,根本成不了大氣候。因此島上的盜夥,無不對李新敬重,並敬稱其為李秀才,包括袁八對李新亦是敬重有加。浪濤聲的岸邊,此時袁八,提著兩壺酒來找李新,乍見李新起身相迎,便也率性,大喇喇的說『李兄弟,不必客氣啊。雖然我是大當家,可是沒有你,我什麼都是不是啊。呵呵~~所以啊,我可不敢自己喝酒。一想到要喝酒,我就想到,應該先要帶壺酒來給你啊。呵呵~~李兄弟~~你說是也不是??』。

袁八,個性直率的有如個莽漢,喜怒更毫不遮掩,有話直說,因此他對李新恭維的話,倒也是打心底說出的實心話。話才說著,只見袁八,便把手中的一壺酒,遞給了李新,果一付「有福有享,有難同當」的海上兄弟豪氣。至於李新,是個心思多的文人,且先前在李三才的手下做事,也算是半個官場的人。畢竟,自古以來中國的官場,官僚是最講究所謂禮數的,縱使有時上司對下屬,稱兄道弟,恍若平易近人;然而若是下屬,竟不知輕重,因而冒犯上司的權威,則其結果往往是非常淒慘的。至於李新,既身文人,又久在官家做事,又怎會不知此理,因此對大當家袁八的恭維,李新倒也不敢僭越本份,仍是謙虛以對。

『袁大當家,你太抬舉小弟了。小弟只不過是個喪家之犬,要不是當初袁大當家,肯仗義收留小弟,那小弟現在恐怕早已橫屍路邊了呢。所以袁大當家,對小弟可說,是恩同再造。而小弟能在袁大當家跟前,效犬馬之勞這也是應該的,不敢讓袁大當家,為小弟勞心~』三、四年來,自李新亡命海外,投入袁八的賊夥,而其在袁八的面前,始終都是如使小心翼翼的侍候,不敢逾越份際。縱使,袁八的賊夥,自當初的三、四十人,及至李新入夥後,便逐步的吸收流民,擴增至今日,已成為的三、四百人的強大海盜集團;而這一切,雖多是拜李新所謀劃,但李新卻也不敢居功。因為李新知道,自己只適合當個謀士,而袁八,儘管是個出身農家的粗漢,斗大的字也識不得幾個;不過袁八,天生卻有一種懾人的霸氣,足以服眾。因此李新,這才甘願屈居於袁八之下。畢竟李新也知道,上面有袁八替他頂著,而他,這也才得以施展其謀略,籌謀更大的事。

至於袁八,天生一條直腸子,卻也常見不慣李新,一身文謅謅的酸氣。正如此時,袁八,但聽得李新滿口又是"小弟",又是"袁大當家"的稱呼,索性便一屁股,坐到了竹茷上,笑罵說『唉呦~~李兄弟。咱門海上混飯吃的,過了今日,也不知明日還有沒命,你何必那麼放不開。呵~~咱們又不是別人,你何必又是什麼"小弟"、又是什麼"大當家的"。讓我聽了,渾身都起雞皮疙瘩囉。不過說真的,李兄弟,現下我們的團夥裡,有三、四百個弟兄。大家可不能不吃不喝啊。所以我正想來問你,我們什麼時候,再來幹一票大票的呢?呵呵~~這事得靠你謀劃啊。說老實話,我袁八,可是只會拿著大刀往前衝啊~~』。

李新,聽了袁八的話後,自也知道,袁八之意,無非是想帶著盜夥,再出海去劫掠村莊;或打劫商船。於是李新,便也在竹茷坐下身來,邊與袁八對飲,邊思索著說『袁大當家。現下正是農家的春耕季節,秧苗剛播,尚無收獲,而且庄民,此時多也把家中銀錢,拿去購買種苗耕具。因此這春耕時節,正如河裡的魚苗初生,若我們往沿海村莊去打劫,則能捕獲的,也只是一些小魚小蝦。不過此時,正值北風,所以漳州月泉港,應有許多滿載貨物的商船,揚帆出海,往南洋去經商。因此若我們出海想捕獲大魚,則應往南,到月泉港的外海,去劫掠商船。只不過這出海的商船,海船上亦多有武力,因此咱們若要劫掠商船,這事仍得仔細再計議。不如明日,我就先派幾個兄弟,喬裝成商販,到月泉港去埋伏,打探消息。然後咱們再做計議...』。袁八,聽了李新的話後,粗曠的眉眼,頓時都笑了起來,直說『好~~好~~。李兄弟,我什麼都聽你的。那咱們就去劫商船。呵呵呵~~他們有武力又如何?咱捫兄弟,可是都不怕死,要錢不要命啊。哈哈哈哈~~』。

『呵~反正咱們海上混飯吃的,就是這樣,過得一日算一日。搶得過手,則兄弟們便有吃有喝;搶不過手,大不了就脖子一伸,見閻王老爺去。想當初兄弟們會逃到海上來,還不是因為在內地,莊稼都被大水淹去,還被官家與地方的鄉霸逼稅,逼的根本都已活不下去。反正大夥當時出海,就再也沒打算活著回去啦,橫豎都是一死,拼死也是死,要不餓死也是死。反正兄弟們,都把命交到你手上,聽你的吩咐便是~』袁八心直口快,說的倒都是實話。現今島上的三、四百名盜夥,其實原本也都是內地的良民,只不過因遭逢天災,莊稼毫無生成,卻又或被官吏逼稅,或被土豪鄉紳逼地租;因為在內地,已無以為生,所以這才不得不逃到海上加入盜夥。

既出海為盜,依朝廷禁海律令,將一律處斬,因此眾人既加入盜夥,自也早已置死生於度外。換句話說,袁八一夥人,逃到海上後,自都已是亡命之徒,而一群亡命之徒嘯聚,卻又有什麼事不敢幹。倒是李新,畢竟是個讀書人,心中頗有城府,而聽得袁八"橫豎都是一死"的喪氣話後。此時,卻見李新,臉上乍露出詭異的微笑,舉起酒壺,仰頭喝了一大口酒,忽而言語竟頗帶豪氣的,對袁八說『袁大當家。雖然咱們在這島上落草為寇,但未必就真沒有明日。呵~~現今鄉野街市都在流傳,大家都說"明朝將亡於萬曆"。是啊~~現今大明國的苛政,實不亞於秦朝的暴政,所以不久後,或將也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以反暴政。屆時,我們坐擁海上的武力,又怎知不能有翻大作為。不是嗎?』。

頓了一下,李新半笑著,便以探詢口氣,接口又問說『袁大當家,到時候,我拱你為新朝的皇帝,如何啊?』。袁八,雖沒讀過什麼書,倒也聽得出李新的意思,一時含在嘴裡的一口酒,嚥沒下去,反嗆到咽喉裡。"噗斥"一聲,頓見袁八,滿嘴的酒水,倒噴了出來,灑了一身,還直咳個不停。

『喀喀喀~~啊~李兄弟~~喀!!喀喀。饒~~饒了我吧~~喀~~』只見得袁八,直嗆得滿嘴滿鼻的酒水,咳個不停,鼻涕眼淚直流之際,卻仍邊搖著手,邊對李新笑岔了氣的討饒。臉紅脖子粗的咳了一陣,袁八,氣息稍定後,仍是止不住的笑岔氣,卻邊又對李新說『呵~喀喀~李兄弟啊。我袁八是什麼材料,我自己知道,斗大的字,我也識不得幾個。喀~呵~~你說要拱我當皇帝?喀~~呵~~不是我說你。我瞧你平常講話,也蠻平實的,怎得今晚喝了幾口馬尿,便跟老哥哥講起了渾話。喀~呵呵~~不過你講的渾話,倒真是好笑。笑得我~~喀喀~~呵~~都喘不過氣了。想當皇帝~~這是造反啊。咱們頭上有幾顆腦袋好砍。喀~~呵呵~好笑~~好笑。我袁八~~當皇帝~~呵呵~喀~』。

李新,見袁八竟把他的話,當成笑話,還滿嘴不正經的言語。頓時李新,不禁覺得有點生氣,奮力將手中的酒瓶擲入海中,臉色一沉,正色的對袁八說:

『袁大當家,你看我像是個講渾話的人嗎?難道你沒說過~"大丈夫的雄心與生俱來,為王者的壯志蒼天註定"嗎?~當初燕王朱隸就是有這個雄心,所以他才敢率兵南下勤王,逼得建文帝火燒南京城,逃往海外;而他也才能登基,當上皇帝。再說漢高祖劉邦,不也出身平民,最後不也打敗西楚霸王,而當上皇帝。遠的不說,就說咱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洪武,不也出身寒微,年少之時餓得沒飯吃,幾淪為乞丐,不也去偷人家的牛,與其盜夥殺來吃。所以袁大當家,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你有這份雄心,那就會有人甘心追隨你。像是當初自泉州,甘心冒砍頭之罪,追隨你,逃到這海外荒島的鄉民,不正是如此。再說,要不是你袁大當家,有這份豪氣與霸氣,而今咱們島上,又怎會有三、四百的弟兄,甘冒被砍頭之罪,來投靠於你。而我李新,正也是仰慕袁大當家,這份不凡的豪氣,所以這才願意剖肝輸膽,與袁大當家結交;盼有朝一日,能共謀大事。要不~我李新,早已家破人亡,又何必獨自茍活於世上~』。

講至「家破人亡、獨自茍活於世上」,乍然李新語調哽咽,慷慨神色頓時黯然。而袁八,乍聽李新一翻慷慨陳詞,一時卻是既驚訝,又是對李新的豪情壯志,佩服的啞口無言。後見李新,談及自己的悲慘遭遇,而黯然,於是袁八,便也伸出其蒲扇般的大手,拍著李新的肩膀,慨然的說『李兄弟~~我袁八,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聽了剛剛李兄弟的一翻話,我這才知道,原來李兄弟,竟是人中龍鳳,心懷大志;而與你相較,我們這群兄弟,倒是一群懵懂無知的雞鴨了。呵呵~~不過有李兄弟,這樣的鳳凰帶領,咱們這群雞鴨。喔~~不,是咱們這夥這兄弟,興許還真能幹出一翻大事業呢~』。

袁八,換了個口氣,不改其直率本性,接口又對李新說『我袁八~~對李兄弟的才能,早已佩服之至。之前聽說,李兄弟,曾在李三才巡撫的手下辦事,還掌握大明國的漕運大權,當初我還不信呢?不過如今,聽了李兄弟的一翻話,果真發現李兄弟言語不凡,是個見過大世面的人的啊。總之~~我袁八,往後悉聽李兄弟的吩附便是。倘或真能成大事,咱兄弟們,有福有享,有難同當。呵呵~~不過,紫禁城金鑾殿的那張龍椅,我袁八是不敢坐的。所以這皇上的位置,還是應由李兄弟來坐。至於我袁八,屆時只要李兄弟不忘咱的舊情,封我個開國功臣,劃塊地讓我當個王爺,這樣我也就心滿意足啦。呵呵呵~~』。

李新,聽了袁八的話後,心知袁八,似還是有點信不過他。於是李新,索性起身,雙膝跪地,面朝大海,對著天地立下毒誓,朗朗而言的說『袁大當家,若是漢高祖劉邦,則我願是張良。袁大當家,若是太祖朱洪武,則我願是劉伯溫。天地為証,倘我李新有半句假話,則讓我五雷轟頂,死無葬身之地。因為袁大當家,有號召千軍萬馬的魄力,而我的才能充其量,不過就是個帳內的謀士罷了。我李新,只盼有朝一日,能把吏治腐敗的大明國,將其爛到生瘡的朝廷,整個給掀翻過來;然後再手刃,將那些害得我家破人亡的閹宦。只要有朝一日,能報我父母妻兒被害之仇,而這對我來說,也就夠了~』。乍見李新,如此鄭重的立毒誓,一時袁八也不禁動容,便趕緊收斂起一向粗率的性情,亦懇切的,直拍著李新的肩膀說『好了~~好了~~李兄弟,別再發毒誓啦。你的心意,我明白,我都明白。往後咱兄弟倆,就是生死與共啦,我袁八,也絕不會辜負於你的。好~~那咱兄弟,還是就繼續喝酒吧。難得與李兄弟交心,咱們兄弟~就爽快的喝。來~~喝~』。

浪濤聲拍岸有如黑夜裡千軍萬馬奔騰,李新與袁八,心中既有大計,兩人相對而飲更是豪爽;及至夜深,兩人不知不覺,便也醉臥竹筏上酣睡。事實上,至萬曆末年,千瘡百孔的大明國,早已民亂四起,而心懷揭竿起義的人,也不止是李新與袁八而已。況且,亂民只要打起起義的旗號,則盜夥便成義軍,就算是姦淫擄掠,恣意燒殺,亦成義舉。而此自古皆然之事,像李新這樣善於謀略的聰明人,又怎會不明瞭如何掌握民心向背。只是想揭竿而起,一舉推翻大明國,除了百姓對朝廷的深惡痛絕外,當然還需有更大龐大的財力與兵力;而此時,光靠袁八麾下的三、四百名的盜夥,力量當然是不夠。因此,時機尚未成熟之前,李新,自得再想辦法擴充自己的力量,乃至尋求更大的武力支持。黑夜浪濤聲盈耳有如兵馬倥傯,或許是心中渴望,於是這夜裡,當李新,酣睡於暗邊的竹筏上;而隱約的夢中,竟似夢見海上出現了大批的武裝船艦。遍佈海上的武裝艦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是的,李新正於夢中,夢見自於海上起義,率領龐大的艦隊;自海上直攻入紫禁城,並且坐上了金鑾殿的龍椅,號令天下。

翌日,寤寐夢醒於海岸邊,而李新,回想昨夜海上起義之夢;自認為此夢,似正是個吉兆。....xx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