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校長室剪影

引用自:東海大學全球資訊網

東海大學的行政中心或主要校區都安排在很裡面。不像其它學校擺在最前面、最顯眼的地方。


東海校園的規劃,從門口一進來就是「草地」,看不到主要的建築物。然後沿著約農路走,看到左手邊,好像有建築物--體育館,可是看起來不像行政中心,轉頭往右邊看則是一排樹叢,也不像有行政大樓的樣子;但是兩邊總是告訴我們一些訊息,有空曠的、有隱密的。空曠的,好像可以引導我們往那邊走,隱密的,讓人覺得那個地方不要過去。再往前走,發現有一個小小的開口,喔!這是男生宿舍;等到靠近教堂那一邊的大開口展開來時,才覺得好像這裡可以進去,可是看起來又不是太大,所以我們知道那也不是行政大樓。再往前走過去,然後遠遠的就看到行政大樓前的四棵大榕樹,感覺中就像傳統廟口般,心想這應該就是最重要的建築物--行政大樓了。是的,這就是東海的行政中心。可是迎面的立面卻是一道山牆,而且樓下挑空,你必需迂迴婉轉的繞到裡頭去,才能看到上樓的階梯。



這樣的景觀安排,給人一種韻律的感覺,而且是一種很諧合的節奏韻律。要感覺這一段路的韻律,就必需安步當車,這樣才能感受到那個韻律、那個節奏。因為當時是以步行的尺度來設計的。

行政中心是棟一樓山門兩側挑空,把校長辦公室抬高,讓底層空出來,同時二樓的迴廊向外挑出。設計者這樣的手法,達到了打破合院後方轉角的封閉性,使空間連續不斷,但又非一眼看穿,忽隱忽現,這種變化,引人入勝,一步一步的被引入校園。所以,當走在這個區域內,我們的視線可以自由的穿梭流轉於文理大道、院落及院落後面的景觀之間,從而得到一種富有景深變化且又活潑生動的空間經驗。在文理大道上可以看到行政中心前的停車場,而從停車場又可看到文理大道上的樹木,一旦走過又可以發覺另一院落--舊圖書館。有一種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這樣的一種景觀意象,是不是反映了設計者對東海校區的規劃主題--「空間的穿透與流動」。是不是再次的反映出設計者的現代主義立場。一種講求自由、流暢,消除建築與環境、活動空間與動線之間對立,以產生一種水乳交融的空間觀。

貝聿銘在東海校園規劃案定案前,雖曾前往日本桂離宮走一趟,而被認為校長辦公室的造形是脫胎自桂離宮。但是也有人認為貝氏所受的訓練與擅長的手法仍是現代主義。前往日本考察,只不過是尋求在東方的傳統中可資套用的模子。他的觀念仍不脫離西方的範疇,東方傳統的素材只是用來點綴罷了。所以說東海大學的校長辦公室與其說是脫胎自日本的桂離宮,倒不如說是貝氏把柯比意的薩伏耶別墅改得像桂離宮,因為就平面的處理來看,它們的脈絡的確很相近。不過,設計者等人對此好像也有另一番說辭,究竟真象為何?我想還是留給建築學家們吧!



在二樓校長辦公室外,掛有「東海大學」匾額一方。匾額的木料極為名貴,是本省著名的特材,俗稱松梧的「扁柏」,原產於羅東太平山,樹齡已逾一千三百年。整塊厚匾,高一公尺又八公分,寬三公尺又三公分,是羅東謝國瑜先生奉獻的。匾面刻有「東海大學」四字,字是于右任先生的墨寶,匾額則是請鹿港名匠雕刻的,實為東海大學重要文物之一。現懸掛在這個地方,以象徵東海大學的中心所在。

校長室的剪影別有一番意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