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証:馬祖東莒島石碑碑文:
萬曆強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
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于東沙之山,
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


西元1617年春,明朝萬曆四十五年,福建閩江口外海,馬祖列島最南端的東沙島。海船包圍,戰雲密佈的東沙島海域。當夜。一彎弦月將滄溟大海照耀的水波迷漾,且見被黑暗籠罩的東沙島;四周的海域,遍海盡是船燈,星火點點。約是三更之時,被沉有容遣回黃岐澳的快船,這時亦已帶著明石道友,又返回到東沙島。"啪啪啪啪~"黑夜的海上,兩船相會,以槳擊水,激起白色浪花,映著月光如珍珠般晶瑩閃爍;以黑暗的海面,示意彼此的位置,免生碰撞。待小船靠近大船,大船延著舷邊放下繩梯。隨即,倭首明石道友,便登上了沉有容的帥船。『啟稟將軍。倭人明石道友已帶到!』隨波濤搖晃的海船上,待明石道友登上帥船後,即被帶往沉有容帥船的船艙。燭火繚繞映照得暈黃的船艙中,見了沉有容,明石道友即刻下跪。畢竟受過沉有容的賞賜與不殺之恩,一時這明石道友,自是態度百般恭敬,大顯臣服之狀。儘管在船艙內,入夜後海上的冷風,卻仍直凍得人打顫;而陣陣波濤聲,更如猛獸喉嚨發出的低吼聲,讓明石道友頗有不寒而慄的驚懼。畢竟明石道友,此時尚不知,為何這大明國的水師,會在這三更半夜,居然把他帶到這海上。及至,老將沉有容,將東沙島盤據的倭寇之事,告知明石道友,並要其去勸降。這時,白日裡,原本登岸勸降倭寇的通譯王居華,亦將島上的情況,進一步告知明石道友說『這盤據島上的倭寇,其倭首,名叫桃煙門。而且這桃煙門,還說要親眼見到你,才肯降。所以沉大將軍,這才遣人將你帶來,並希望你能登島去勸降這盤據島上的倭寇』。

『沉將軍,乃有容大度之人,你等,當最明白。就告訴島上倭寇,若願降便饒他一條生路。畢竟槍砲無情,沉將軍向來對倭,亦寬大為懷,不想多生殺戮!!』乍聽得通譯王居華的說明,明石道友,這才暫放下一顆忐忑的心。但明石道友,乍聽島上的倭寇,原來乃桃煙門所率,當下卻又是一驚。因為同為村山等安的家臣,明石道友自認得桃煙門。而且就明石道友所知,這桃煙門並不擅航海,亦顯少出海,卻不知;為何桃煙門竟會率船隊,來劫掠大明國沿海;因而被圍困在這海上的荒島上。「怪事。桃煙門怎會跑到中國海疆來,還被圍困?」縱是心中滿是疑問,但當下,受沉有容所託要他去勸降,明石道友,卻也不敢違拗。只是心下不免,又想─「究竟這逃煙門意欲為何?~只是他既被圍困,中國水軍的將軍,又要我去勸降。此時,我卻非得先指責桃煙門,居然來侵犯中國海疆不可。免得連我也無故又被捲進事端!」。既有此念,隨即為求自保,但見明石道友,滿口恭順,便裝模作樣的一派大義凜然,並以斬釘截鐵的語氣,應允說『將軍放心。這桃煙門,原本我也是認得的,卻不知他怎會來劫掠貴國海疆。倘他真率船隊來劫掠貴國,連我都對他感到不恥。現下我即去勸降他,要是桃煙門,堅持不肯降。那我明石道友,必當場拔劍,親手將他刺殺。並提回他的頭,向將軍謝罪!』。

中國有句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又「要死,就要死道友,不要死貧道」;而這明石道友,當是深諳其理,懂得明哲保身之人。或亦可說,這狡詐多謀的明石道友,原就是個首鼠兩端之人。然而這時,這老將沉有容,但見明石道友,滿口輸誠,一派知書明理的模樣,卻是大為讚賞,直讚好的,說『好~好。不枉我巡撫大人,不計前仇,對你法外施恩。汝雖為倭人,也算是知恩圖報了。要你能勸降島上倭寇,屆時巡撫大人,必再加恩於你!』。隨即,令說『來人啊~備船,送明石道友,到東沙島去勸降島上的倭寇!!』。此時,明石道友所搭的小船,此時尚在帥船邊等候,便又上了原來的小船。另由幾名水師軍划船護送,以助明石道友登岸東沙島,去勸降島上的倭寇。


約四更天之時,黑暗的海面一只小船,映著迷漾月光,划著水波,已向東沙島奇岩怪石遍怖的礁岸靠近。海風吹襲礁岩的孔竅,猶似發出鬼哭神號之聲;正恰似島上風聲鶴戾,緊張詭譎的局勢。及至礁岸邊,明石道友,便對護送其登島,幾個大明水師官兵,說『幾位大人。為免節外生枝,彼此多生事端,請你們在船上稍等。待我獨自登岸,去勸降他們即可』。隨後,這明石道友,便獨自登岸上島。桃煙門所率的眾倭寇,此時早已埋伏在海岸邊的礁岩暗處。而這些倭寇,本都是長崎藩主村山等安家的家兵,原本亦皆識得明石道友。乍見明石大人登岸,一時眾倭寇無不驚喜,忙自礁岩暗處奔出,人多口雜的,直問說『明石大人,果然是你』。『大人你怎麼會在這裡?』『~我們出海找你找得好苦啊呀!』眾倭兵前呼後擁,頗有驚喜之狀。隨即明石道友,問起桃煙門。而眾倭兵,一時人那雜沓,便也即帶著明石道友,去見桃煙門。

島上高處的巨岩後方,燃著一堆篝火,篝火之旁眾倭圍繞;更有一片看似被砲火轟擊過,燒得幾剩下殘燼的茅屋草寮。篝火映照中,桃煙門,見得明石道友在眾倭兵的簇擁下到來,猶似仍在夢中般不敢置信。「果真是明石道友。難道這個叛徒,真的背叛日本國,投降支那國了嗎?」心下想著,桃煙門,不由怒從心生。但見桃煙門即快步上前,走到了明石道友的身前。卻是指著明石道友,不問分明、便厲聲斥罵說『明石大人。你不是隨少主公,率遠征軍,去征伐高砂國嗎?怎麼,你會在這裡?支那國的人說,你已降服,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還有,少主公村山秋安,現在又在那裡?請你把事情,說清楚。要是你真投降支那國,這未免有損我日本武士尊嚴。~倘若這是真,那我現在就拔劍將你殺了!』。只見桃煙門,一臉猙獰怒容,如潑猴般暴跳的,直滿口怒罵著;頓時,果拔出腰間配劍,欺身上前。一時,眾倭,恐桃煙門,真對明石道友下手,忙得圍上去。眾口同聲,齊勸說『桃大人~不要動怒。稍安勿燥。明石大人是自己人啊』。一夥人七手八腳,邊勸說,邊將兩人分開。眾人拉扯之際,尖嘴猴腮的明石道友,倒也露出一臉悲苦神情,哭腔似的回說『桃煙門。我等降服,自有我們的苦衷,我自會和你說明白。就算是主公那裡,我也會親自登門請罪,跟他說明。但現在,請你冷靜下來聽我說。現在你們已經被中國水軍包圍,根本無路可逃。中國水軍的將軍,要我來勸降你們。我倒想先知道,為什麼你們又會被圍困在這島上?』。

「勸降?!」乍聽明石道友之言,桃煙門更是暴跳。只見桃煙門,被眾倭拉住,卻仍是怒氣衝天,一時又是揮劍又是踢腳的,滿口回罵說『哼~~我是奉主公之命,出海來找少主公村山秋安的。才會誤入支那國的海疆。倒是你給我說清楚,到底少主公怎麼了?為什麼自去年,你與少主公率軍,渡海南征高砂國,就再音訊全無。混帳東西~你是不是出賣了少主公,背叛了我日本國,投降了支那國。現在倒在這裡當人家的走狗,丟盡我們日本國武士的臉!!』。

明石道友,乃工心計之人,自不若桃煙門動輒暴跳。見得桃煙門,臉紅脖子粗的怒斥。明石道友亦不慍不火,仍是滿臉有苦難言神色,滿口委屈回說『桃煙門。冷靜下來。你如此動輒刀劍相向,我如何與你說明原委。冷靜下來聽我說!』。被眾倭拉住的桃煙門,嘴裡卻是仍不饒人,聽得明石道友的話後,仍是圓睜兩眼怒斥『好~你說。你給我說清楚。要你不把降支那國的事交代清楚,我立刻用我手中的太刀,砍下你的那顆腦袋!』。這時,見得明石道友,負兩手於後,猶似語重心長的嘆口氣,才娓娓訴說『唉~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咱高砂國遠征軍,離了長崎港後,出海幾日,便在琉球國的海域遇到風暴。船隊被風暴襲擊,自此分崩離析。十三條戰船,要不被風暴捲起的濤天巨浪襲擊,沉船於汪洋,要不就是被狂風大浪襲捲的不知去向。少主公村山秋安,自此也就在風暴中,失去蹤向。待得風暴過去,幸得我的海船無恙。爾後數日,我便在汪洋中,尋找失落的船隊。幸好,又尋回了六七艘船,可卻始終再尋不到少主公的船隊...』。

『唉~~我已盡了人事啊。我也一直都很擔心少主公的安危呀...』繼之,明石道友,便把他僅存的六七艘戰船,征伐高砂國。可卻在高砂國的港口,遭遇到武力強大的西國浪人、及中國海盜船隊的襲擊;因而導致兵敗之事,都詳細與桃煙門說明。乃至遠征軍,兵敗之後,倉惶西逃,卻又在海上迷航。船隊並於汪洋海上,飄流海上數月之久,致船上飲水及糧食皆空。最後為了求生,船兵更不得不生吃人肉,渴飲人血。爾後又說起,遠征軍為取得飲水及糧食,不得不登岸劫掠中國沿海;卻被中國水軍追勦,逃到了海上荒島茍延殘喘。碰巧有中國水軍官兵,前來島上偵倭,被其擄獲。於是為求遠征軍的活路,明石道友,便想出一詐降之計─即親自率船,將三名擄獲的中國水軍官兵送回,並佯稱自己是日本國的商人;因在海上遇難遭劫,所以不得不盤據中國海疆的島上暫居。

『桃煙門,還有眾兄弟啊。詐降以茍且偷生,這也不是我願意啊。只是我率遠征軍出征高砂國,卻兵敗。連得少主公也流落海上,生死未卜。老實說,身為武士,我也恨不得就在海上切腹自殺,以向主公謝罪。一來,我實在沒臉,再回長崎去見主公。但二來,我卻也心有不甘啊!』情辭並茂,講至此,見得明石道友,一張猴臉滿臉哀矜,頻頻伸手以袖拭淚;頓亦讓聽者,眾倭無不人人動容。然而話鋒一轉,但見明石道友,拔出腰間短刀,高舉雙手握著短刀,做勢要切腹自殺。一夥倭兵,慌忙擁上,七手八腳,將其手中短刀奪下。這時明石道友,滿臉涕淚橫流,看似至情至性,全無欺瞞。而其言辭,更是轉而慷慨激昂,一派大義凜然的,忽又說『桃煙門大人,眾弟兄啊。身為武士,我並不怕死,但我還不能死。因為為我的心中,無時不想著,該怎麼完成主公交託我征伐高砂國、及勦滅島上西國浪人的任務。而且我也像你們一樣,希望能找回少主公啊。所以我這麼忍辱負重,茍且偷生。其無非是希望能完成,主公交託給我任務。而我委屈求全,詐降的目地,正也是為了這個目地啊。唉~就算是被誤會,就算是被恥笑,也無所謂。但誰知道我的苦心啊』。

『我與遠征軍的眾兵士,都沉屍汪洋海上,或困死荒島切腹自殺;這也不是什麼難事。嗚~~但我率數千精兵出海,卻無法完成征伐高砂國的任務;如此就算我死了,又有何顏面見主公』說到激動處,但見明石道友,又是掩面泣不成聲。眾倭聽聞明石道友,在海上歷經如此多的苦難,卻又如此的忠於主公,豈有不動容。直待做足戲後,明石道友,見得眾倭兵,似都已信服於他,便又一翻懇切陳詞般的,說『桃煙門大人,眾弟兄。正是如此。所以我這才想到了一個借刀殺人之計,欲藉中國水軍之力,去殲滅盤據高砂國的西國浪人。到時候,西國浪人與中國水軍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而待中國水軍,殲滅島上的西國浪人及海盜後。我等,自當便能坐收漁利,不費吹灰之力,便能登島,佔高砂國。』。『這正是我心中的盤算啊。如此遠征軍雖敗,雖已潰散不成軍,但我等卻也能順利完成主公交託的任務。我詐降忍辱,正是為此。而你們豈能說我是貪生怕死之徒啊』眾倭,聽得明石道友一 翻大義凜然的話後,此時那還有誰,敢輕視、或鄙視明石道友。只是對明石道友所言,欲藉中國水軍,去殲滅盤據高砂國的海盜及西國浪人。而這「借刀殺人之計」,桃煙門及眾倭,卻仍是不明究理。便又出口問了明石道友,要他講明。

『桃煙門大人。此事知者越少越好,以免有人口風不緊,走漏了風聲,反壞我大事』以袖拭了拭滿臉涕淚,但見明石道友,頓一付獐頭鼠目的賊眼閃爍。先是瞟眼向四方,後又故做神秘,說『不如請桃煙門大人,與幾位頭人,借一步說話』。於是明石道友,桃煙門及一干倭兵首領,便移步,往篝火照不到的暗處。且聽得彼此,竊竊私語。


眾倭,此時多半,盡已信服明石道友之言。這下,明石道友可又能大逞其口舌之能,大使其心計。『桃煙門大人。不瞞你說。我這"借刀殺人之計"。現已佈局將成,就只欠東風而已。而你們被中國水軍,困在島上,雖是不幸,卻是來得正好。正猶如三國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東風啊』明石道友,此等滿腹陰險心計之人,要不一臉鬼祟,就是裝模作樣。正提到其"借刀殺人之計",又說要引中國水軍,去勦滅高砂國的西國浪人。然而眾倭,卻仍是不明其理。見得明石道友,口角生沫的,便又說『是這樣的。我先前詐降之時,已告知中國水軍,說東蕃島上盤據的倭寇,與中國海寇勾結,武力異常強大。而且他們還圖謀,想侵犯中國的海疆。中國的官員與水軍將領,都相信了。而現下所缺的,就是一個有力的証據;以証明盤據島上的倭寇,即將大舉侵犯中國海疆』。『桃煙門大人,我已想好這計,不但可助你從這島上脫身,而且還可立即鼓動中國水軍,派大軍去勦滅盤據高砂國的西國浪人。可謂是一石兩鳥。因為桃煙門大人,你正可當這盤據高砂國的倭寇,想侵犯中國海疆的有力的"証據"啊。但還請桃煙門大人,得委屈求全,先詐降於中國才行。卻不知桃煙門大人,是否願意為了完成征伐高砂國的大計,暫放下武士的尊嚴,委屈詐降於中國?!』話尾,明石道友終於點明,需得桃煙門與他共演一齣,詐降於中國水軍的戲;並藉此為証據,說是東蕃島的倭寇,不日將 侵犯中國海疆。這下,桃煙門可被明石道友的話,越說越糊塗。畢竟桃煙門,不過就是一莽夫,以其粗枝大葉的腦子,何能想到明石道友話中的機關算盡。

桃煙門,聽著有點不奈煩,又聽說要詐降,心中更老大不爽快。一時桃煙門,又是火上心頭,怒說『明石道友。你不用拐彎抹角。有什麼話就直說。我就最看不起你這種小雞肚腸子的人。一句話九彎十八拐,拐來拐去也不知道你到底有什麼鬼主意。哼~真是一點武士的氣魄都沒有。什麼証據不証據的,話你就直說。否則要我詐降不詐降的,老子可不會跟你一樣軟骨頭。為了茍且偷生,玷污了武士的尊嚴!』。"呸~"正說著,但見桃煙門,咳了一口痰,居然就吐到了明石道友的臉上。見得桃煙門責怪,又一口痰唾到了臉上,這時明石道友,卻仍是尷尬的陪著笑臉。擦也不擦臉,只是直哈腰屈膝的,便又說『桃煙門大人。我知你是一個不怕死的武士。但為了完成主公交託的任務,這得委屈你點了。畢竟咱武士,還是以忠於主公為第一要務不是嗎?~嗯~那話我就直說了。桃煙門大人,待會你隨我,去見中國水軍的將軍之時,只要你堅稱自己是個商人。而之所以會流落到中國海疆劫掠,實是受到高砂國的倭寇所迫。就說,你的商船隊,因在笨港,受到倭寇的劫掠,父兄親友皆被島上的倭寇所挾持。並且這些島上的倭寇,還逼迫你得做他們,侵犯中國海疆的馬前卒。做為他們的先鋒,率先來到中國海疆劫掠,以探知中國水軍的底細。且隨後,島上的倭寇大軍,便亦將大舉侵犯』。

『而且桃煙門大人。你得把這事說得嚴厲些。就說你在島上得到機密軍情,並知道這些島上的倭寇,是勾結了中國的海盜,企圖興兵造反,謀反中國的皇帝。並且造反後,其將號召百姓,揭竿起義,推翻現在的皇帝。如此一來,這中國水軍,得知海盜勾劫倭寇將造反。豈有不先下手為強,渡海去征伐高砂國;以殲滅島上的倭寇及海盜之理...』話講至此,再笨的人,那怕是像桃煙門這等有勇無謀之人,大概也都已聽得懂明石道友;所謂的"借刀殺人之計"。見得明石道友,一付自信滿滿的,又續說『而且這中國,向以泱泱大國,天朝上國,禮義之邦自居。但說穿了,其實中國就是好面子而已。所以只要投其所好,中國人可說極是好騙。因此雖說我等劫掠其海疆,燒殺無數。但只要我等,向其表達臣服之意,那中國多半便不會計較。而且中國通常都還會,給我們厚賞呢!!~且其賞賜,多半都比咱們去劫掠的所得,還要更豐厚。所以桃煙門大人,咱們又何必去與其鬥氣,硬碰硬的廝殺;或者,咱們又須坐困島上,切腹自殺呢?!~』。

『中國人如此好面子,如此好騙,咱們只要放軟身段,用點腦筋。如此也就可以牽著中國的鼻子走了,而且還可以把他們當馬騎;讓他們來替咱們完成咱們想完成的事。這可不是一舉多得之事嗎?!』這最後的一段話,可不是明石道友,憑空杜撰。正是先前,其所率的高砂國遠征軍船隊,困於馬祖列島北方的東湧島。因海船毀損無法遠航,又無糧食可炊,兵士皆只能坐以待斃。後來,擄了三名,前來島上探查底細的大明國偵倭官。於是明石道友,將計就計,索性親自率船,將三名偵倭官送回,以表誠意。結果大明國的大官,不但沒有將明石道友,及一干登岸劫掠的倭寇,予以拘捕,或斬首賜死。反倒是,送給了明石道友,一艘大海船,且還有牛豬羊各數頭,及滿船的糧食;以供坐困島上的倭寇吃食。而且這大明國的官員,還豁然大度,以德報怨,並派人及供應木料,替明石道友這夥倭寇,修繕受損的海船。正是得了便宜,所以這明石道友,才一付信自信滿滿,前來勸說桃煙門;亦可藉此詐降,來脫困。而且,不但一則可讓自己脫困,二則,又可詐騙中國水軍,前去攻打盤據高砂國的西國浪人。如此明石道友所言,豈又能不說,是一條一舉多得的妙計。因而一干倭首,聽得明石道友的計謀後,一時都頻頻點頭;再無人敢輕視。

桃煙門卻是眉頭深鎖,仍是猶豫。不過卻也不再似先前動輒暴怒,一付欲殺明石道友而後快的張狂。只見桃煙門,低眉沉思,猶似喃喃自語的說『唉~畢竟詐降亦是降,恐有損武士的尊嚴!』。一干倭首,見桃煙門猶豫。這時卻頻頻進言,勸說『桃煙門大人。明石大人說的沒錯啊。這次出海尋找少主公,咱們海船已全都被支那人轟沉,主公所託附的任務,已是無法完成。但若是咱們能借明石大人的計策,引支那國的水軍,去勦滅盤據高砂國的西國浪人。如此,何嘗不是將功贖罪。或許主公,念及此,也會對我們網開一面啊!』。眾倭首勸說之下,桃煙門,索性怒擲手中的長劍於地,嘆說『唉~罷了,罷了。既已走到這個地步。那就依你們的吧!』。爾後,桃煙門,果亦隨同明石道友,往礁岸邊去,搭上了小船,離了東沙島。一時,被幾個大明國的水軍押著,一同前往沉有容的帥船;並被命令,脫去身上的武士服登船,肉坦而降。...xxx

桃煙門,從小船延著舷梯,登上大明水師軍的帥船後,立時幾個大明國水師官兵,一擁而上。且或為確保其身上門藏刀械,或為羞辱,或出於憤怒。但見大明水師官兵,不由分說,便將桃煙門身上的衣物扒光,僅留下身的一條丁字褲。這時,帥船寬闊的甲板上,更見無數火炬齊燃,一支支燃燒的火炬,更將船帆下的甲板,盡照得有如白晝一般;且見上百名的大明水師官兵,更早已齊集在甲板上,氣勢雄壯威嚴的列陣以待。桃煙門,被扒光衣物,渾身僅著一條丁字褲,矮小的身形,挺著肥肚,恰入一隻被剝光毛的羔羊一樣;這才一上帥船,乍見這等雄壯氣勢,頓便嚇得渾身發抖。甲板兩旁盡是身穿甲冑,手中高舉火炬,面目肅殺的大明官兵。兩行的火炬排成了一條氣氛森嚴的走道,熊熊的火炬更把走道映的一片暈黃,這時,嚇得兩腿發軟的桃煙門,猶如走在黃泉路上,步履蹣跚,卻硬是被幾個大明官兵,推著往前走。近帥船的尾艙處,更見有一列人,個個高大魁武不說,身上都還穿著鑲有鐵片的鎧甲,頭上戴著高聳尖頂的鐵盔。見其裝扮,自不用說,站在尾艙外的這列人,自是勦倭的常勝將軍,被百姓稱為福建海疆的守護神沉有容,及其所率領的一干水師將領。

火炬熊熊火光映照下,更見沉有容與其一干水師將領,身上的鐵盔與鎧甲,發出耀眼的閃閃金光,竟是一派威武若天神。倭人原本矮小,而桃煙門更是身長不滿五尺,行過甲板處時,多已僅及大明官兵的肩膀。而水標參將沉有容,原本虎背熊腰,又與一般人更高大魁武。此時立於桃煙門之前,更直如一個壯漢,面對一個孩童一般。再別說桃煙門,被扒光身上衣物,更如一隻被剔光了毛的猴一樣。張望的眼神滿是惶然恐懼,但見此陣仗,一時桃煙門,霎有如黃泉路走到盡頭,見到了閻羅王一樣;頓是嚇得渾身顫抖,腿軟的撲跌於甲板。『啟稟將軍。此人就是倭首,名桃煙門。現已前來請降』癱軟的,被官兵提到了沉有容面前,此時桃煙門,早已嚇得屎尿齊流。更再不見,其在島上之時,動輒暴跳咆哮,且滿口武士氣魄的張狂。畢竟像桃煙門這類人,動輒暴怒咆哮,喜大逞官威雄風;其往往都只是,腦子管不住自己的情緒與獸性。因而,怒則暴跳如雷,欲與人生死,一朝得志,則得意忘形;而遇恐懼之時,則腿軟顫抖,屎尿齊流的跪地求饒。正是如此,當被拖到了威武肅穆的沉有容面前,但見原本自視為日本武士的桃煙門,已然渾身顫抖的不能自己,直跪趴於地,頭抬也不敢抬。

夜近黎明,海風更冷。沉有容見桃煙門,渾身哆嗦不已,臣服趴地,可憐萬狀,便令說『來人啊。給他衣服穿上』。官兵,將衣物還給桃煙門。桃煙門,顫抖著手,穿戴著衣物之時,一時似情不自禁,竟涕淚滿臉的;有如一個孩童般的嚎哭了起來。這時沉有容,見桃煙門似有悔意,便亦斥喝問說『倭首桃煙門。你等為何三翻兩次,侵犯我海疆。禍害我中國百姓?!』。桃煙門,不懂中國官話,見得沉有容厲聲斥喝,一時嚇得不知所措;僅跪地嚎哭,求饒不已。經得通譯,以日本語轉述了沉有容的話。這時才見得桃煙門,垂著幾尺長的鼻涕,哭訴著直說『大人啊。冤枉啊。饒了我吧。我們不是倭寇啊。我們只是來自日本國的商人啊。嗚~嗚嗚....』。繼之,桃煙門,便把先前明石道友所交代的話,一五一十的照本宣科。那怕當初,為了武士尊嚴不願意講的,而此時為了活命,那還顧得到什麼武士尊嚴 。桃煙門,便嚎哭著,邊先是辯說─「自己是日本國的商人,因貨船在雞籠山的港口,遇到海盜劫掠,以至父兄及親友,都被海盜劫持。而且這些窮兇極惡的海盜,還逼迫他,需得當他們的馬前卒,前來中國海疆劫掠;以探查中國水軍的虛實。否則,這些盤據在雞籠山港口的海盜,就要對其父兄親友不利...」。

日本人慣稱的「雞籠山」,即大明國所稱的「東蕃島」或漳泉人所稱的「大員島」。而「東蕃島」的笨港,盤據著一批強悍的倭寇。這是先前明石道友,自動來降之時,已經提過;且亦稱其被其所劫,以致流落海上。根據官府線民的密報,巡撫黃承玄及沉有容,亦早已確知東蕃島的笨港。的確,盤據有一批武力強大的倭寇。此時又聽得桃煙門說起,亦稱被其所劫;而且還被其脅迫,前來福建海疆劫掠。據此種種推斷,沉有容及一干水師將領,自是不疑有他,並認為其所言亦算是合乎情理。再說,這桃煙門,此時滿臉鼻涕淚水,幾要把一張臉都哭糊了;倒是像是真情流露,不像是造假。但接著,桃煙門,所說的話,卻才要讓沉有容,一干水師將領及官兵,都大感震驚。只見桃煙門,伸手擦了擦,幾要咽住喉嚨的鼻涕,續嚎哭著,求饒著說『大人啊。我不敢騙你們啊。我索性都跟你們招了吧。那些雞籠山港口的倭寇,還勾結貴國的海盜。而且貴國的那些海盜還說,他們要興兵造反啊。說是貴國的皇帝無道,百姓民怨沸騰,要是他們興兵造反,一定會有百姓揭干而起,跟隨他們一起造反啊。是呀,所以他們就逼迫我們,來劫掠貴國的海疆,說是要試探你們水軍的實力。對~還有要消耗你們水軍的力量。隨後,不日,他們就要大舉起兵造反了呀!!』。

「盤據東蕃島的通番奸民,居然勾結倭寇。且不日,就要興兵造反!」此等國家軍機大事,不管真假,豈容輕忽。況且這叫桃煙門的倭人,曾被東蕃島笨港的海寇所劫,還被其脅迫做馬前卒;其所言之事,必當不虛。但聽及桃煙門,說起東蕃島的海盜勾結倭寇,即將興兵造反之事。頓時,沉有容、一干水師將領,及滿船的水師官兵,無不個個臉色惶然大驚,人人面面相覷。沉有容,忙厲聲,喝問說『快說。到底那些奸民及海寇,什麼時候要造反?』。桃煙門,照著明石道友交代的話,回說『應就在近日啊。因為我們是被充做先鋒的。所以他們,快則數日,慢則月餘。應就會大舉興兵渡海啊!』。「快則數日,慢則月餘」乍聽這話,一干水師將領官兵,及沉友容,怎能不感震驚。大戰將至,海疆水師官兵,卻竟仍渾然不知。此就算是四十年,戎馬海上的沉有容,頓都不禁驚得,倒退數步,差點跌跤。所幸被兩旁的將領,忙得伸手扶住。縱是戰功彪柄的大將,終是年歲已長,卻見沉有容,手撫胸口,臉色一陣蒼白;煞似陡驚之下,一陣心絞難忍。猛喘了幾口氣,這才見得沉有容,氣喘噓噓的,急令說『快~快~快傳我令。眾船派小船登島,將一干受降倭寇,暫押回小呈寨待審。這裡的事,就交副將全權處理。眼下,東蕃島的海寇,或已將大舉興兵造反,此軍情之急,有如燃眉。我先得先返航,將此重要軍情,告知巡撫大人才行』。

時近黎明的海面,頓時嗚嗚的號角聲響起,圍島的眾戰船互相呼應。繼之,各大船紛放下一艘艘的小船,划向東沙島礁石遍佈的海岸。當日,共計活捉倭寇六十九名,又自東沙島上,救出先前被倭所擄的沿海村民數十名。餘者,亦有倭寇不願降,而切腹自殺。加之早先,擊沉倭船三艘,殲倭百名。而此東沙島一役,沉有容所率的福建水師軍,卻未傷一兵一卒,亦未損一船。爾後,消息傳開,更為沉有容的彪炳戰績,又更添一樁。並且福建百姓,為感念沉有容勦倭之恩,更在馬祖列島的東沙沙島,立碑紀念。由頗負文名,正罷官賦閒於家的御史董應舉,在碑石上提字,云:「萬曆強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于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 。此是後話。再說沉有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