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荷蘭東印度公司與鄭氏父子的恩怨情仇

「國姓爺!」對這個人,揆一並不熟悉。關於他的事,也都只是聽說而已。但說起國姓爺的父親"尼古拉‧一官",揆一就相當的熟稔。因"尼古拉‧一官"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幾乎已做了四五十年的生意。不是別人,正是鄭芝龍。說到鄭芝龍,荷蘭東印度公司,從日本商館,到福爾摩沙,甚至到爪哇巴達維雅,幾無人不知這號人物。且是對鄭芝龍,充滿了歡迎,卻又恐懼的矛盾心情。因為整個中國的對外貿易,幾乎都掌握在鄭芝龍的手中。外國的商船,是否可以到中國沿海,或是獲得中國的貨物,更皆得經得鄭芝龍的允許才行。無論中國或是外國的船商船,要進出中國的港口,通常都得向鄭芝龍繳稅;也就是得向他租旗。分大小船隻,大船租一支旗,一年就是三千兩白銀。同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隻,為了往來台灣與中國的港口,也得向鄭芝龍租旗。據說,鄭芝龍光是收這租旗稅,一年就能收入三四千萬兩的白銀。而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年在全世界各殖民地所賺的錢,也只不過才約一千萬兩白銀。儘管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幾壟斷全世界的航運。故有海上馬車夫之稱。可其與鄭芝龍的財富相較,卻仍是小巫見大巫。由此可見,那鄭芝龍有著怎樣龐大的權勢與財富。

鄭芝龍曾經是個海盜,揆一亦有聽說。而且據說他是那個,曾經盤據在台灣,叫"中國‧彼得(pedro china.即顏思齊)"的大海盜的結拜兄弟。後來荷蘭人聽從"中國‧安德烈(andrew china.即李旦)"的勸說,從澎湖撤軍到台窩灣後。據說,隔年,"中國‧彼得"就在一次圍獵中,因得了急病,猝死於諸羅山。不久,"中國‧安德烈"也突然在日本平戶,突然過逝。於是整個"中國‧彼得"的龐大海盜集團,就全落入了鄭芝龍的手裡。這支原本盤據台灣笨港,三四萬人的海盜集團,就這麼被鄭芝龍帶回了中國。後來鄭芝龍接受中國明朝朝廷的招撫。就此,原本的海盜集團,竟成了戍守中國東南沿海的強悍海軍。說鄭芝龍強悍,他還真是強悍且善戰。"中國‧彼得"死後,鄭芝龍其實無法掌控整個海盜集團。有些不服鄭芝龍的海盜頭子,紛紛帶著自己的人馬出走,另立門戶。使得當時,整個中國沿海乃至台灣,海盜動輒幾千幾萬人,彼此廝殺。有個叫劉香佬的海盜,因聽說荷蘭人藏有很多黃金,更曾率領五千多個盜夥,前來大員灣攻打熱蘭遮城。當時的熱蘭遮城,僅建有內城而無外城,幾被那龐大的海盜攻破。所以擊退了劉香後,這才又趕緊加建了外城,以護衛內城。但這些為數眾多,在中國沿海與台灣之間,掀起腥風血雨的海盜,最後卻被鄭芝龍給逐一擊敗。因為鄭芝龍接受中國朝廷招撫後,已然成了官兵,自然對這些昔日的兄弟,卻為禍中國海疆的海盜,毫不留情的勦滅。

鄭芝龍勦滅的,可不止海盜。當時,荷蘭人將盤據澎湖的艦隊,撤到台窩灣後,原本中國談的條件,是荷蘭人將可到中國港口經商。可中國的官員卻食言,仍不讓荷蘭人到中國港口。那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福爾摩沙總督是普特曼斯。普特曼斯為迫中國開放通商,即率領了十二戰艦,二千士兵,前往中國沿海叩關。而且當時,普特曼斯還聯合了那個叫劉香佬的海盜,一起前往中國沿海,以大軍壓境之勢,到處燒殺劫掠,欲讓中國明朝屈服。對普特曼斯來說,荷蘭艦隊幾乎是無敵於世界。不但曾經稱霸世界的葡萄牙與西班牙人的艦隊,今都已臣服荷蘭艦隊之下。就連後起之秀的英國,雖也學荷蘭國組成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然英國艦隊遇到荷蘭艦隊,同樣是望風披靡,根本不是對手。因此普特曼斯自然信心滿滿,認為要打敗這些娘娘腔的中國人,擊垮這些充滿雞姦者與奸邪的異教徒,當是輕而易舉。怎料,那鄭芝龍居然一點都不畏懼荷蘭艦隊,居然還寫信給普特曼斯,信中更有幾十個中國官員的聯合簽名,說是要公開邀戰。鄭芝龍更在信中,大言喇喇狂言,說要讓眾人觀戰,見証他徹底打敗荷蘭艦隊。

普特曼斯收到鄭芝龍的信後,自然嗤之以鼻。正恨不得給這些娘娘腔的中國人,與奸邪的異教徒一個教訓,自然依約前往。那是在金門的料羅灣,岸邊早有一群的中國官員與將軍在觀戰。普特曼斯率十二艘荷蘭戰艦,到達海灣之時,這才發現,與他約好聯合作戰的海盜劉香,並沒出現。令更讓普特曼斯驚訝的是,海灣中,早已佈陣以待的鄭芝龍的船艦,居然與一般的中國帆船大不相同。較之荷蘭船艦高大堅固,中國帆船大多船身低矮,噸位也小很多;且一艘船上也頂多就是有一二門的火砲。然到了海灣後,普特曼斯所見到的鄭芝龍的船艦,竟每艘都有如荷蘭人的戰艦般,既高大堅固,且每艘船也都配有二三十門的舷側砲。見其船身,竟猶似彷造荷蘭人的夾板船。「就算中國人能仿造我荷蘭人的船艦!但那也只是學到皮毛而已。最重要的士兵的訓練與戰術的運用!這點他中國人豈懂!只是幾艘仿造的戰艦,大概也像紙糊的一樣,居然也拿來與我對陣...」雙方在海灣各自列陣以待,普特曼斯的心中依然充滿了輕鄙。雙方各自升上戰旗,岸邊砲聲一響,即正式展開對戰。出乎普特曼斯意料之外的是,鄭芝龍的三艘巨艦,居然就朝著荷蘭艦隊直衝而來。

荷蘭艦隊見中國的三艘戰艦衝來,開砲猛轟。那一門一門的火砲,都擊中中國人的戰艦。但中國人的戰艦,一門砲都沒反擊,卻仍是以最快的速度,不斷的向荷蘭的艦隊衝來。眼見那三艘戰艦不畏槍砲,直衝而來,這可讓普特曼斯嚇傻。因為這些中國人若不是還有個備用的身體放在家裡,否則簡直就像是不要命的瘋子。「這些中國人是瘋了嗎?這那裡是海戰!這簡直是自殺!」驚覺中國戰艦的目地,是自殺式的衝撞,普特曼斯即命荷蘭艦隊調頭。但那來得及,三艘中國戰艦,已然分頭直撞上了荷蘭人三艘最大的戰艦。且戰艦一撞上,船上的中國士兵,就紛紛跳海。繼之三艘中國戰艦,陸續起火,隨即爆炸。爆炸與大火,瞬間也將三艘被撞的荷蘭戰艦,給吞沒於火海。船上的荷蘭士兵逃不之及,不是被爆炸的火燄吞沒,就是與焚燒的戰艦,沉入海中。有如置身煉獄般的哀嚎慘叫聲,傳遍整個海灣,直讓人膽顫心驚。普特曼斯見到眼前這幕,包括整個荷蘭艦隊,幾都嚇得渾飛魄散。既無心再戰,更怕再有中國的戰艦,出其不意的衝過來。而另一邊,鄭芝龍的艦隊,卻趁勝追擊,群起圍攻荷蘭艦隊。

金門料羅灣之戰。那是荷蘭人橫行世界海洋,從未有過的慘敗。共三艘戰艦,被撞沉焚毀,一艘重創,更有幾百名士兵被俘擄。其餘見狀,則逃之夭夭。幸好,荷蘭船艦的航速還是比較快,中國船艦追不之及。總之,經此一戰,從此荷蘭的艦隊,也再不敢到中國沿海挑釁。也幸好,鄭芝龍是個生意人。生意人利以為上,為的就是賺錢,那管什麼忠孝節義與君臣父子。荷蘭艦隊被擊敗後,雖說中國仍然厲行海禁。但只要給鄭芝龍錢,也就是向鄭芝龍租旗納款。那荷蘭人在鄭芝龍的默許與保護之下,同樣也能用中國帆船,來到中國的港口的經商。再不,中國的海商,透過鄭芝龍,也能滿載貨物運到台灣,與荷蘭人交易。是以,福爾摩沙島雖然只是一個小島,卻漸成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最賺錢的殖民地。而這一切,也都拜鄭芝龍所賜。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鄭芝龍這人,可謂既歡迎又感恐懼。
但對荷蘭人而言,一個極不好的消息卻發生了。那是1644年,韃靼人迅雷不及掩耳,攻入了中國的東南沿海。據說鄭芝龍,雖然立了一個大明國的皇帝,卻私下準備向韃靼人投降。然就在鄭芝龍前往與韃靼人談判之時,竟被挾持到北京去。從此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再無鄭芝龍的消息。原本福爾摩沙殖民地,各種與中國人的生意,已蒸蒸日上。突然卻沒有了鄭芝龍的保護與合作,自然陷入困境。但更糟的情況,卻還再後面。即鄭芝龍年輕時,在日本國與日本女子生的那個兒子;而今已長大成人。而且那個雜種兒子,在鄭芝龍被韃靼人抓去北京後,逐漸掌握了鄭芝龍的軍隊與勢力。但那的自稱國姓爺的雜種兒子,雖與鄭芝龍是父子。然其為人處事的態度,卻完全與鄭芝龍不一樣。尤其那個國姓爺,對荷蘭人的態度,更頗不友善。

1650年,也就是中國的永曆四年。國姓爺的軍隊日漸龐大,或許是為了籌措龐大的軍費開支。所以國姓爺開始派出中國的商船,到安南的東京、柬埔寨、蘇門達喇的巨港,及麻六甲等地經商。但這些地方都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利益所在。國姓爺未經荷蘭東印度公司允許,就擅自派商船前往經商,自然損及了荷蘭人的利益。於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寫信給國姓爺,要他停止損害荷蘭人的利益。但國姓爺卻依然故我,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警告,完全不理會。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反制,及扣押了國姓爺的二條貨船。就此惹惱國姓爺。正巧,1652年,台灣的中國人在其頭目郭懷一的號召下,發生了抗荷的大暴動。四五千個中國人,因此被屠殺。這事,更讓國姓爺感到震怒。於是下令,中國的商船,從此不得前往台灣。

福爾摩沙只不過是一海上的蠻荒之島,之所以能成為荷蘭皇冠上的珍珠,處處無不都得仰賴來自中國的貨物。中國的貨船不再到台灣來,那居住在台灣的荷蘭人,豈還能活下去。瓷器、絲綢、藥材、工藝品...等最讓荷蘭人賺錢的商品,就不說。國姓爺下令禁運以後,整個大員市鎮的商店貨鋪,已然連生活所需的日用品,也都空空蕩蕩。從1654年到1657年,四年之間,更幾連一艘中國貨船都沒到台灣。使得台灣的各種物價飆漲,有錢也買不到。荷蘭人更因生活陷入困頓,造成大量病死。國姓爺的禁運,這無疑就像是要置台灣的荷蘭人於死地。1656年,揆一在困頓的環境下,臨危受命,接掌了福爾摩沙的總督之職。當時,揆一就向巴達維雅總部,報告說─「這種現象若持續下去,公司在台灣的經營將徹底毀敗。」為了讓國姓爺,能夠取消對台灣的禁運。於是1657年,揆一派出了使節團,由通譯何斌帶領前往中國,去與國姓爺協商。隔年,終於讓國姓爺取消了對台灣的禁運。


1657年,也就是中國明朝永曆十一年。那年,因海澄守將黃浯叛降滿清,使得國姓爺失去了內地的最後一塊根據地。僅存金門與廈門兩島。當時,國姓爺欲攻打台灣之說,就已傳到了台灣。這讓時為台灣總督的揆一,充滿了惶恐。幸好,國姓爺並未攻打台灣,而是孤注一擲,籌謀率兵北伐南京。1658年,國姓爺率十幾萬的大軍,由海陸前往攻打南京。不過遇到了颶風,無功而返,退回舟山。隔年,國姓爺由舟山發兵,再次北伐南京。進入長江後,一路勢如破竹,攻下了瓜州與鎮江兩軍事重鎮,繼之兵圍南京。長江南北岸,數十府州縣紛紛主動投誠,原本情勢一片看好。怎料,輕敵之下,最後竟兵敗如山倒,大軍潰敗,三去其二。1959年底,又退回金廈二島。因韃靼人乘勝追擊,三省大軍齊集中國東南沿海。國姓爺已然退無可退,攻打台灣之說,更甚囂塵上。因恐國姓爺攻打台灣,揆一對國姓爺的動向,可說甚為關注。自從國姓爺南京兵敗,退回金廈二島之後,揆一就終日坐立難安。且不斷的寫信,向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雅總部求援,請求巴達維雅派艦隊到台灣。儘管,巴達維雅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評議會,一向認為揆一是小題大作,並不認為國姓爺會真的攻打台灣。但在揆一的不斷請求下,終於還是派遣了一支艦隊,前來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