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612~"有馬晴信"之死


西元1612年初夏,日本國慶長年間,德川幕府年代,九州平戶港。「有馬晴信」即將被以火刑,處死的事,正傳遍平戶及長崎兩地。夏初的豔陽照著平戶港的海灣,正又是海上南風吹起,而海船也滿載貨物,即將由南方順風北返平戶之時。照理說,這對於靠海港為生的人而言,這海船北返的季節,該當是個忙碌,卻有如歡笑豐收的時節;只不過平戶長崎兩地,繁忙的港口,此時卻似總帶著人心惶惶的氣氛。「有馬晴信,是誰?」,為何有馬晴信,即將被德川幕府處死,又會造成平戶長崎的人心惶惶,甚至是種唇亡齒危的恐懼。因為「有馬晴信」正是長崎肥前的領主,亦就是長崎的一個諸侯、城主,又稱之為大名。日本國,此時有二、三百個大名,且正值戰亂時代,所以各大名間,彼此攻伐而死的,這是常有的事。況且,東西國的關原之戰後,得勝的德川家康,於江戶建立幕府後,更處死不少的西國大名。亦即,這些地方諸侯國,領主的生死,其實原本也不關平民百姓的事;因為就算領主死了,頂多也就只是再換個領主而已。然而,長崎的肥前領主「有馬晴信」,即將被處死之事,之所以會造成平戶長崎的人心惶惶,這主要,則是因為他被德川幕府處死的原因;是因有馬晴信,是個信奉天主教的基督徒。

「禁教」三十幾年前,豐臣秀吉,為了禁止葡萄牙人在日本國傳教,曾將傳教士割耳,將天主教徒流放之事;這對平戶長崎的日本國天主教徒而言,恍若還歷歷在目。關原戰後,豐臣幕府落敗,江山改朝換代,而德川家康,於江戶初建幕府之時,或也因忙於鞏固其權勢;所以「禁教」之事,似有稍緩。於是,九州的平戶長崎,這與西方人的通商口岸,隨著西方商船的陸續前來,而天主教,似便又興盛起來。事實上,約四、五十年前,當葡萄牙的傳教士,隨這商船來到日本國傳教之時,是頗受到日本國,各地的諸侯大名歡迎的。一來,葡萄牙人的商船,來日本國的港口,買賣貨物,可以讓地方更繁榮。二來,葡萄牙的商船,帶來的火銃槍及火砲,武力強大,更讓各諸侯大名,趨之若騖。因之,日本國的各諸侯大名,對於隨商船而來的天主教傳教士,亦不排斥;因為這些傳教士,正可為他們製造,殺傷力強大的武器。

另外,血腥的戰亂時代,各諸侯大名,與天主教接觸後,更無盼能「借用萬能的主,與上帝,這新來的神的力量,以打敗其他諸侯國,信奉的舊的神佛~」。況且,葡萄牙的傳教士,又對日本國的諸侯大名說「要是城主信奉了天主,而後再命令臣民,都得信奉天主。如此一來全國上下,都信奉天主,則國家軍民必團結一心,所向無敵,戰無不勝~」。於此種種信奉天主的好處,所以葡萄牙人,到日本國才不到幾年時間;而天主教徒的人數,便激增到數十萬人。尤其是九州,甚至有些諸侯大名,舉國都信奉天主教,甚至賜地給天主教傳教士,以建教堂。而有馬晴信,這長崎肥前的大名,便可說是,如此信仰虔誠的天主教基督徒。

「有馬晴信」這虔誠信仰天主的諸侯大名,於二十幾年前,還曾九州幾個信奉天主的大名,一起遣人,隨葡萄牙人的商船,前往歐洲覲見教皇。除此外,有馬晴信,因居於長崎,這西方人常來經商的港口,所以他自己也有船隊,出海經商。有馬晴信的船隊,年年往來於大員島、呂宋、占城及暹羅之間,可說自豐臣幕府時代,他便是代替日本國幕府,對外經商的大名。及至德川幕府時代,有馬晴信,也仍是擁有海外經商,幕府特許「朱印狀」的唯一大名。正因如此,有馬晴信,長年派船隊海外經商,且與西方人交往,所以亦可說是當下日本國,最具有世界觀的一個大名。二年前,有馬晴信,甚至奏請德川幕府,派兵征伐南方海上的「高砂國」。因為「高砂國」在大明國海外,位於日本國南方,與呂宋南洋之間;可說是扼守日本國經商海道,一個重要的海島。於是當年,德川幕府,便派了九州薩摩島的島津家,帶兵數千,海船數百,率先征伐「琉球」。

「琉球」原為大明國的藩屬國,不過由於大明國,實施海禁政策。因此,當琉球國被日本國佔領,而其宗主國大明國,竟然全然不知。琉球國既降,繼之德川幕府,便派有馬晴信,率船數十艘,南下招降高砂國。日本國所稱的「高砂國」,其實便是大明國,所稱的大員島。「大員島」這海上高山橫陳,林木蓊鬱的海島,不論對大明國,對日本國,或對於一些西方來的海上強權而言,都是一個相當神祕的海島。因為這海島的東邊,據說海流強勁,無論什東西都會被捲入海中,甚至連羽毛之輕,都無法飄在海面,更徨論是海船。正所謂的「弱水」,所以無論各國的海船,都不敢航行於海島的東邊海域;只能航於海島的西邊海道。可海島的西邊海道,卻又有海流湍急,水色暗黑,極其凶險的黑水溝橫阻。所以歷來,中國的元明兩朝,頂多也只駐兵於澎湖,卻不敢再橫渡黑水溝,到大員島。甚至更有傳說,據說這海上的林木蓊鬱的神祕海島,有天神守護,所以凡是有國家派軍隊,要進入海島,皆會在海上遭到不測。而且,這傳說,也並非空穴來風。

譬如,約莫十年前,佔領呂宋的西班牙人,也曾想派兵,佔領大員島。只不過龐大的海上艦隊,尚未到大員島,便在海上遇到暴風襲擊。至使西班牙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葬生於海;於海上暴風之中潰不成軍,不戰而敗。雖說西班牙人,佔領大員島的計劃失敗,不過其北上侵略的企圖,卻也引起了日本國的恐慌。因此德川幕府,這才派了有馬晴信,率兵,南下招降高砂國。可正如傳言中,這海上的神祕海島,似真有天神守護。於是當有馬晴信,率艦隊南下之時,同樣尚未到達大員島,便在海上遇到恐怖的暴風襲擊。海上的狂風暴雨中,滔天的巨浪,如排山倒海而來,至使有馬晴信的船隊;於驚濤駭浪中的汪洋,不是沉沒,便是迷失航向。及至海上暴風過後,更恐怖的是,有馬晴信,居然發現他的海船,竟被暴風吹到了大員島的東邊海域;亦即,這是傳說中,會讓羽毛都沉沒深海的死亡海域。當時,率兵親征的有馬晴信,慌亂之餘,緊急登岸。有馬晴信的兵士,不登岸還好,一登岸,瞬間竟見蓊鬱山林中,由草叢、由森林間,衝出滿臉繪滿花紋,渾身刺著鷹獸圖案的高砂國人。

且高砂國人,個個勇猛如鬼神般,手拿弓箭、番刀,便直朝有馬晴信的軍隊,砍殺過來。縱是日本國的兵士,久歷戰亂,個個訓練有素,驍勇善戰。不過,這才歷經海上風暴,驚魂未定,卻又於叢林間,遭遇神鬼般出沒的高砂國人攻擊。戰事歷經一天一夜,叢林間的殺聲與槍聲中,日本國的兵士,死傷殆半,且死者;盡被高砂國人,砍去頭顱,鮮血直從斷頭的脖子噴湧而出。第二天夜裡,日本國兵士的斥侯,偷偷前往高砂國人的村落窺探,竟更見兵士被砍去的頭顱;一顆顆血淋淋的人頭,就插在竹竿上,置於村落茅屋中央的篝火之旁,有若彰顯高砂國勇士戰功的戰利品。且高砂國的女巫,還披頭散髮,手執像是骷髏的法器,繞著一顆顆的頭顱做法;淒厲的吟頌之聲,直攝人魂魄,讓人毛骨悚然。當夜,漫天烏雲遮蔽星月,叢林間又起狂風暴雨,天地間有如鬼哭神號;於是有馬晴信,再不敢久留,更別說招降高砂國。所幸有馬晴信,亦擄獲幾個高砂國,於是便徹夜倉惶逃離大員島,率僅存的餘眾,乘船逃回日本國。


有馬晴信,率兵南征高砂國,卻慘敗逃回日本,已是兩、三年前的事。雖說德川幕府,當時並未對其戰敗之事,有所責罰。不過有馬晴信的噩運,卻竟似也從他出兵征伐高砂國,敗逃回日本國之後,便開始。同年,有馬晴信,受德川幕府之命,派船前往占城及暹羅,購買硫黃。海船北返之時,暫停於葡萄牙人管轄的澳門,以購買大明國的商貨。正巧,另一艘往大明國劫掠的倭船,倭寇劫掠後,亦同時停泊在澳門。於是,兩船的日本國人,便一起帶著刀械,大搖大擺,在澳門的街市閒逛。日本國人,帶刀械,在澳門街市橫行,原本就以違反葡萄牙人的規定。而且,這些帶刀械橫行的日本國人,更因買賣談不攏,竟與葡萄牙人,刀劍相向;最後,連趕來執法的葡萄牙地方官,都被日本倭寇打傷。由此,葡萄牙官方,派出軍隊鎮壓。其中有馬晴信商船中,隨船而去的一名官員,就在兵荒馬亂的鎮壓中,被葡萄牙人亂槍打死;另外還有一隨船的武士,則被認為是暴動的首謀,而被葡萄牙人逮捕。儘管,後來,消息傳到日本國,而德川幕府也出面,派人往澳門解釋,且百般求情;然而,葡萄牙的軍隊指揮官,卻還是將有馬晴信,隨船的武士,處以絞刑。由此德川幕府,及有馬晴信,可說日本國武士的顏面、與尊嚴盡失。同年六月,有一艘葡萄牙的商船,名為「耶酥號」,由澳門,來到長崎做買賣。且正巧這艘「耶穌號」的船主,便是那處死日本國武士,葡萄牙澳門指揮官的船。葡萄牙的指揮官,名叫「安東尼‧佩薩」。

「耶穌號」一到長崎,有馬晴信,便通知德川幕府,要將其逮捕扣押。後來幕府派長崎代官村山等安,與葡萄牙人談判,要求降低船上貨物價格,以挽回日本國武士在澳門被處死的尊嚴;不過配薩態度強硬,應是不肯降價。談判了半年,最後談判破裂。於是有馬晴信,決定以武力,向葡萄牙人,要回日本國武士的尊嚴。這只是前年春天的事,長崎港一帶,目賭此役的人都記憶猶新。

據說─「當天傍晚,正刮著強烈的西北風,而且海水正上漲,並不利帆船出海。耶穌號是條二十丈的大海船,一聽說有馬晴信,要攻擊他們,立時昇上船帆準備起航,以逃離長崎港。不過日落時分,耶酥號尚未逃出長崎港,卻已被有馬晴信,所調集的六艘戰船,及三十幾艘的小船,將其團團包圍。雙方僵持,戰事從夜晚開始,有馬晴信的三十幾艘小船,從船上以弓箭及火銃槍,向耶酥號攻擊;而耶酥號,則以五門大砲,對小船反擊。暗夜的長崎港海上,槍砲聲隆隆,火光閃耀,有馬晴信的數艘小船,被葡萄牙人的大砲,或打得粉碎、或起火燃燒;最後不敵葡萄牙人威猛的大砲,三十幾艘小船,只能四散奔逃。第一次的戰事,葡萄牙人獲得短暫的勝利,耶穌號便趁隙逃出了長崎港。...耶酥號,怎麼可能逃得掉,畢竟這是在日本國,而葡萄牙人的上帝,在這裡,怎敵得過日本國的神祇。所以耶穌號逃出長崎港後,不論潮汐、天候,硬是讓耶穌號無法順利航行;一路走走停停,又靠泊在神崎鼻的港岸。有馬晴信的船隊,借著日本國的神佛之助,終於又把耶蘇號包圍;而且這次,有馬晴信,又向李旦調借來了,比耶酥號更大的中國樓船。葡萄牙人的夾板船,速度快,操控靈活,並非日本船可追得上。因此有馬晴信,這次便以大型的中國樓船,由樓船丟出纜繩,勾住耶穌號,讓耶穌號,無法再逃脫。而後以小船,圍住耶穌號,以五百支火砲,萬砲齊發。受損的耶穌號,火砲無法再用,船員只能用丟擲火燄筒,向有馬晴信還擊;不料火燄筒,一個不慎卻燒掉耶穌號自己的船帆。葡萄牙指揮官佩薩,自知已逃生無望,虔誠向上帝祈禱後,便命令船員點燃船上火藥。轟然一聲,火光泛紅海上,煙幕直沖天際,頓時耶穌號從中間炸毀,沉沒海底。至此有馬晴信,天助人助之下,炸沉葡萄牙人的耶穌號,終於也為日本國,要回了武士的尊嚴....」。

有馬晴信,轟沉了葡萄牙人的耶穌號,可謂戰功彪炳。於此,既為幕府,要回了日本國的武士尊嚴,且也算為幕府,在澳門所蒙受的巨大損失,報了一箭之仇。因此,自南征高砂國,倉惶敗戰以來,有馬晴信,自想以此,向德川幕府邀功。由於有馬晴信,擁有「朱印狀」經商海上,自是一巨富。有馬晴信,既然有的是錢,花些錢來買通幕府的近臣,以換取自己更大的權勢及利益,自古以來,官商之間的關係,也便是如此。有馬晴信,很希望能藉此戰功,要求德川幕府在長崎劃給他更大的領地。於是,有馬晴信,便拿了五十萬兩的白銀,給德川幕府權臣"本多正純"的手下"岡本大八";並要岡本大八,把巨款轉交給本多正純,好讓本多正純為其說項。無奈,這岡本大八,官位不大,但膽子卻不小,況且在官場打滾久了,難免也習得了為官的貪腐之道。因此這岡本大八,居然私下侵吞了有馬晴信的五十萬兩白銀;而且還拿錢不辦事,讓有馬晴信,既得不到德川幕府的犒賞,也討不回巨款。官商勾結不成,又虧了巨款,有馬晴信怎忍得下這口氣,索性一氣之下,便向德川幕府舉發岡本大八,侵吞賄賂巨款之事。不料,這岡本大八,之所以敢侵吞巨款,正也是他的手中握有,有馬晴信的見不得光之事。

兩人既已撕破了臉,岡本大八,索性便也向德川幕府舉發,關於有馬晴信在長崎勾結浪人、且夥同倭寇走私之事。德川家康,聽聞此事,勃然大怒,便將兩人都收押;後叛了岡本大八,處以火刑的死罪,而判有馬晴信,貶為平民流放之罪。有馬晴信,立下戰功,沒被幕府犒賞就罷,還被侵吞五十萬兩白銀的賄款,繼之世襲的領主之位,還被白拔除,貶為平民;這可謂「賠了兩個夫人又折兵」,下場已夠淒慘。不料,牆倒眾人推,眼見有馬晴信失勢,卻還有人想落井下石。

長崎奉行"長谷川左兵衛",長崎代官"村山等安",早已覬覦有馬晴信,海上經商的龐大利益;而此時,眼見有馬晴信失勢,不徹底將他鏟除,更待何時。於是兩個長崎地方官,便勾結本多正純,又向德川家康舉發─說有馬晴信,背叛德川幕府,因為有馬晴信,至今依然信奉天主教,所以他效忠的是天主教教皇,而非德川家。德川家康,早已宣佈諸侯大名,不得信奉天主教,若信奉天主教,即是叛國;可有馬晴信,身為長崎的肥前大名,居然還信奉天主教。於是德川家康,勃然大怒之下,便又叛了有馬晴信,火刑的死罪。於今,長崎平戶的人,都聽說,有馬晴信的火刑死罪,不日便將執行;而且德川幕府,藉此,亦將嚴厲執行「禁教」之事,更甚囂塵上。畢竟,天主教徒,效忠的是教皇,而倘若天主教的教皇,宣佈讓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佔領日本國。屆時,德川家康怎能不擔心,這些日本國數十萬的天主教徒,是否會胳膊往外彎,反幫著葡萄人,或西班牙人,來征伐消滅德川家。....

長崎平戶兩地,「禁教」之說,正山雨欲來風滿樓,讓數萬天主教徒,皆人心惶惶。甚且,有些武士更帶著兵眾,橫行在街市間,強行拆毀或打砸天主教堂。這些武士,不但強迫日本國的天主教徒,必須改宗信佛,不然則把天主教徒,裹在草蓆裡綁在馬的後面拖行;甚至把天主教徒,活活倒吊至死。種種的暴行,天主教堂往往在暗夜裡被縱火,而被認為是信奉天主教的家庭,往往在暗夜更會被蒙面人闖入;或女子遭姦淫,甚或舉家被殺。因為掌握權勢的德川幕府,已把天主教徒,當成是叛國者,所以天主教徒在日本國,已無法獲得任何保護,只能任武士或兵士宰割。甚至有些亡命於長崎平戶的浪人,心知天主教徒,已被認定是叛國者,所以亦暗中加入剝奪,與迫害的行列。

「侍強凌弱」「非我族類,則皆可殺之」,此時日本國天主教徒的命運,正猶如基督教世界的歐洲,基督徒對異教徒的迫害,如出一轍;只不過角色對換罷了。正是「人的血液中、原本就流著獸的血」,所以當某些人擁有權力,可以決定另一些「非我族類」的人的生死之時,自難免都會變成嗜血的禽獸。因而恐懼的氣息,在暗夜裡有如洪水猛獸來襲。而且恐懼的,也不止是天主教徒,因為任何的平民,也都可能被冠上天主教徒之名,而慘遭迫害;以致長崎平戶兩地的居民,一到夜晚,家家戶戶都將門窗緊閉。這年五月,長崎肥前的大名有馬晴信,終於被德川幕府,以綁在十字架木樁上,活活燒死的火刑處死;隨後,德川幕府,果真也嚴厲的宣佈「禁教」法令。至此長崎平戶兩地,武士及官兵,對天主教徒及平民,盡塣獸慾,慘絕人寰之事,便幾乎天天都在上演;而當一個國家,掌握權勢的官兵,皆變成禽獸,人間便直如墮如煉獄般,哀嚎聲日夜不絕。....

長崎平戶一帶,對有馬晴信之死,另有種說法。據說有馬晴信之所以會噩運連連,及至被以火刑處死,多半還與其率兵征伐"高砂國"有關。據活著回來的兵士所言,高砂國的巫女,其巫術高強,不但能召喚風雨,甚至還能召喚鬼神;而有馬晴信,則是受到了高砂國巫女的詛咒。甚且連有馬晴信,所虔誠信仰的天主教上帝,也敵不過高殺國女巫的巫術;所以有馬晴信,返回日本國後,這才會讓噩運纏身,以致家破人亡。......xx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