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611年,日本國慶長年間,德川幕府年代,江戶城三之丸。『"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棲"。這個~你叫顏思齊是吧?說~你寫這首曹操的詩給我,到底是什麼意思?』三之丸的大廳,廳內深處的矮桌後,上席坐著一個矮小的老頭,髮鬚俱白,腰圓肚肥;不過當他說話之時,倒是語氣剛硬,中氣十足,且兩眼炯然逼人;而此貌不驚人的小老頭,正是統一日本國天下,江戶幕府的創建者─德川家康。隆冬時節,略帶凜冽氣息的廳內,另坐著幾個人,德川家康的右手邊,坐的是本多正純、等幾個親信家臣;而面對德川家康,廳內入門的下首,則坐著另二個身穿大明國服飾的人。其中,左邊的中年男人,是德川家康的侍醫呂一官;而坐於右邊的一個青年,則是跟隨"李旦商號",押貨來到江戶城的顏思齊。由於,京都的皇室朝廷,與大阪的豐臣家,此次都因李旦商號的絲綢,原是在平戶織造,並非來自大明國,而拒收貨物。事情傳到江戶的將軍府,德川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因個性懦弱,為息事寧人,所以亦拒收李旦商號的貨物;且德川二代將軍,聽從家臣之言,更揚言,要撤銷李旦商號,特許在日本國經商的"朱印狀"。由此,使得李旦商號的大總管"歐陽華宇",在江戶陷入了困境,進退維谷。幸好,偶然在江戶城,遇到了德川家康的御醫呂一官。由於呂一官,告訴歐陽華宇,說德川家康,自秋後,來到江戶城放鷹圍獵後,便一直居於江戶城,且直到年節後,才會再返駿府。歐陽華宇,得知德川家康,正在江戶城,而為了求得李旦商號的活路,因此他自央求呂一官,為其引薦面見德川家康。起初,德川家康,因不想介二代將軍的處理政務,所以並不打算接見歐陽華宇;然而,卻因顏思齊所寫的一幅字,卻引起了德川家康的注意。顏思齊,所寫給德川家康的那幅字,正是中國的三國時代,曹操率軍南征吳蜀,於"赤壁之戰"前,寫的一首詩。於此,德川家康看了,心中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因此當下,德川家康,便要呂一官,去傳顏思齊,到他暫居的三之丸,以問其中道理。於是三之丸的大廳內,此時只見德川家康,語氣似頗帶不滿,指著顏思齊,質問說『曹操~~他率百萬大軍南征,兵敗赤壁,差點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這是日本國的男女老幼,大家都知道的。哼~~難道你寫這首詩給我,指的~就是說我德川家康,下場會曹操一樣嗎?』。

中國魏晉南北朝,「魏蜀吳三分天下」的三國故事,早在唐朝之時,便已隨日本國的遣唐使,而傳入日本國;且近千年來,更已廣佈流傳於日本國民間。由此,德川家康,自也對「魏蜀吳三分天下」的三國故事,瞭若指掌。當然,德川家康,於此自也知道,曹操,留給後世的評價,,風評並不好。只是曹操的霸氣、與征服天下的野心,乃至"挾天子以令諸侯",偏偏卻又與德川家康,完全如出一轍。事實上,三國的故事中,德川家康,私底下最崇慕的人物,亦是曹操;甚至他也喜歡傚仿曹操。只不過曹操,通常被後世稱為"亂世梟雄",或是"奸相"之類的評價,卻又是德川家康所顧忌。因此,顏思齊,以曹操的詩,進獻給德川家康;而在德川家康心中,一時自也感到矛盾。甚至,德川家康,此時亦心想,倘或這顏思齊,竟是以曹操的詩,來指桑罵槐,稱他是個奸相或梟雄;那他也必將,立刻將顏思齊處死。只不過,此時,卻聽顏思齊,語氣不亢不卑,卻謙恭的說『不~~大御所。請別誤會。雖然後世之人,對三國曹操的評價,都不佳。但就我所知,曹操~乃中國三國時代,一個文武兼備、且具大謀略的千古風流人物。再說曹操,他率大軍南征蜀吳的目地,亦無非是想結束三國的分裂紛亂,統一天下,以讓中國進入太平治世。而且,我認為曹操,是個不怕世人毀謗的人。所以,縱然引得天下非議,但為了讓天下有太平之日,他亦不怕留下萬世的罵名。小民認為,畢竟動蕩的亂世,征戰不斷,最後遭殃的,還是人民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由此點來看,小民倒認為,大御所與三國的曹操,實同樣是個,俱有偉大氣魄與胸襟的英雄人物。再則,小民,之所以寫這首曹操的詩,呈給大御所。其實主要的用意,還是想向大御所陳述;此時大明國人,飄洋過海來到日本國,處境,實也有如亂世中的不幸之民~』。

德川家康,聽了顏思齊的一翻解釋,嚴肅的臉色似稍放鬆,而原本廳內的凝重氣氛,似也稍緩。此時卻見德川家康,斜睨著眼,似仍心存懷疑的,又問顏思齊說『哦~那照你所言,曹操非但不是一個奸相,反而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忠臣囉~~』。顏思齊,謹慎回說『啟稟大御所。曹操他~"寧可錯殺一百,不可錯放一人"及"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如此,稱不上是憂國憂民,而這才會被稱為梟雄及奸相。所以,小民心想,倘或曹操,他能對人,有多一點的仁慈、以及濟世助人之心;如此他必當,就是一個千古名君了~~』。德川家康,聽了顏思齊的話後,頓時臉色大變,皺著一張老臉,突而似震怒的拍桌。正當天顏震怒,當廳內眾人,一時盡皆驚恐低頭之時,此時卻見德川家康,兩臉皮上裂開一張大嘴,哈哈大笑,直笑得開懷的說『哈哈哈哈~~你叫顏思齊是吧。哈哈哈~~要是曹操地下有知,他大概也會很高興,有你這個千古知音的。哈~~本多正純,你們聽到沒有?聽到沒有,人家一個大明國的商人,識見卻如此有見地。呵~~我是日本國的曹操,又怎樣?我統一天下,還不就是希望日本國的天下能安定嗎?嘖~~那像那些西國諸侯。~~到現在那些西國的諸侯,對我都是,明裡順服,暗地裡卻都罵我,是豐臣家的叛臣,是亂臣賊子。可這日本國的天下,都亂了幾百年了,要是再這麼一直亂下去,那百姓能有好日子過嗎?可是西國諸侯,包括朝廷,大家都說我德川家康,是充滿野心。可是就沒一個人能了解我,想安定天下的苦心啊~』。『顏思齊,你說的好。雖然三國的曹操,都被說成是亂世的梟雄。可是我德川家康,不怕人家說我是亂世的梟雄,我不怕那些世俗的眼光。那些西國諸侯,要怎麼罵我,隨他們罵。哈哈哈~』正當廳內眾人,見德穿家康開懷,亦隨之開懷而笑之時。忽而,只見德川家康轉頭,又兩眼圓睜,望向顏思齊,一派大氣的說『對了~~顏思齊。剛剛你說,你想陳述大明國的人,來到日本國的境遇,有如亂世不幸之民。嗯~~這是怎麼回事啊。你說。~~倘若唐人在日本國,真有不公道的地方,我一定給你做主~』。

顏思齊,未見德川家康之時,原本以為,這統一日本國天下的幕府將軍,當是個高大魁奇神威凜凜、氣宇非凡恍若天天神的人物;不過初見德川家康,這卻才知道,原來他竟只是個身長,約僅五呎的矮小老頭。縱然德川家康,只是個年邁的矮小老頭,可那雙虎目鷹眼,卻烱然如熾,猶如能懾人魂魄;讓人在其面前,有如面對一 個巨人般的惴慄。當顏思齊,初到三之丸,被召見,起初德川家康,語氣嚴峻的質問,確實也讓顏思齊,頗感驚惶。畢竟眼前之人,是日本國,擁有最大權勢的人,或言語稍有不慎,恐將帶來災難。及至德川家康,張嘴哈哈大笑,似對顏思齊的應對,頗感滿意;而此時,顏思齊的惶然之心,這也才稍鬆了一口氣。且德川家康,既已明言,要顏思齊說說,唐人在日本國的境遇;因何有如亂世的不幸之民。於是顏思齊,便也大膽陳述,慷慨陳詞的,將自己自大明國出海後,及至飄洋過海,來到日本國平戶後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言無不盡的說出。只聽得顏思齊,語氣不亢不卑的,陳述說『啟稟大御所。自古以來,中國與日本國,向來交好。尤其中國唐朝之時,日本國更曾十九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各種的典章制度、儒學、佛學及各種工藝、與製造的技術。所以現在的日本國,這才會有平假名、及片假名的文字,以及潛移默化到民間,各種百姓的生活方式。可是,自大明國立國以來,由於日本國的倭寇,在中國海疆為患,因此大明國,這才嚴禁與日本國間,有任何的往來。正因大明國,與日本國間,數百年斷絕往來。加之日本國,數百年來,國內戰亂頻頻,所以在各方面,似也因此停滯。~~及至,五十年前,海商王直,帶領三千多唐人,自大明國,來到日本國的平戶島定居;而這才又為日本國,帶來中國的各種工藝製造、學識及造船的技術。當然,大御所,自當也知道,現下來到日本國的唐人,多半是在大明國,因無立足之地;所以萬不得以,才逃難來到日本國,以求個能安身立命的地方。而於今,自大明國逃難,來到日本國,居於平戶及長崎一帶的唐人,已逾二萬人以上。因此,縱使大明國,禁絕與日本國往來,以致日本國,再無法取得來自中國的各種貨物,學識、及工藝製造技術;但上千上萬,自大明國逃難來到日本國的唐人,卻主動,再次為日本國,帶了中國的貨物、及種的工藝技術。只不過,令小民,頗感不解的是~~因何唐人,主動為日本國帶來,更多的工藝技術及學識;可日本國,卻將之棄若敝屣,甚至將之入罪。而這也正是,小民,對於數萬在日本國的唐人"繞樹三匝,無枝可棲"的感慨~~』。

德川家康,初時率性的掏著耳朵,似漫不經心,可後來,聽了顏思齊的慷慨之言,卻不禁也漸漸身體前傾,專心的細聽。及至顏思齊,講完話,只見德川家康,低眉思索片刻,後嘆說『嗯~~。有理啊~~說的有理啊。我們日本國,不能再遣唐使,往中國學習。可人家唐人,自己主動來到日本國,為我們帶來中國的學識及工藝技術。這是幫助我們日本國,可以進步啊。可我們為什麼,將之棄如敝屣呢?』。說至此,忽見德川家康,陡然一個抬頭,指著一旁的呂一官,又哈哈大笑,說『哈哈~~要說,假如沒有呂一官,帶來中國皇帝的御藥,那我德川家康,也早已一命歸西了。哈哈哈~~你們說是不是啊~~』。廳內的家臣,乍見德川家康哈哈大笑,自也隨之附和。不過,卻見德川家康,一時又斂起臉上笑容,且語帶質疑的,對顏思齊又說『嗯~~顏思齊,我知道你剛剛說那些話的用意。之前呂一官,其實他已向我提過。嗯~~你是為了李旦商號的絲綢之事,來說項的吧。好吧~~我就給你一個機會。嗯~~你說在日本國的絲綢織得好,那你就拿一匹來讓我看看~』。乍聽德川家康之言,顏思齊,自把事先早已準備好的一匹大明國絲綢,及一匹平戶織造的絲綢;一併呈上給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拿了兩匹絲綢,細細的審視,而後便把絲綢,又傳給了一旁的家臣,審視比較。眾家臣,亦頻頻的點頭,隨後,便聽得德川家康,對廳內的幾個親信家臣,說『嗯~~確實,織得好啊。這在我們日本國織的絲綢,並不輸給大明國的絲綢。可為什麼我們日本國的貴族及朝廷,就非得用大明國的絲綢不可呢?這是什麼道理啊。喂~~本多正純,你們這些家臣倒給我說說看~』。

本多正純,一家三代,皆是德川家康的重臣,自懂得如何揣摩上意,便說『『啟稟大御所。這件事,說到頭來。其實,還不就是朝廷與豐臣家勾結,想藉這個機會,好煽動天下的諸侯,都對江戶幕府,感到不滿。可是秀忠將軍,生性仁厚,不想多生事,想息事寧人;所以,這才會讚同朝廷,拒收絲綢的做法~~』。家臣的話,正如德川家康心中所想。於是德川家康,頓時震怒,拍桌大罵『哼~~秀忠,這個軟弱沒用的小子,居然三兩句話,就被朝廷還有豐臣家,給嚇得腿軟了。要是我德川家康死了,那秀忠這小子這麼膽小,遲早還不被豐臣家,勾結西國諸侯及朝廷,給剿滅。到時候,恐怕我德川家,恐怕舉族都要被趕盡殺絕了~』。『哼~~可是現在,我德川家康,還沒死呢。我豈容他們在我面前,如此藉機興風作浪~~』講及心中的擔憂與痛處,只見德川家康,憤怒的不斷拍桌,直嚇得廳內家臣,臉色盡白。正因德川家康,年事已高,自也知道,恐自己的時日無多,然而豐臣家及西國諸侯,卻仍虎視耽耽;甚至勾結朝廷,表面臣服,私下卻無不想,鏟除德川幕府。德川家康,最怕的就是當他死了,而德川幕府,亦會像之前的幕府一樣,被反叛的諸侯圍勦;以致舉族,被趕盡殺絕。因此,隨著年紀越大,德川家康,更無不想鎮壓朝廷的公傾,及鏟除意圖反叛的諸侯。於此,只見德川家康,怒眼圓睜,立時便咆哮著,對一旁的本多正純,下旨說『本多正純~~現在就給我擬一道旨。就說我德川家康說的。哼~~~給我下令,從今而後,不論朝廷,豐臣家,還有天下的諸侯。往後武士貴族一律,都只準使用在日本國,所織造的絲綢。要有人膽敢抗旨的話,那就叫他們拉長脖子。哼~~~誰敢跟我作對~~我德川家康,絕不饒他們~』。....

*顏思齊拒當幕府家臣
江戶城的三之丸,德川家康,既已擬旨,命令京都的朝廷、及天下的諸侯貴族,往後皆得使用在日本國織造的絲綢。於此,李旦商號所遇到的困境,自也迎刃而解。待德川家康,怒火稍息後,換了個和緩的口氣,轉而,便又對顏思齊說『嗯~顏思齊。這事我算是給你作主了。還有,對了~~剛剛聽你講的話,我知道~你有學問。只待在平戶那個小島上,當一個商人,對你來說太可惜了。嗯~不如你就來江戶,當我德川家的家臣吧。怎麼樣啊~』。日本國的典章制度,乃至儒學、佛學...,皆自中國唐朝傳來,因此對來自中國的唐人,多半有崇敬之意。尤其,學識豐富的唐人,在日夲國,往往更總被諸侯城主,所延攬,禮遇有加;甚至,賜其日本國的女子當妻子,以將其歸化為日本國之人,為己所用。正有如呂一官,僅獻御藥給德川家康,而雖只是個藥材商,卻也在江戶城,被御賜華屋大宅,且與日本國的貴族,平起平坐。由於,日本國的諸侯貴族,自幼都得學習儒學經典,而既要教習儒學,延攬唐人來教,自又是正統。因此,包括德川幕府,此時的儒學老師,其實亦是來自大明國的唐人。所以這日,德川家康,眼見顏思齊,自以"獻詩求見",及至論及三國曹操,乃至為唐人在日本國的處境,慷慨陳詞;而其字字句句,更都無不讓德川家康,心悅誠服。因此德川家康,自也想延攬顏思齊,為其德川幕府效力。倘若一般人,有這樣的機會,搖身一變,立時便能成為日本國的貴族,當是趕緊叩頭謝恩。只不過,此時卻見顏思齊,毫不思索的,便回說『啟稟大御所。小民~~只是平戶島上的一名商人,實不敢妄想,成為幕府的家臣~』。

顏思齊,居然拒絕了德川家康的延攬,一時德川家康,以為自己開的條件不夠好,皺著眉頭,拉下臉,便又對顏思齊說『嗯~~顏思齊,假如你願意,當我的家臣的話,我可以給你俸碌,還是你要領土,都可以。怎麼樣,這樣的條件還不夠好嗎?這,你願不願到江戶來,來當我德川家的家臣?』。這才講著,忽而,德川家康,似有想起什麼,趕緊又補充說『喔~~對了~~對了。剛剛你說日本國的倭寇,到大明國的海疆為患。嘖~~你可別認為,這些倭寇,是我讓他們去大明國劫掠的啊。要是你恨那些倭寇,可別算到我的頭上。老實說,那些去大明國海疆劫掠的倭寇,多半都是一些日本國,失業的武士,以及沒有雇主的浪人。哼~再說這些浪人,去大明國劫掠,搶了錢財,便去買火藥及軍火;而他們的目地,還不是就是想幫豐臣家,來反抗我德川幕府。嗯~~所以說,我對這些擅自出海去劫掠的浪人,其實也感到很頭痛啊。我痛恨他們,就跟你痛恨他們一樣啊。可是,就算我禁止他們出海,他們還是會偷偷的出海,這我也一點辦法都沒有啊。這一點你可要知道。所以我這才想統一天下,讓天下安定,自就不會再有~你說的倭寇,出海去劫掠大明國。所以顏思齊,你願不願意,來幫我啊~~』。

顏思齊,聽了德川家康的話,心知德川家康,恐有誤解,便回說『大御所,所言即是。小民也認為,唯有日本國的天下安定,才不致再有浪人,出海劫掠大明國的海疆。如此一來,這對大明國的百姓而言,將也同感受惠。況且,小民,自大明國出海以來,至平戶後,便也屢見倭寇,對待被擄的大明國人的殘忍。因此,小民自來到日本國後,便常想,該如何阻止這些日本國的浪人,再出海去劫掠我大明國。所以,在這裡,我想請大御所明鑑,小民,並非不想成為將軍府的家臣。只不過,以官府的力量,並無法阻止浪人出海劫掠,這也是大御所,所知之事。因此小民,這才想留在平戶,並以一唐人商賈的力量,儘量來解決倭寇的問題。再則,倘或小民,若成為將軍府的家臣,那平戶及長崎一帶的浪人,必將對小民心存戒心。而倘若浪人,對小民心存戒心,如此,那小民,往後更將得不到浪人的信任,自也更難解決這倭寇的難題。因此,只盼大御所,明白小民的心意~』。德川家康,乍聽顏思齊的話,頓時大力拍桌,大聲叫好,直說『嗯~~好,好。很好~。顏思齊,你了不起,能有這樣的想法,我很高興。很好~~~既然你是這樣想,那我也不會勉強你,一定要當我的家臣。而且,假如你有任何需要我德川家康,幫忙的地方,你儘可來跟我講,我一定會幫你的忙~~』。所謂「英雄惜英雄」,德川家康,眼見顏思齊如此識見不凡。因此,縱使顏思齊,拒絕了他的延攬,而德川家康,似也並不生氣;只是,豪邁大氣的,接口又說『嗯~~顏思齊。假如,你真能幫我解決這些浪人,出海劫掠的問題,那我同樣可以劃一塊領地給你,讓你在日本國,當一個領主。而且我還可以,全力支持你們的商號,在日本國擁有更大的經商特權。說~~不用客氣,你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

長崎平戶一帶,所聚集的數萬的浪人,事實上,正也是德川家康,朝夕擔憂的心頭大患。至於這些浪人,成群的出海劫掠,力量日益壯大,更是德川家康,所不樂見,可卻又無法解決的難題。於此,倘或顏思齊,若真能幫忙解決這些浪人出海劫掠的難題,而德川家康,賜封領地,自也當然。只不過,卻聽顏思齊,回說『稟報大御所~~倘或大御所,真願劃領地給小民,那還不如就在長崎或平戶,劃一塊領地給唐人。如此,這也好讓遠離家鄉的唐人,死後,可以在日本國,有塊可以屍骨安葬的地方。畢竟,我唐人,重慎終追遠,認為死者為大。因此若能有塊領土,讓我在日本國的唐人,能落葉歸根。如此,我在平戶長崎的數萬唐人,何嘗不會將大御所的德澤,銘記於心~~』。「顏思齊~~好個氣度非凡的唐人~」乍聽顏思齊的話,此時德川家康,也不禁在心中,暗暗讚嘆。至於顏思齊,因何為突出此言,自也不是沒有原因。因為,此次自平戶島,一路跟隨歐陽華宇,到江戶城,而這一路上,顏思齊,自便常聽到歐陽華宇,感嘆說「唉~~唐人在日本國,真是死無葬生之地啊。飄洋過海,要不嘛葬身海底。要不嘛到了日本國,人死了,也只能草草埋葬在荒野。而後往往墳墓,又會被扒開耕種。出海之人,生時,被大明國當成海盜;死後,不能葬在祖先的墓地就算了。屍骨~還得曝屍荒野啊~」。正因如此,所以顏思齊,突如其來的一翻話,其實也可說,正是為歐陽華宇,代為請求德川家康,賜地給唐人,以做墓塋。至於德川家康,聽得顏思齊,說得有情有理,當下自也大氣的,便對一旁的家臣,率性的說『嗯~~本多正純。再給我擬一道旨,傳我的話給長崎城主。就照剛剛顏思齊,說的辦。吩附長崎代官,就在長崎劃一塊地,永遠給在日本國的唐人當墓地~~』。至此,顏思齊,自趕緊向德川家康謝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