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証:荷蘭東印度公司,自一六一九年在巴城建立基地之後,一時之間仍然無法突破西洋網路漢商的勢力。再加上截獲的情報顯示,在馬尼拉的敵國西班牙人可能會進佔臺灣。因此,當時的總督顧恩(J. P. Coen)決定再度發動艦隊,企圖以武力打開中國的市場。他命司令官雷爾生(C. Reijersz)率領八艘荷蘭船艦,以及四艘英國船艦,組成的荷英聯軍,遠征澳門;欲奪取葡萄牙在中國壟斷的瓷器與絲製品獨佔利益。雷爾生所率荷英聯合艦隊,於一六二二年四月十日從巴達維亞港出發。六月下旬攻擊澳門失利。七月中旬退佔澎湖。從此,一六二二年七月,至一六二四年九月,長達兩年之間。荷蘭人就在澎湖、漳州海沿岸與臺灣之間,與大明國展開了談談打打的歷史....」


西元1622年七月,明朝天啟二年,黑水溝上的澎湖群島,平湖嶼的平湖港(今之澎湖馬公港)。「澎湖群島」閩南河洛人,稱之為「平湖」。來到東方的紅夷,則稱其為「漁夫群島」。「...郡實臨海,中有沙洲數萬畝,號平湖...」正如古書所言─「澎湖群島」乃由近百個大小島嶼所組成,位於大明國福建漳洲月泉港,與台灣笨港之間的黑水溝。亦是厲行海禁的大明國,其唯一開放的通商口岸月泉港,出海後,往台灣笨港之間,必經之地。據聞,自唐朝起,當河洛人自中原的河南固縣,前往福建閩南屯田駐軍後。因臨海之便,便有河洛人乘船出海捕魚,到達澎湖群島。自此河洛人,便在澎湖島上,聚居成村落;並稱其為"平湖"。南宋之時,泉州知府汪大猷,為了保護居住在澎湖的漁民,不被當地的"毗舍耶人"侵擾;更在平湖建屋二百間,派兵駐守。此後,中國的元朝與明朝,亦皆有派兵駐守澎湖。不過僅在冬汛之時,派少量士兵駐守,其餘季節並無派兵駐守澎湖。由於澎湖群島,扼守黑水溝的海路,又緊鄰福建月泉港。因此打從紅夷人東來以後,為與中國通商,使得澎湖,這原本位於黑水溝上,不顯眼的數萬畝沙洲之地;更是日漸顯得其重要。甚至明朝萬曆三十二年之時(西元1604年),荷蘭海將韋麻郎(Wybrandt van Waerwijck),還曾率三艘戰艦佔據澎湖,要求與中國通商。幸得月泉港的海商,出面渥旋,以及廈門把總沉有容,即結五十艘水師軍的海船,加以威迫;這才迫使韋麻郎,自澎湖撤退。然而澎湖,既是扼守黑水溝的重要海路,亦正是西來的紅夷,欲與中國通商的兵家必爭之地。而其風平浪靜的太平日子,豈又能常久。

七月的平湖嶼。臨著海灣的平湖港,天氣襖熱的,就像是個大蒸籠。臨著平湖港的海灣邊,有一片漁民的聚居之地,稱為紅木埕。只見這紅木埕,屋舍櫛比鱗次,聚居約數百戶的漁民,兼亦有商家;可說是澎湖群島中最大的聚落。由於澎湖島上,缺雨水,所以並無大片的樹林,可提供木材以建屋;若需木材,亦皆得自月泉港運來。倒是島上,遍佈珊瑚礁岩,破碎成石塊般的珊瑚礁岩,則被稱之"咕咾石"。因 咕咾石,堅硬若岩石,亦隨處可取得,用來建屋倒也方便。所以澎湖島的屋舍,四邊圍牆,多以咕咾石所搭建。屋頂上,則蓋上茅草。紅木埕的聚落,數百戶的屋舍,便皆是以咕咾石,所搭建的屋舍。此刻,豔陽高照,正值近午的漲潮的時分。原本該是紅木埕的漁民,在海邊捕魚;或乘舢舨出海捕魚的時候。但這日,原本在海邊捕魚蝦,或是出海捕魚的漁民,個個卻竟都帶著滿臉驚惶;驚慌的逃回紅木埕。因為這日,正值漲潮時分,平湖港的外海,居然前所未見的,突然出現了一大批的紅夷夾板船。這些紅夷夾板船,每艘船都有三根高聳的桅桿,三根桅桿上掛滿了大小風帆。且見主桅桿的風帆上,大大的寫著"VOC"三個字。其中"V"下字最大,"o""c"兩字,則串在"V"字的兩邊;遠望之下,就像是兩根羊角串著睪丸一樣。

"VOC"這船帆上,或是船上的旗竿上,寫著的─像是一對羊角,串著兩個睪丸的標幟。其對澎湖的居民來說,可說就像是一場揮不去的夢魘。因為約莫在二十年前,即萬曆三十二年之時,正亦有帶著"Voc"旗幟的三艘紅夷船,入侵澎湖群島。當時這些紅夷,登岸澎湖的紅木埕後,便大肆的劫掠;甚至抓捕澎湖的百姓,充當其奴隸。原來,這船帆上,或掛在桅桿旗幟上,寫著"VOC"三個字的夾板船;正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船。而當初率三艘紅夷船,入侵澎湖的,正就是荷蘭國的將軍─韋麻郎。對澎湖人來說,縱是過了將近二十年,卻仍是記憶猶新。因為這些來自海上的紅夷人,不但個個長得高頭大馬,且凶猛更如虎狼猛獸。當時荷蘭紅夷,一登岸後,便是在島上又是抓捕奴隸,又是四處姦淫擄掠,直是不把澎湖島上的居民,當人看;更造成澎湖百姓傷亡慘重。所幸,駐軍廈門的把總沉有容,集結了五十艘水師戰船,包圍了韋麻郎的三艘紅夷船。仗著人多勢眾,沉有容並登岸澎湖,與韋麻郎談判;這才斥退佔據澎湖的荷蘭紅夷。而澎湖百姓,為了感念沉有容斥退荷蘭紅夷的恩德,亦在紅木埕的媽祖天后宮前,立了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的紀念碑。

荷蘭紅夷入侵澎湖,慘痛的記憶猶新。時隔近二十年,誰料得到,澎湖百姓揮不去的恐怖夢魘─這一對羊角串了兩個睪丸的"VOC",居然又去而復返,來到澎湖。更糟糕的是,約莫二十年前,"VOC"來到澎湖的,只有三艘大船;但這次竟又來到更多。從紅木埕的岸邊,望向七月豔陽下的大海,只見海灣的海面上,竟約有七八艘高檣大舶的"VOC"夾板船,已隨著漲潮的潮水,漸入平湖港的海灣。且這七八艘的"VOC"夾板船,入港之後,更是一列橫陳,盡將海船的砲口,朝向紅木埕的村落;看似來者不善。

『紅毛番來了。紅毛番又來了。大家快逃啊~快逃啊~~』紅木埕的漁村中,或從海邊捕魚看見紅夷船,或在紅木埕的岸上看見紅夷船;嚇得漁民趕緊跑回村中,驚惶的奔相走告。但澎湖,就只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看見紅夷船入港;百姓就算想逃,卻又能往那逃。因此多半男女老幼,驚嚇之餘,手足無措,也只能趕緊躲回家中。畢竟這平湖島,既無砲台可禦敵,亦無城池可守。就算元朝開始,及至明朝,皆在澎湖有駐軍,可駐軍卻都只是冬汛之時,短暫且少量的駐軍。但這少量的駐軍,那裡又能抵抗紅夷人的船堅砲利。說句老實話,頂多也只能當砲灰。再別說,此時正當盛夏,平湖根本沒有半個駐軍。因此這"VOC"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夾板船,進入平湖港,可說如入無人之境。縱是如入無人之境,亦沒受到任何的抵抗。可這"VOC"夾板船,卻仍是如臨大敵般,離陸地尚有七八里遠;但見這七八艘夾板船,幾百門火砲,竟便齊向陸地開砲。

荷蘭火砲,是當今世界上最威猛的火器。幾年前,於日本東西國間的大板之戰中。當時東國的德川家康,便是以荷蘭火砲,遠在數十里外,就直接轟垮號稱永遠不會被攻破的日本第一城─大阪城;這才迫使西國的豐臣秀賴,不得不出城投降。"轟隆~轟隆轟隆..."尚遠在數十里外的海面,一列橫陳的荷蘭夾板船,以數十門砲,齊開火轟擊向平湖港及陸地;頓見砲火所及,漫天煙硝,飛沙走石,就連樹木也被連根拔起。紅木埕的漁民聚落,雖是距港邊尚有一段距離,卻也不能倖免。砲火所至,早是牆傾屋毀,漫天磚石齊飛,整個聚落幾陷一片火海。至於另一邊,但見海面上的荷蘭船艦上,其中最大的一艘三桅船上;正有一人站在船尾樓上,手拿著單筒望遠鏡,瞭望向陸地。這人,身材相當高大,頭戴寬邊帽,帽上插著鴕鳥羽毛裝飾。再見其寬邊帽下的臉龐─「一張拉長的馬臉,鼻如鷹勾,腮幫子鼓起,直是滿臉的凶相。帽下留著一頭捲曲的長髮,下巴留著山羊鬍;而嘴上的八字鬍,兩邊尾端向上翹起,更顯其囂張跋扈的氣燄。且因長年在海上風吹日曬,使其滿臉有如珊瑚礁岩般的粗糙坑疤;襯著其一雙眼神更是充滿冷酷與殺氣...」。但見這站在船尾樓,手拿望遠鏡瞭望之人;不正是─號稱"荷蘭東印度公司"天啟四騎士之一的紅馬騎士,外號海狼的雷爾生。

海狼雷爾生,乃是荷蘭國公認的第一英雄,更是海上的第一戰將。正因有海狼雷爾生,這樣一生戰功彪炳,戰無不勝的猛將。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這才得以在成立短短的十數年間,快速的擴張其海上勢力。加 之海狼雷爾生的善於劫掠,更是讓荷蘭東印度公司,年年有了豐厚的利潤。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又是荷蘭國,向全國百姓集資,讓舉國百姓,入股的公司。所以公司,既有了豐厚的利潤,自是舉荷蘭國的百姓,亦人人雨露均霑。換句話說,舉荷蘭國的百姓,皆因海狼雷爾生在海外的能征善戰,因而不但使得公司獲利,國家獲利;甚至連每一個百姓也獲利。正因如此,海狼雷爾生,在荷蘭國,可說是倍受百姓的尊崇。乃至海狼雷爾生,偶回荷蘭國,往往是萬人空巷歡迎,香車美人相隨;左摟右抱之樂,更不在話下。三年前,也就是西元一六一九年,年方三十幾歲的顧恩,升任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巴達維雅總督。自此,向主張「實力主義」的顧恩,更是竭盡其所能;甚是無所不用其極的,企圖想擴張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上勢力。

顧恩才任總督後,為了對付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先是不惜與次要的敵人"英國東印度公司"結盟。雙方不但 組成了「荷英反西聯盟」,還實質的聯合雙方艦隊,成立了「荷英聯合防禦艦隊」。正因號稱世界最強艦隊的「荷英聯合防禦艦隊」在中國沿海,搜捕西班牙貨船及中國貨船之時,不慎誤捕獲一 艘看似中國船的日本船。爾後,更在日本船的船艙中,搜捕到了二名西班牙傳教士。經得一翻嚴刑拷打,由二個西班牙傳教士口中,荷英艦隊更得知─原來西班牙人,為了反制荷英聯盟,居然正在馬尼拉殖民地,集結艦隊,企圖北上攻佔福爾摩莎島;藉以掌控中國沿海,及至日本國間的通商海路。當此之時,中國沿海的通商港口,早全被先到的西班牙及葡萄牙人所掌控與壟斷。晚來的荷英兩國,想與厲行海禁的中國通商,都是不得其門而入。野心勃勃的顧恩,獲得荷西聯合艦隊,通報此緊要軍事情報後;豈能坐視讓西班牙人,更進一步的掌控中國沿海到日本國之間的航路。為奪先機,取得與中國的通商權,顧恩,自是想先下手為強。於是去年,顧恩為實行他的計劃,更加重用能征善戰的海狼雷爾生;並任海狼雷爾生為「荷英聯合艦隊」的司令官。當然,顧恩之所任命海狼雷爾生,為荷英聯合艦隊的司令官。其目地,正是想藉海狼雷爾生,戰無不勝的實力,率荷英聯合艦隊,在中國沿海拿下一個殖民地,或是一個通商口岸;藉以打破西班牙及葡萄牙,對中國通商權的壟斷。

海狼雷爾生,受命巴達維雅總督顧恩,任命為荷英聯合艦隊司令官後。當時的海狼雷爾生,更是一付雄心壯志,大言喇喇的聲稱;說是─只要給他三艘戰艦,他便能在中國沿海拿下一個殖民地;甚至有如英國拿下印度當殖民地般,他也能拿下中國當成殖民地。

今年四月,南風初起,正是帆船可乘風北航的時候。奉巴達維雅總督顧恩之命,海狼雷爾生,率領了八艘荷蘭戰艦,與四艘英國戰艦,所組成的荷英聯軍;決心以強大的武力,在中國沿海取得通商口岸。不過其荷英艦隊的目標,並非是直接攻擊中國,迫使中國開放通商港口。畢竟中國雄據東方千年,是個強大的大國。而荷英艦隊,並未與中國直接交過手,亦不知中國軍力的虛實;難免有所顧忌。因此荷英聯合艦隊,是將奪取通商口岸的目標,對準葡萄牙人殖民地的澳門。「澳門」又稱香山澳,位於中國廣東省南方沿海。約百年前,葡萄牙人來到東方,佔據澳門欲與中國通商。厲行海禁政策的大明國,自是不允,但幾經驅離,卻無法將葡萄牙自澳門驅走。或因澳門只是一個沿海小地方,並無足輕重。最後大明國,索性睜隻眼閉隻眼,便任葡萄牙人佔據澳門,為其通商口岸。簡言之,葡萄牙人已在澳門,經營百年之久;不但有艦隊駐守港口,岸上的陸地更築有砲台。

六月盛夏。澳門外海,由海狼雷爾生所率的荷英聯合艦隊,共十二艘武力強大的戰艦,已兵臨城下。葡萄牙與西班牙,皆於百年前,率先展開大航海時代,屬舊的海權國家。但在美洲新大陸發現豐富的銀礦後,葡西兩國,便將重心漸移往美洲新大陸;自然原本在東方的勢力,便隨之減弱。而荷蘭與英國,這後起之秀的歐洲海權國家,來到東方後,為擴張其海上勢力,往往便也以強大的武力,奪取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或是劫掠其海船。亦即,對荷蘭與英國而言,以武力奪取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或是劫掠他們的貨船;乃是駕輕就熟之事。況且,此次海狼雷爾生,所率艦隊,乃是荷英聯合艦隊,十二艘武力最強大的戰艦。因此對雷爾生而言,此次前來奪取葡萄牙人的澳門殖民地,應是件水到渠成之事。就如同以往,荷蘭人從葡萄牙人的手中,亦奪取了不少的殖民地。而且據所得的軍情顯示,葡萄牙人在澳門,僅有約三百人的駐軍,以及四艘戰艦。而海狼雷爾生,所率的荷英聯合艦隊,共有戰艦十二艘,兵員一二千人。

雙方武力,相較之下。顯然葡萄牙人在澳門的武力;遠遠不如海狼雷爾生,所率的荷英聯合艦隊。對此,海狼雷爾生更是自信滿滿,對於奪取澳門,勢在必得。但任雷爾生想不到的是,此次在澳門與葡萄牙人的對陣,居然受到葡萄牙人的頑強的抵抗。兩軍對陣,重在一鼓作氣的士氣,而葡萄牙人雖是武力不及荷英聯合艦隊;但據岸而守,卻是先聲奪人。反觀海狼雷爾生,或因輕敵之故,輕忽了葡萄牙人,建造在澳門岸上高地的砲台威力;致使雙方才交戰,一艘荷蘭戰艦,卻竟意外被葡萄牙人的砲台擊沉。剛開戰,一艘戰艦即被葡萄牙人的砲台擊沉;自是使得荷英聯合艦隊,士氣大傷。爾後,荷英聯軍,縱是憑著強大的武力掩護為,派兵強行登岸做戰。然而葡萄牙人,因擊沉一艘荷蘭戰艦,士氣正旺;對於登岸的荷蘭軍隊,自是亦給予迎頭痛擊。導致荷蘭軍隊,登岸作戰,死傷更慘重。

荷軍登岸作戰的士兵中,短短幾日內,共有一百三十六人陣亡;受傷無法再作戰者,亦有一百二十六名。尚有四十餘名的荷蘭士兵,被葡萄牙人所俘虜。「一艘戰艦被擊沉,還有近三百名的士兵,傷亡或被俘」這對雷爾生而言,直是這一生中,從未遭遇過的慘敗與奇恥大辱。但情況更糟的是,英國艦隊,認為荷軍洩露軍情,以及雷爾生指揮作戰不力,才會導致作戰慘敗。因而英國艦隊,更憤而退出聯軍,逕自率四艘戰艦離去。當初雷爾生,信誓旦旦,說給他三艘戰船,他便能在中國沿海拿下殖民地。然而與葡萄牙人,在澳門一戰,不但損失一艘戰艦,還造成士兵死傷被俘,近三百人。可海狼雷爾生,卻還是無法將一個小小的澳門,從葡萄牙人的手中奪下。而英國盟軍的撤離,使得海狼雷爾生,想要攻下澳門,更加困難。「荷蘭東印度公司」四騎士之一的紅馬騎士─海狼雷爾生,向被視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戰神。然而經此澳門一役,可說卻是讓海狼雷爾生,一世英明,一夕之間顏面掃地。乃至敗戰之後,雷爾生因造成"荷蘭東印度公司"損失慘重,更不敢率船隊,返回巴達維雅。既無法奪下葡萄牙人的澳門殖民地,又不敢返回巴達維亞,正當雷爾生,不知何去何從。當時雷爾生身邊的一個副將,名叫高文律的,便向雷爾生建言,說:

「將軍此次率艦隊,前來中國沿海的主要目地,是要取得一個中國的通商口岸;以打破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對中國貨物的壟斷。今日,雖然我們無法奪下葡萄牙人的澳門,卻並不代表我們已經失敗。雖然英國盟軍,背信離去,但我們荷蘭艦隊的實力,武力仍然強大。....澳門的北方,位於中國沿海與福爾摩莎島之間,有一處漁夫群島;而此漁夫群島,亦屬中國的領土。1604年之時,韋麻郎將軍,就曾佔領漁夫群島,要求與中國通商。當時韋麻郎將軍,已經與中國官員有所協議,通商之事眼見就要成功。不料半途,卻殺出一個中國的海軍將領阻饒。聽說這中國的海軍將領,還集結了五十艘中國戰船,要來漁夫群島,圍攻韋麻郎將軍;這才迫使韋麻郎將軍,不得不從漁夫群島撤退。但現在情勢不同。當初韋麻郎將軍,只率三艘船來而已,便可輕易佔領漁夫群島,與中國周旋。而今我們的艦隊,現在還有七艘戰艦,武力不可同日而語,遠勝過當初韋麻郎將軍的艦隊。....所以將軍,與其受敗戰之辱,返回巴達維雅,受世人恥笑。那將軍,還不如率艦隊北上,佔領漁夫群島。一則,進可攻。佔領漁夫群島後,我們便可像韋麻郎將軍一樣,要求中國開放一個通商口岸給我們。而且這次我們艦隊的武力更強大,成功迫使中國給我們通商口岸的機會,當然也更大。二則,退可守。假如中國不願開放通商口岸給我們,那我們則可佔據漁夫群島,當成殖民地。畢竟這漁夫群島就在中國沿海,由中國港口出海的貨船,都得經過此地。所以只要有漁夫群島這個殖民地,也就等於我們可以在那裡,直接取得中國貨物。如此一來,將軍雖在澳門敗戰,但是卻仍然成功的,在中國沿海,取得能與中國通商的殖民地。...藉此亦可挽回將軍的顏面....」。....xx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