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沃野數千里,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而國可富,兵可強,進攻退守,真足與中國抗衡也。」─何斌獻圖鄭成功之言

 


「何斌,何許人也?」台灣人應該大多都知道,何斌就是那個1660年,帶著台灣地圖,潛逃到廈門,去獻給鄭成功的商人。並且他還稱「台灣沃土千里,實乃霸王之區」,力勸鄭成功出兵攻佔當時被荷蘭人殖民的台灣。然見諸歷史紀錄,對何斌的描述相當的少,而且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有志一同,都是把何斌定位在「奸商」的地位。譬若據江日昇的台灣外記所記載,何斌第一次出現,就是說到─「時有臺灣通事何斌者,因侵用揆一王銀二十餘萬,恐王清算...」簡單的說,就是何斌侵吞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二十幾萬兩的白銀,因為怕被抓到求償。所以他就帶著台灣地圖,潛逃到廈門去找鄭成功,力勸鄭成功率兵來打荷蘭人,好替他解圍。用現代人的白話講,就是所謂的「黑吃黑」。就是何斌侵吞了荷蘭人的二十萬兩白銀,怕被算帳,所以他就找了一個更大尾的,來把荷蘭人收拾掉,那他就沒事了!倘若如此,那何斌豈止是奸商,說他是一個極盡狡猾無恥的無賴,也不為過。但事實的真相,是否真是如此!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記載,確實也有何斌侵吞二十萬兩白銀之事。只不過時間上,卻與何斌獻圖給鄭成功的時間兜不攏,出現矛盾。因為何斌侵吞二十萬兩白銀,與被荷蘭法院判決,那是1659年到1660年的事。而且判的罪很輕,只要繳一點小錢就沒事。但何斌企圖引國姓爺率兵征台,以驅離荷蘭人,那卻是很早就開始籌畫的事。據史料記載,最遲應是1656年。因那一年有一場從西部而來的巨大颱風侵襲台灣,一夕的狂濤巨浪,將鹿耳門水道的荷蘭人炮台給摧毀。也是從鹿耳門的炮台被颱風摧毀後,何斌就開始派他的親信郭平,扮成了漁民,常常駕著小船往來鹿耳門水道,偷偷探測鹿耳門水道的水文深淺。後來鄭成功揮軍來台,得以繞過熱蘭遮成戍守的大員水道,直接從鹿耳門水道進入台窩灣內海,先佔領赤崁的內陸,佔據絕對優勢。這也可謂,全是何斌的功勞。而且何斌暗中探測的,應該也不只是鹿耳門水道的水文。而是包括整個台窩灣內海,與熱蘭遮城前方的大員水道。因為在那場大颱風之後,據荷蘭東印度公司記載,台窩灣內海就頻頻出現異相。有士兵在黎明初起之時,看見內海出現了美人魚,人魚的一頭長髮還在晨曦照耀下閃爍著金色光芒。而且還不只出現一次。也有士兵看見大員水道,像是有人落海在海中載浮載沉,但大家出去找了半天卻都找不到人。

明朝的時候,中國男人都是留長髮的。可以想見,當何斌派他的親信,趁著黎明初起,在內海探測水深,浮出水面呼吸之時。這很可能就成了荷蘭士兵看見的,所謂的美人魚。而在大員水道載浮載沉的人,很有可能其實也是何斌派去探測水深的間諜。所以史料記載,何斌因侵吞荷蘭人二十萬兩白銀,所以攜家帶眷潛逃,前去投靠鄭成功。這個說法,根本說不通。因為鹿耳門的炮台被颱風摧毀後,光是探測鹿耳門水道與內海的水文,何斌當就已經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籌畫。豈是侵吞二十萬白銀,怕東窗事發,一朝一夕捲款潛逃,前去投靠鄭成功,這樣的說法可以說得通。且再說,何斌為何會侵吞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二十萬兩白銀?這事,又得從1658年,揆一派何斌前往廈門,與國姓爺商談解除禁運說起。
起因是1652年,鄭成功為了籌措軍費,所以派貨船到南洋的安南、麻六甲、巨港...等地販運。但荷蘭東印度公司認為國姓爺侵犯了的地盤,所以扣押了中國貨船。於是鄭成功為了報復荷蘭人,就禁止中國的貨船前往台灣。荷蘭東印度公司佔據台灣的目的,就是要與中國通商,一旦中國貨船不能來台灣,自然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營,造成嚴重的傷害。1657年揆一接任總督後,為了解決這個嚴重問題,隔年1658年,即派何斌為代表,前往廈門與國姓爺協商解除禁運。而何斌到廈門後,為達解除禁運的目的,就允諾國姓爺,每年將會從台灣,送來十萬支箭、一千石硫磺、在外加五千兩白銀,當歲貢。但這是何斌私下允諾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並不知情。總之,何斌達到了揆一交託的目的,國姓爺也允許中國貨船再到台灣。或許此次會面,何斌也就已呈上台灣地圖給國姓爺。但此時,因國姓爺一心準備北伐南京,所以並不把征台之事放在心上。 而何斌返台後,自然也得履行承諾,就是每年得在台灣造十萬支箭、提煉一千石硫磺,外加五千兩白銀,送到廈門去給國姓爺。但要造這些軍火與歲貢,錢從哪裡來?總不會是何斌自己掏腰包,自然得想辦法挖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公款。於是最後就造成了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二十萬兩白銀的虧空。
另外!1658年此事會面,國姓爺還交託了何斌一件事,那就是要何斌在台灣,替他收取中國貨船的船舶稅。

1658年,海澄叛降後,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幾全部淪入滿清之手。僅剩金門廈門二島的國姓爺,能掌控的港口已相當有限,更無法有效收稅。所以就委託何斌在台灣,替他中國貨船的收船舶稅。而何斌為何又有這個能耐,可以替國姓爺在台灣,徵收船舶稅?史料皆稱,何斌是荷蘭人的通譯,也就是荷蘭人的翻譯員。但事實上,何斌在台灣可是一個喊水會結凍的人物,不是通譯那麼簡單。至少他的第一個身分,就是台灣的首富。且說首富何斌的豪宅大院,就在熱蘭遮城東邊,大員市鎮的南碼頭邊,幾乎佔據了二條街之間的整個街區。而舉凡中國的貨船來到台灣,通過大員水道後,全都得泊靠在大員市鎮的南碼頭。無論大小各種貨物上岸,更都得經過何斌的市秤管理。因為何斌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市秤管理人」。也就是幾乎所有貨船來到台灣經商,都得由何斌管理。正因所有貨船來到台灣,貨物上岸都得經由何斌之手。所以國姓爺這也才會委託何斌,替他在台灣徵收中國貨船的船舶稅。文章至此,大家應也都已約略知道,何斌這個人有多複雜。真的是很像那種,所謂的雙面間諜。
但何斌不是雙面間諜。就算在荷蘭人的手下辦事,而荷蘭人也給了何斌所有的好處,與肥缺。包括「市秤管理人」這麼重要的職務。一般來說,按照荷蘭東印度公司其他殖民地的做法,「市秤管理員」的職位都得公開拍賣,給出價最高的商人取得。然而在台灣,東印度公司卻沒拍賣,而是直接就給了何斌。也讓何斌幾乎一手掌控台灣的貿易,而成了台灣的首富。但古怪的是,儘管荷蘭人給了何斌所有的好處與特權,讓他富可敵國。然而何斌不但不知感謝,反還總在荷蘭人的背後搞鬼;甚至多年籌畫密謀,一心要將荷蘭人從台灣驅離。何以如此?難道真的就是為了侵吞二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兩白銀,對何斌這個市秤管理人來說,只是個小數目。而且那二十萬兩白銀,都已經拿去製造軍火,送給國姓爺。
或者說,何斌認為國姓爺來到台灣後,可以讓他更富貴,賺更多錢?以何斌的聰明,當然知道這不可能。因為國姓爺治軍甚嚴,一切都是秉公處理,照章辦事。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像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樣,給了何斌所有的特權與肥缺。包括不管何斌犯了甚麼大罪,無論侵吞公款,還是替國姓爺在台灣征船舶稅...荷蘭東印度公司也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重重抬起,最後都輕輕的放下。似乎是連荷蘭東印度公司,都不敢太得罪何斌。所以筆者認為,除非有甚麼深仇大恨,或不共戴天之仇。否則何斌不可能寧願冒著自己擁有的一切,甚至冒著失去身家性命的危險,卻仍然一心想將荷蘭人從台灣驅離。基於這個觀點,筆者大膽推論,何斌之所以一心想將荷蘭人驅離台灣,當是與1650年,發生在台灣的農民起義與大屠殺有關。

1650年,居於麻豆社與蕭壟社的中國農民,因不堪荷蘭人迫害與剝削,在郭懷一的號召下,約五六千人,拿著扁擔與鋤頭,"竹蒿湊菜刀",去攻打赤崁的市政廳。最後被荷蘭的火槍隊與獵首族聯手,屠殺了約四千人。 其中獵首族厚賞之下,就砍了二千六百顆中國農民的人頭。麻豆社與蕭壟社的中國農民,基本上就是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抓捕來,地位低賤的農奴。而何斌是居住在大員市鎮,享受著所有特權的首富。二者之間,有何關聯?何以讓何斌就此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結下不共戴天之仇!這之間的糾結,或又得追溯到二十幾年前。也就是1624年。

1624年,尋求與中國通商的荷蘭艦隊,佔據澎湖築城,與大明國水師僵持。最後在日本平戶大海商李旦的居中斡旋之下,從澎湖,撤退到台灣。1625年,原本受李旦之委託,率領二八兄弟,在台灣笨港練兵的顏思齊。率領笨港弟兄,於諸羅山圍獵操兵之時,突然得了急病猝死。就此鄭芝龍受二八兄弟擁戴,登上統領之位。但顏思齊死後,笨港艦隊已然出現裂痕。先是楊祿楊策兄弟,不服鄭芝龍統領,而率其麾下部將,擅自前往廈門勾搭把總許心素,欲自立門戶。鄭芝龍位鞏固統領地位,不容叛離,即從笨港拔營而起,率三四萬大軍,返回中國東南沿海,欲追殺楊祿楊策與廈門把總許心素。最後在漳泉海商的斡旋之下,鄭芝龍接受大明朝廷的招撫,冊封三品游擊將軍。當然以鄭芝龍的奸巧,從笨港率大軍回中國,並接受招撫,應該本來就是他的計畫。因為自此,原本厲行海禁的大明國,整個東南沿海的通商權,就完全掌握在鄭芝龍一人的手中。然而鄭芝龍帶回中國的,只是笨港的艦隊。而在笨港,為了供應艦隊糧食,顏思齊尚以「三金一牛」的優厚條件,從漳泉招募了約四千流民與農民,前來開墾,建立了笨港十寨。但這笨港十寨的農民,因為是屯墾戶,不是士兵,所以並沒有跟著艦隊返回中國。有的看見艦隊走了,也跟著回去。但至少有兩千人,因為已經安家落戶,就繼續留在台灣。隔年,佔據台窩灣的荷蘭人,派兵北上,將笨港十寨二千多名的中國農民,押回台窩灣。並限制其居住在麻豆社、蕭壟社與目加溜社,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農奴。
簡而言之,麻豆社、蕭壟社的農民,原本都是來自笨港十寨,也算是笨港艦隊的弟兄。笨港艦隊返回大明國後,就成了鄭芝龍手下的鄭家軍。也就是後來,鄭成功抗清復明,二十萬鄭家軍的基礎。而這又與何斌有何關係?

何斌一個通譯,在台灣之所受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重視,甚至有若捧為上賓,得罪都不敢得罪。其實也並非起於何斌,而是來自何斌的父親何金定。而何金定又是何許人,可以有這樣的通天本領。要知,荷蘭人占據台灣,目的就是與中國通商。而要與中國通商,生殺大權就掌握在鄭芝龍一人的手裡。所以合理的推斷,何金定與鄭芝龍之間,必定有相當密切,甚至可以直達天聽的關係。回頭再看,鄭芝龍率艦隊返回大明國之時,與他結拜的二八兄弟,尚有多人都留在台灣笨港,並未返回大明。其中有一人,名叫何錦。所以筆者大膽推論,這個何錦,應該就是何金定,也就是何斌的父親。因為何錦與鄭芝龍是結拜兄弟,可能兩人的關係也比其他人密切。所以當荷蘭東印度公司想與中國通商,要打通鄭芝龍這個環節,留在台灣的何錦,就能立即為荷蘭人與鄭芝龍搭上線。又或者說,何錦就像是鄭芝龍派駐在台灣的代表。所以荷蘭人想與鄭芝龍做生意,就得罪都不敢得罪何錦。而且還必須把公司在台灣的肥缺與特權,都送給何錦何斌父子,以表達誠意。按照這個推論的話,那何以在台灣發生麻豆社、蕭壟社的農民大屠殺後,何斌就開始謀劃,且不惜代價的想驅離荷蘭人。一切的糾結,似乎到此也就豁然開朗。因為何斌,其實也是昔日笨港艦隊,與笨港十寨的弟兄。

海上兄弟,同生死,共患難;最重視的,就是對彼此的情義。何況集結漳泉海商的力量,在日本平戶大海商李旦號召下,於台灣笨港,由顏思齊組建的武裝船隊。其原本的目地,本就是漳泉海商的貨船,常在海上遭受到紅毛番的劫掠。且厲行海禁的大明國,視漳泉海商為海盜與通番奸民,不但不予保護保護,反還追剿。正是為了抗衡從西方來的海上強權的劫掠。迫於情勢,所以從日本國,到中國東南沿海,再到爪哇巴達維亞的河洛海商,這才會聯合起來,組建這支笨港艦隊。並由甲螺顏思齊,從日本招募沒雇主的武士與士兵,先到台灣為基礎,再從中國東南沿海,招募數萬流民來到台灣以練兵。而何斌從年少就隨父親何錦來到台灣笨港,耳濡目染之下,豈會不知自己的使命,就是要抗衡紅毛番的專橫。無奈形勢比人強,笨港艦隊被鄭芝龍帶回大明國,接受招撫。笨港十寨的屯墾弟兄,就此在台灣淪為荷蘭人的農奴。弟兄被迫替荷蘭人屯墾也就罷。1650年麻豆社、蕭壟社,笨港十寨的弟兄,被荷蘭人大屠殺。如此血海深仇,若是不報。只要何斌還有一點海上兄弟的血性,就算擁有再多的財富,恐怕一輩子也都要食不知味,寢食難安。這就可以說得通,何以就算荷蘭人給了何斌所有特權與優厚的待遇,讓其富可敵國,成為台灣的首富。但何斌卻仍不惜犧牲一切,就是要引國姓爺率兵來台灣,驅離荷蘭人的原因。因為國姓爺的艦隊,就是當年的笨港艦隊,而何斌就是要把當年的笨港艦隊,再帶回台灣。

1650年郭懷一率領的農民起義,何斌是否有在背後扮演角色,無法得知。但1656年,鹿耳門水道的炮台,被颶風摧毀後,何斌就開始積極布局,要將荷蘭人從台灣驅離。這就已可明確見諸史料。1658年,何斌受揆一委託,前往廈門找國姓爺,商談解除對台灣的禁運。也讓何斌有了第一次的機會,獻台灣海圖給國姓爺。但當時國姓爺,一心只記掛北伐南京,對征台並沒興趣。但就此,何斌也開始從台灣偷偷供應軍火、弓箭與歲銀,給國姓爺。並受國姓爺委託,替其在台灣收取中國貨船的船舶稅。1659年,東窗事發,何斌替國姓爺在台灣收取船舶稅,被不滿的海商,密告給荷蘭東印度公司。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察覺,何斌侵吞了公司二十萬兩白銀的公款,於是被荷蘭東印度公司解除市秤管理人的職務,並告上法院。同年,因國姓爺北伐南京失敗,撤軍回金廈,陷入困境。而在台灣,生性多疑的揆一,因認定國姓爺窮途末路之下,必定會攻打台灣。於是一方面,揆一不斷向巴達維亞要求派艦隊到台灣。另一方面,因認為在台灣的中國農民與商人,可能與國姓爺暗中勾結。所以揆一以通敵之名,大舉抓捕中國農民與商人,一年就抓了五百多人,除了抄沒財產,還將其關押監獄,嚴刑拷打逼供。怪的是,從台灣供應軍火給國姓爺,還替國姓爺在台灣收船舶稅,有通敵明顯罪證的何斌,卻是全身而退,並沒受到拘捕。而且侵吞荷蘭東印度公司二十萬兩白銀的重罪,經法院判決,何斌也只需繳交一點罰款就沒事。
更怪的是,166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部,派了范德蘭率十二艘船的艦隊,來到台灣。因為范德蘭認為國姓爺,根本不會攻打台灣,於是天天與揆一爭吵,要帶艦隊離開。最後的解決之道,就是范德蘭與揆一都同意,要派人到廈門,直接去詢問國姓爺會不會攻打台灣。於是各種通敵證據確鑿的何斌,竟然又被揆一委託,率領三艘荷蘭艦隊,前往廈門會見國姓爺。唯一的解釋,可能在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只有像何斌這種有特殊關係的人,才有辦法可以見到國姓爺。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不但不敢得罪何斌,而且還得處處倚重。只不過何斌這一去廈門,對荷蘭東印度公司而言,自然就是「請鬼拿藥單」。有此天賜良機,再到廈門,何斌自然又是藉機向國姓爺獻圖,力諫國姓爺東征台灣。也是天意如此!值此之時,國姓爺困守金廈二島,大軍糧餉無著,正是坐困愁城,無路可走。於是何斌向國姓爺諫說─
「臺灣沃野數千里,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而國可富,兵可強,進攻退守,真足與中國抗衡也。」

鄭家軍的老將中,不乏有人熟悉台灣,更知荷蘭人在進入台窩灣的大員水道旁,建了一座紅毛城,城上砲台眾多。且以荷蘭人銅製火炮之威猛,若想經過大員水道,就算再多的船艦,也必定都會其火砲轟沉。因此當國姓爺,向眾將官提起要東征台灣,老將多是力諫不可。然而何斌長年探測鹿耳門水道的水文,知道原本水淺無法航船的鹿耳門水道,甚麼季節、甚麼時候會有大潮。屆時連大船都可經過。所以何斌不但給國姓爺的獻圖,還告訴國姓爺他可帶領艦隊,避開荷蘭紅毛城戍守的大員水道。而從鹿耳門水道進入台窩灣內海,讓荷蘭人出其不意,直接佔領內陸。如此一來,戍守大員水道的熱蘭遮城就成一座孤城,勢必三五日內就會投降。「三五日內,就能佔領沃野千里的台灣,一舉解決鄭家軍糧餉短缺的問題!」這對坐困愁城的國姓爺而言,自然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就此國姓爺力排眾議,決定親自率兵東征台灣。然就怕荷蘭人起疑,有了戒心。時為1660年九月。於是是國姓爺向來廈門的荷蘭人,佯稱說:「我正在跟強大的滿清作戰。對台灣那座只有長滿雜草的小島沒興趣!」且仍命何斌,跟著荷蘭艦隊返回台灣。但國姓爺囑託何斌,返回台灣後,只要發現荷蘭艦隊離開。那就得立刻前來廈門通報。好讓他率兵前往台灣,殺個讓荷蘭人出其不意,措手不及。於是何斌又返回了台灣。

1661年,約農曆年前後,因何斌說─「國姓爺對台灣這座長滿雜草的小島沒興趣」。於是范德蘭率領荷蘭艦隊,離開台灣。荷蘭艦隊既走。正月十五元宵節。何斌在他的豪宅大院,張燈結綵,大開宴會,並邀請了所有在台灣上得檯面的荷蘭官員,前來他首富的豪宅,參加宴會,共賞中國花燈。正當眾荷蘭官員、杯觥交錯,酒酣耳熱,欣賞著滿院琳瑯滿目的中國花燈。此時做為主人的何斌,卻是藉口內急,趁機尿遁,跑到了南岸碼頭,跳上親信早已準備好的帆船。眾荷蘭官員都還沒察覺之際,何斌已然乘船逃離台灣,直奔廈門去向國姓爺通風報信。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國姓爺率領二萬五千大軍,渡過黑水溝,直驅台灣。


「國姓爺率兵征台,將荷蘭人從台灣驅離」這幕歷史大戲中,倘若國姓爺是第一男主角。那這幕戲背後的大導演與總策劃人,則非何斌莫屬。荷蘭東印度公司,於十七世紀初到中葉,乃是當時世界霸權,壟斷世界三分之二的海運。其強大不言可喻,有若今日之美國。但何斌一人,卻竟將荷蘭東印度公司,玩弄於掌股之間。照理說,一個深為首富之人,當都是相當愛惜自己的性命與身家財產。然而何斌,這個第一任台灣首富,與荷蘭人的交手,幾乎卻是屢屢在玩命。其膽大心細,足智多謀,更是讓人看得驚心動魄。而其驅離荷蘭人的意志之堅決,不計代價,與處變不驚的態度,亦讓人為之折服。整個局勢的變化,幾也都是照著何斌的劇本走,一切都在何斌掌握之中。倘若將何斌這號人物,放諸於中國歷史上,筆者認為他的角色,當與漢朝的張良,三國的諸葛亮,或是明朝的劉伯溫,可相提並論。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何斌留在歷史的定位,居然卻只是一個讓人看不起的「奸商」。顯然其歷史地位,嚴重被低估。

荷蘭人視何斌為奸商,或是忘恩負義的無賴,當然合情合理。因為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觀點而言,何斌確實就是吃裡扒外,"養老鼠咬布袋"。而清朝的江日昇,所編寫的台灣外記,其對何斌的描述,自然也只是大陸的史觀。當時的歷史背景,大明國厲行海禁,對於出海經商的商人,皆稱為通番奸民。至滿清建政後,對於台灣島上的那一批,誓死抗清的大明朝遺民,自然也不會有甚麼正面觀點。而何斌那個年代,在台灣的中國人,更多為不識之無二字的農民,也無人可為何斌留下紀錄與辯解。於是乎,理所當然,何斌最後留在歷史的地位,就只有來自荷蘭史觀的「無賴」,與大陸史觀的「奸商」。比較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台灣人慣於崇洋媚外,往往更把西方的觀點,當作真理。於是近年來,不但國姓爺飽受所謂「殖民台灣」的批判。況是何斌這種不起眼的人物,更往往被忽視,不然就是用西方的觀點,認為他是個狡猾的無賴。恰有如荷蘭人視台灣的農民,都是沒有文明的野蠻人。所以他們的傳教士用羅馬拼音,將河洛話寫成羅馬拼音字的聖經,用來向台灣農民傳教。結果三百多年後的台灣,一大群的台獨分子,竟高聲主張,聲稱台灣應要用「台羅拼音字」,來取代中國的漢字,作為台灣的官方文字。 行筆至此,不禁讓人感嘆!倘若河洛人的子孫愚昧如此,豈又能期待他們給自己的河洛人祖先,有甚麼比較公允的歷史定位。

 

1661年四月一日。鄭家軍在何斌的帶領下,進入鹿耳門水道,艦隊左彎右拐繞行水道,順利進入台窩灣內海。第一批軍隊登岸麻豆社的油車店碼頭,應是前提督馬信所率的陝西騎兵,百匹戰馬在岸邊搖頭擺尾。由熱蘭遮城瞭望,更可見麻豆社的農民齊聚岸邊,歡天喜地,壺漿迎師。更有農民牽著一輛輛的牛車,滿載弓箭與刀械,送給鄭家軍。要知荷蘭統治下的台灣,未免造反,所以中國農民是嚴禁不准擁有刀械。那這些一車一車的弓箭與刀械又是從何而來?而且這些中國農民,似乎也早就知道甚麼時候,國姓爺將率軍抵達台灣。所以早就準備好這些弓箭與刀械,要送給鄭家軍。顯而易見,為了將荷蘭人從台灣驅離,何斌不但對國姓爺做工作。同時在台灣,他應也與麻豆、蕭壟的農民,早有暗中串聯,做足了準備工作。所以史稱─何斌因侵吞揆一二十萬兩白銀,怕被追究,所以潛逃到廈門投靠國姓爺。還有如臨時起意般,奸詐的叫國姓爺率兵來攻打台灣。對於這個說法,筆者深感,簡直偏頗與荒謬,完全沒去探討背後的前因後果與來龍去脈。

2020.11.24~~鰲峰筆於鎮平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