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兩虎相鬥~死的都是老百姓

 

『藩主啊!這也正是我擔心。我大明今已無寸土,個個邊疆彈丸小國,昔日受我天朝德澤,不但知恩不報,反是再目中無人。連一個小小安南國,就敢對我天朝的使臣,如此刁難。永曆帝避走到了緬甸國,緬甸國遠在一方,又是藩主威勢所不能及。微臣就怕那緬甸國的國王,若是如安南國一般,那豈不要讓永曆帝,龍遊淺灘而受辱!』氣氛已然凝重的側廳中,眾人聽了徐孚遠這翻話後,更是個個面色黯然,鴉雀無聲;唯聽得屋外凜冽寒風陣陣呼號。國姓爺沉吟良久,終是開了口嘆說:

『徐大人!不瞞您說,我也正有一件大事要告訴你。數月之前,我與眾文武大臣已經議定。待時機成熟,擇日,本藩就將率兵東征台灣。準備將佔據台灣的荷蘭人驅離,並將以台灣做為我軍,繼續抗清復明的生聚教訓之地!所以雖知徐大人,奔波於西南辛苦。但本藩還是想勞請徐大人,再走一趟西南,向永曆帝告知這件大事。且請徐大人勸說永曆帝移駕台灣。如此一來,當也可免於受辱於緬甸國之憂!不知徐大人,是否願意再為本藩走這一趟西南?』

 

「台灣乃海上化外之島,遠隔中國千里汪洋。國姓爺要東征台灣,難道是因恢復大明已無望。所以國姓爺打算偏安海外,不再抗清!」聽得國姓爺,突然說要東征台灣,徐孚遠一時愕然。見其猶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張嘴張的大大的,久久合不攏。待回過了神,卻是一臉惶恐至極,涕淚橫流哭說:『藩主啊!萬萬不可啊!藩主要率軍東征台灣!難不成是要棄我大明江山而去,置我漢室衣冠於不顧,卻要偏安於海外嗎?這~~這~~就算我還有命再到西南,卻要我如何向永曆帝交代啊!』對於徐孚遠的疑慮,國姓爺也早在意料。即將廳內眾文武官員,先辭退,獨留下了徐孚遠。待廳內文武官員都走後,國姓爺驟然萎坐太師椅上,眉頭深鎖。即開口對徐孚遠說:『徐大人!你從西南取道而回,有聽到五省遷界的事嗎?』徐孚遠回答:『稟藩主,雖沒親見,但有聽說。所以微臣才不敢從廣東返回,而取道安南國。』

 

『唉!這就是了!五省遷界,千古以來,何曾聽過這樣的事!』海疆百姓因遷界,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萬里哀號的哭泣聲,猶如隨著呼號的北風也在王府嗚咽。國姓爺並非鐵石心腸,知沿海百姓如此受苦受難,續又嘆說:

『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到廣東,海疆超過萬里,沿海百姓何止百萬。滿清偽朝,為了防我恢復漢室江山,居然下令沿海五省百姓遷界。萬里海疆,大挖界溝,大建界牆,強行將沿海居民後撤三十里,遷於界牆之內。就此五省海疆,良田盡成荒地,屋舍盡成廢墟。更苦的是那些被迫遷界的百姓。遷入界牆之內,農民失去了土地,漁民無法再捕魚,商人失去了店鋪...何以為生?說到底,那滿清偽朝,不顧五省百姓生死與生計,將其遷界的目地,無非就是要斷我軍的糧餉來源。而這偽朝的焦土政策,確實也讓我陷入了困境。現今大軍坐困金廈二島,糧餉日缺。五月之時,李率泰率三省水師,大舉襲擊金廈,雖已被擊退。然就怕偽朝再興大軍來犯,屆時我軍已無糧無餉,又如何能再與其相抗。為謀抗清復明一線生機,所以我才斷然決定要東征台灣。台灣沃土千里,養百萬兵馬也不成問題。若能據台灣,則對我軍而言,乃進可攻,退可守。並非是想偏安於海外!』

 

「國姓好死不死,留著這個長尾星,在此害人!」數月前,議定要攻取台灣後,國姓爺外出聽「背後語」以判吉凶。沒想到聽到的第一句話,居然是一家破人亡的老婦人,不但罵國姓爺是掃把星,又咒國姓爺死。這件事,幾個月來也一直盤繞在國姓爺的腦海。畢竟十幾年的征戰,自興兵抗清以來,東南沿海百姓,確實也都已苦不堪言。就說那「同安血流溝」的慘劇,一個同安縣,先被清兵入泉州攻陷,縣城的百姓已被殺過一回。爾後,國姓爺興兵抗清,率兵收復同安城,縣城的鄉勇被迫與鄭家軍作戰,同樣也死傷無數。繼之,滿清為了恢復同安縣,又派三大人率十幾萬大軍圍攻。乃至因鄭家軍守將堅不肯降,使得佟鼐、李率泰,陳錦滿清三大人,憤而屠城,將舉城百姓無論男女老幼,盡皆屠戮。

百姓何辜!說來,不過就是夾在兩軍交戰之間,無論誰勝誰負,誰來誰去,百姓卻都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而「同安血流溝」也只是個開始。爾後十數年,一場又一場鄭家軍與清兵的征戰,整個東南沿海,殺得昏天地暗。甚至屠城的,也不止是清兵,包括鄭家軍也曾以屠城來恫嚇百姓。

 

「戰爭何其殘酷!咒我國姓死的,又何止是廈門的老婦!怕是整個東南沿海,百姓哀號遍野,人人無不都在咒罵我國姓啊!」延平王府外,陣陣北風淒厲,宛如無數的冤魂鬼哭神號。雖說滿清朝廷遷界,是荼毒百姓,但國姓爺何嘗不明白,自己興兵抗清十幾年,不也是同樣草菅人命。且也不止東南沿海,去年國姓爺北伐南京,長江南北岸有四府三州二十四縣,皆剪辮向投誠反清。慘的是,國姓爺兵敗南京之後,這長江南北岸的四府三州二十四縣官民,幾就開始被滿清朝廷究責與大肆殺戮。一年下來,被滿清朝廷究責而砍下的人頭,幾都可以堆成一座山。「縱然我一心想中興大明,驅除韃虜。但在沿海百姓,與江南百姓的眼中,是否我卻是與李成棟一般,都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妖孽!」但聽得屋外有如無數冤魂鬼哭神號的風聲,剎那間國姓爺的腦海裡,不知怎的竟浮現這樣的念頭。縱然只是剎那間,一閃即逝,然就在那電光石火的剎那間。國姓爺卻猶如置在船舷邊,正踏出要往碼頭木棧道的一步,陡然間腳下的木板卻突然被抽掉。就是那剎那間,恍如腳下一個睬空,整個人忽踩不到地的往下墜落。且是一直往下墜落,不斷的到無底深淵。

 

「為什麼!我會拿我自己跟李成棟做比較?李成棟這個大奸大惡之賊,只是見風轉舵,為圖功祿,剪辮反清!國難當前,或正是用人之時。當時永曆帝也是逼不得已,才冊封了李成棟為惠國公。然此奸賊,不但曾效力清奴,屠戮百姓。甚且為了博滿人歡欣,還殺了隆武、紹武二帝。居然也位高權重,實是讓人難以吞下這口。而我怎竟拿我自己跟他比!」剎那之間的時間卻恍如無限的長,國姓爺只覺腦子一片天旋地轉,恍若不斷往無底深淵墜落。因為李成棟可說是國姓爺,畢生最痛恨的人之一。且李成凍也就是那個清兵渡過長江後,率兵屠戮嘉定城;且是三進三出,三屠嘉定。如此血腥屠夫,後來永曆二年,卻突然剪辮反清,還受永曆帝冊封為公爵。但令國姓爺不解的是,為何剎那間,他居然會拿自己跟李成棟這個屠夫做比較!但想及此,國姓爺已是一身冷汗,陡然兩眼瞪大,更有如看見了世間最恐怖的事。耳邊北風淒厲的聲音,更直有如無數冤魂呼喊。『有鷗汀,無國姓!』『有鷗汀,無國姓!』...

 

「鷗汀」在廣東潮州,乃是一個土樓村寨。廣東潮州有許多的土樓村寨,國姓爺永遠也忘不了,永曆三年,他奉永曆帝的詔書,進兵廣東。而就在潮州,那就是他感覺自己與李成棟,越來越接近的開始。...xxx

 

 

明永曆三年春。且說那年,同安城失陷後,鄭成功由金門返回銅山島,佈軍於羅安嶺與盤陀嶺,並即親自統兵入詔安;準備進兵廣東潮州。兵進潮州前,鄭成功並於詔安,寫了一封信,命楊乾生帶去給滿清潮州總兵郝尚久。正是去年廣東,突然發生了一件讓人出乎意料的大事。即滿清兩廣提督李成棟,突然發動兵變,挾持兩廣總督佟養甲,棄清投明。隨之,滿清江西提督金聲桓與副將王得仁,得知李成棟剪辮反清後,即也跟著剪辮反清,並共尊永曆帝為正朔。使得東南與西南,一時反清復明的聲勢大漲。當時人在廣西桂林的永曆帝,獲知李成棟率兵投誠反清,喜不自勝,忙命兵部監局鑄印,冊封李成棟為惠國公、佟養甲為襄平伯。且又封江西提督金聲桓豫國公、王得仁為建武侯。

 

兩廣提督李成棟既剪辮反清,隨後永曆帝在李成棟的敦請下,即也由廣西桂林重返廣東肇慶。就此李成棟成了永曆帝跟前最倚重的將領。但李成棟何許人也?說起李成棟,或許也只有吳三桂這等引清兵入關的大漢奸,才會對他豎起大拇指。因為李成棟這個人叛變的次數,可比吳三桂還多得多。要把話說從頭,那就得從闖王李自成,率五十萬大軍攻陷北京紫禁城,逼迫崇禎帝在煤山吊死說起。當時的李成棟,就是闖王李自成手下的部將。由此可說李成棟就是滅了大明的元凶之一。然守山關的吳三桂,一怒為紅顏,為聲討李自成,引清兵入關後。李成棟卻即降了清,還受封吳淞總兵。更另人可恨的是,清兵渡江,攻陷楊州後,下了薙髮令。當時嘉定人憤恨不平,不肯薙髮,更有個叫侯峒曾的鄉紳,舉旗反清,號召百姓堅守嘉定城。而那初為總兵李成棟,為了邀功取悅滿清朝廷,即率五千兵士前來攻打嘉定。因嘉定守城不降的,多為平民百姓,怎敵得過李成棟。於是嘉定城,就在隆隆砲聲中,三五天即被李成棟攻破。

 

「清兵入城,家至戶到,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草從棘,必用長槍亂攪...」「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嘉定城破,李成棟猶不知足,又或為向滿清朝廷表忠,其居然命士兵屠城。城中老弱婦孺一個都不放過,不但擄掠財貨,婦女的手腳更被用長釘釘在木板上,再任由清兵姦淫;光一天,就有三萬人遇害。使得整個嘉定城,屍骸遍佈,慘絕人寰,有如煉獄。史稱「嘉定屠城」。但這還不夠,李成棟的軍隊離開後,約三五天。一個叫朱瑛的義士,又集結了二千多人,殲滅了李成棟留在城中駐守的一支軍隊。於是李成棟獲報後,又率兵返嘉定城,再次展開屠城以為報復。一夜屍骸堆積如山,再放火焚燒。史稱「嘉定二屠」。嘉定經過兩次屠城,卻尚未脫離苦難。因二十多天後,一個名叫吳之番的義士又號召數百鄉勇反清,殺得城中的清兵潰逃出城。李成棟獲報,再次率兵返回嘉定城,不但將吳之番的數百鄉勇,殺得一個不剩。卻還不知足,竟又下令士兵屠城,殺了二萬多人。史稱「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後,李成棟果獲得滿清朝廷的賞識,立即對他官加三級,搖身一變成了江南巡撫。但這也僅是李成棟,這個趁著亂世崛起的梟雄,開創豐功偉業的開始。清兵攻陷南京,福王弘光帝被殺。唐王隆武帝隨即在福州,登基為帝。鄭芝龍被滿清貝勒誘騙到北京軟禁後,李成棟即受命,進兵福建。隆武帝從福州出逃,最後在汀州被李成棟的追兵追上。就此喪命於李成棟之手。隆武帝死後,其弟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登基為帝,年號紹武,是為紹武帝。是年,同時李成棟也受命兵進廣東。該年十二月,紹武帝在接市間買書,不慎被李成棟偵知,即親率派騎兵,埋伏追殺。使得紹武帝終也命喪李成棟之手。因李成棟一個人,就殺了隆武帝與紹武帝二個大明皇帝,更使其名噪一時。滿清朝廷,更冊封其為兩廣提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