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謝俊 來源:廈門網]
 
探索者

    

近日,顏思齊故里海滄青礁村顏氏宗親向台灣有關宗親發出了兩岸顏氏同修族譜的倡議。這次青礁顏氏重修族譜有一項特別的內容,就是要讓兩岸共尊的開臺王顏思齊回歸本族,因為這是一段歷經數百年曆史的因緣際會。為此,我們特地走訪了青礁村……

    ■
 劉春德 盧志明  

    
一條通向台灣的河流       

    
海滄區的青礁村是一個被現代建築包圍的村落,在村旁有一條迂迴曲折的河,此河現名江東水利,是九龍江的支流。它蜿蜒輾轉,緩緩流淌,村裏的顏在強老人說,這條彎彎曲曲的河匯入九龍江後通向大海。據說早時這條河的河面要比現在寬闊,大大小小的船隻往來穿梭,這條綿延不息的河流曾經是青礁村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老人告訴我們顏思齊當年就是乘船沿著這條河前往台灣,成為開臺第一人的。

    
我們站在這如生命般流淌不息的河流邊上,看到村民在河上架設木橋,河岸上種滿蔬菜瓜果,很難想像當年的驚濤駭浪。在和村民 顏有能 先生閒聊時得知,現在村中仍有人熱衷於和海洋打交道,早年村中的青壯年可謂個個熟知水性。特殊的地理造就了一方人文,可想當年,正是這條通向大海的河流造就了顏思齊的不畏艱難,勇於冒險的海洋開拓精神。他不安於天命,敢於冒險追求,駕船出海,幾次險些喪命,但矢志不移。他在大海的荒島上為了活下去與大自然頑強搏鬥,在海上遇到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最後前往台灣,在那裏開疆破土。

    
村裏至今流傳著一個與顏思齊有關的傳說,據說顏思齊長相斯文,但性格堅強,愛憎分明,從小就喜歡在河海裏出沒,練就了一身好水性。他曾經因打抱不平而殺了惡人,官府前來拘捕,把他住宅圍住,傳說他家的後墻是沿著河岸建起的,墻上有扇窗,他急中生智從後墻的窗口跳入河裏,在河底潛了很長的一段距離才找到了船,從此開始了海上流亡生涯,並踏上開拓台灣的征程。村裏老人頗有感觸地說,這條河歷史上可是條通向台灣的河啊!

    
一座沒有顏思齊牌位的家廟    

    
溯河而上,不遠處便是風格古樸,卻又氣勢恢宏的顏氏家廟——崇恩堂。崇恩堂是一處曾經顯赫、閱盡滄桑的建築,我們親眼目睹了它的氣宇軒昂。這幢佔地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築,規模浩大、造型典雅,雖歷經幾百年歲月洗禮,仍不失其蔚為壯觀的氣勢。門前的兩個綵燈上各自書寫著一個大大的字,高過膝蓋的家廟門檻,對開的兩扇紅門,門前的石鼓,足見顏氏祖上位居高官,地位顯赫。進到裏面,更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猜想不虛。祖孫冢宰,父子卿相的對聯尤為引人注目,家廟裏的老人給我們講,宋代青礁顏氏共出了18位進士,極盛一時,縉紳輩出,堪稱世家望族。這些光耀門楣的人都會在家廟中有一席之地,難怪有這麼大的口氣,好一個卿相之家!

    
其實這座家廟歷經多次重修,在家廟的碑記上還清晰地記載著嘉慶二十年青礁村顏氏重修崇恩堂時,身處台灣的顏氏宗親踴躍捐款的事情。我們看到了刻在墻上的《顏氏家廟重修記》赫然寫著:台灣諸孫子合捐銀二百四十二大圓。這表現了在台灣的顏氏宗親對親族故土的深深眷戀和認祖歸宗之意。

    
在顏氏家廟裏供奉著自青礁顏氏肇基始祖以下十幾代先人的牌位,但是卻沒有本篇主人公開臺王”——顏思齊的一席之地,這不禁使我們心生疑竇。村裏的長者為我們講述了顏氏家族史,逐漸道出了個中的原由。青礁顏氏的肇基始祖是顏慥,顏思齊正是他的裔孫。當年由於顏思齊殺死惡人,自己成了官府通緝的要犯,所以他死後,沒有人敢將他的牌位放入家廟中供奉,因為按照當時的律法這是要滅九族、滿門抄斬的。

    
在海峽對岸的台灣,顏思齊受到了百姓的敬仰,被 尊稱為開臺聖王,人們為他著書立傳,流芳百世。青礁村顏氏家族正準備重新修訂族譜,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還顏思齊以公正的歷史定位,將他的名字鄭重地寫入族譜,並且將他的牌位安放入顏氏家廟。

    
一群慎終追遠的族人     

    
長期來,青礁村關於顏思齊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一位顏氏長者欣喜地告訴我們,他們獲悉台灣的顏氏宗親也正準備重修顏氏族譜,這不只是一種歷史的巧合,而是表達了兩岸顏氏同胞一個共同的美好心願。因此,他們已通過種種途徑與台灣的顏氏宗親取得聯繫,共同續修顏氏族譜。 

    
青礁村的人還告訴我們,在台灣的顏氏宗親以各種方式錶達著對顏思齊的敬仰之情。青礁村的長者給我們看的那份有海外顏氏宗親贈送的資料中,有一段從台北市顏氏宗親會出版的《復聖顏子2493週年誕辰紀念集》、《台灣顏氏世系考》中整理出來的材料,明確記載著青礁始祖顏造衍派在台灣各地的分佈情況,大致上台中的大甲、清水、沙鹿、梧樓,彰化市北斗鎮、埔鹽鄉,嘉義縣北港鎮,台南縣新營鎮各地,台南縣下營鄉是顏氏聚族而居的地方。他們都奉顏思齊為開拓台灣的第一人,並鐫刻了 顏思齊 先生開拓台灣登陸紀念碑;資料中還有兩張思齊閣懷笨樓的照片,分別標示著在台灣新港的媽祖廟前建有這兩座五層高的建築。這些建築物早已成為後人憑吊顏思齊的勝地。對於顏思齊當年殺人的那段公案,台灣的顏氏宗親業已還歷史以公正,不但在其所修的顏氏宗親族譜中,赫然寫上了顏思齊的名字,而且歷史學家連橫所著《台灣通史》為台灣歷史人物所作之傳,以思齊為首。這些都突出體現了在臺的顏氏宗親對他的開臺事跡的認可與敬仰之情。

    
臺廈顏氏本是同根,幾百年來一直沒有間斷過往來。即使他們身處異鄉,仍然掛念著故土,因為他們的根在青礁村。在與青礁村有深遠淵源關係的青礁慈濟宮墻上有不少台灣顏氏宗親來此地祭祀的照片,而在宮中捐獻花名冊上也赫然刻著很多台灣顏氏宗親的名字。據宮裏的老人講,近年來台灣的顏氏宗親多次來大陸尋根祭祖,他們都會到青礁村顏氏家廟——崇恩堂祭祀,在那裏追宗認祖。

    
顏氏家廟故事多

    
今日青礁村

鳴謝海滄區委報道組、青礁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