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武藏自畫像



西元1612年,日本國慶長年間,德川幕府年代,九州平戶島。島嶼西邊的荒涼海岸,暗夜的烏雲,有如數百年戰亂下的枉死冤魂聚集,鬼魅飄蕩般的漫天籠罩;而此時,幽黑山形下的一塊海邊巨岩上,但見坐著一個有如岩石般不動的人影。午夜的黑色海潮,漸漲漸高的拍打海岸,洶湧波濤看似幾要漲到那人影的腳下,且魑魅魍魎般伸著爪子,要將那人影攫入海中。浪水捲入岩縫的滔滔聲響,恰似無數無法超渡的亡魂呼嚎,縱然在如此惡夜的駭人海邊;不過卻見那人影,卻依然動也不動,狀若沉思的端坐海邊岩石上。「我宮本武藏,今年已二十九歲。自十三歲,初次與"新當流"的有馬喜兵衛,決鬥,戰勝。十六歲,擊敗"但馬國"剛強的兵法家秋山。二十一歲赴京都,與來自各國的兵法家交手。至今已決鬥六十場,從未敗過。尤其今年五月,在嚴流島,與當今日本國的第一武士"佐佐木小次郎"決鬥,我亦以一柄木劍,戰勝他的嚴流派劍術。只不過,我縱然打敗了天下的劍士,再沒敵手,可為什麼我內心中,卻絲毫感覺不到絲毫的滿足與歡樂?」暗夜的海邊,如岩石端坐的人影,其臉龐在隱約的月影映照下,看似堅毅,卻難掩苦悶;而這人,原來,正是被稱為當今日本國,第一劍士的宮本武藏。宮本武藏,本姓藤原,正是藤原大應的姪子。不過,因他的父親,過繼給新勉家,所以宮本武藏,名叫新勉武藏。由於宮本武藏,自小居住於宮本村,後來與人決鬥,都自稱說是「來自宮本村的武藏」。因此成名後,便以宮本武藏之名,廣為人知。宮本武藏,原本就是出身武士家庭,自幼便由他的父親"新免無二齋",教他劍術。雖說,宮本武藏,未曾拜於名門流派學劍,但其悟性極高,十三歲那年,與"新當流派"的"有馬喜兵衛"決鬥,便將打敗。乃至十六歲,更再次擊敗"但馬國",著名的兵法家秋山,自此宮本武藏,便以成為武士自詡。

宮本武藏十七歲那年,正巧遇上了德川家康率領的十萬東軍、與豐臣家舊臣率領的十萬西軍,於關原展開生死大戰。由於宮本武藏的家族,原本就是屬於,效忠西軍"宇喜多家"的武士;因而,一心想成為武士的宮本武藏,自也毅然決然,以十七歲之齡,追隨"宇喜多家"上戰場。無奈,關原大戰後,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大獲全勝,而豐臣家舊臣率領的西軍,則兵敗如山倒。自此,西軍的大名及武士,於戰場敗逃,盡皆如鳥獸散,且就算逃過刀下亡魂的,也都淪落成了浪人。戰後,宮本武藏及家族,所效忠的西軍"宇喜多家"既被滅。自此,宮本武藏的新勉家、及藤原家族,自也都成了沒了雇主的浪人;不過,年少的宮本武藏,並不甘自己成為武士的夢想,就此破滅。因此,當藤原家為避難,遷居九州的平戶島,而宮本武藏,自此便告別其家族,獨自在外流浪;且四處尋找知名的武士決鬥,想以其劍術,揚名於天下。二十一歲,宮本武藏,浪跡到皇城京都。「京都」是繁華的皇城所在,自有來自全天下各諸侯國的武士聚集。於是二十一歲,至二十八歲,七年期間,宮本武藏便在京都城,與來自天下的武士決鬥。及至二十八歲,宮本武藏,已參與五十九場的決鬥,且五十九場全勝,未曾敗戰;至此宮本武藏,可說已成揚名天下的劍士。正是二十八歲那年,宮本武藏,接獲號稱日本國第一劍士,嚴流派劍宗創始人,細川家家臣"佐佐木小次郎"的戰書。雖說,宮本武藏,接獲日本國第一劍士的戰書,而這也正是,武士決鬥的無上榮耀。只不過,宮本武藏,歷經五十九場決鬥後,卻對自己,身為武士,需在不斷的決鬥中;以奪取他人性命,來証明自己的劍術,開始感到疑惑。「十幾年來的決鬥,已經讓我感覺到疲憊與厭倦。甚至這十幾年來,我竟無一夜能安睡。而且我也知道,縱然我決鬥六十場從未敗過,可是有些名門流派的劍士,卻仍看不起我的劍術。甚至認為,我自創的"二天一流"草莽劍術,不夠光明正大。而我~難道真就是,只是個善於用劍殺人的莽漢嗎?」正因這樣的念頭,不斷的盤旋在宮本武藏的腦海,讓其心中充滿了不解的苦悶與困惑。於是宮本武藏,接獲佐佐木小次郎的戰書後,並未立即與其決鬥,而是將這場天下第一劍士的決鬥,推遲了一年。一年的時間,宮本武藏,獨自浪跡到下關的一個偏僻農村隱居,並過著有如一般農民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唉~~我在決鬥中殺死的人,他們的亡魂,似都一直跟隨在我身邊。每當我閤眼入睡,而他們的亡魂便化成厲鬼,夜夜群起在夢魘,向我追殺索命。縱然在白日,我是人們口中稱的"日本國第一劍士",可在夢魘之中,我卻逃也逃不了,我身邊亡魂對我的追殺。而這~難道就是十幾年來,所追求的嗎?或是我的一生,都將只如此,在白日一場場的決鬥,與在夜裡的夢魘中度過?~~假如這就是成為武士的代價,與其如此,那還不如就在這窮鄉僻壤裡,平平靜靜的生活,當個平凡的農夫,還來得自在些啊~」一年隱居於偏僻農村的生活,厭倦了血腥殺戮的宮本武藏,所求的,無非是內心的平靜;與企盼領悟那始終,讓他感到困惑的生命道理。於是宮本武藏,放下手中的長劍,除了拿起鋤頭自耕自食外,更執起畫筆與雕刻刀;而這一年的期間,他只專心於繪畫藝術及木雕的鑽研。武士的生死決鬥之約,這是比生命重要的承諾,而宮本武藏,既接受了佐佐木小次郎的挑戰書,自也沒有毀約的道理。一年的約戰之期已至,宮本武藏,亦準時坐船從海陸,至嚴流島赴佐佐木小次郎之約。只不過,宮本武藏,此次再沒帶長劍赴戰,而是在海上的小船上,隨手取了柄槳,並以短刀,將其削成一把四尺多長的木劍;且便以此木劍,準備來應佐佐木小次郎之戰。宮本武藏,是個善於利用戰術的武士,因此決鬥當天,他在海上慢慢的划船,故意遲到了二刻鐘;而其目地,正是要讓佐佐木小次郎,等得心焦氣急。果不其然,當宮本武藏,遲到了二刻鐘,才來到嚴流島。而此時佐佐木小次郎,早已等得焦燥難耐,立時衝到海邊,拔出其三尺二吋的"長光物幹竿"長劍,並將劍鞘忿執於地,指著宮本武藏大罵。當時正值傍晚時分,日落的光茫,正讓海面映著刺眼的餘暉,宮本武藏,赤腳站在淺海處,氣定神閒的,反對佐木小次郎,嘲笑說『現在你心浮氣噪,還把劍鞘丟在地上,這種種跡象都顯示,這場決鬥你已經輸了~』。佐佐木小次郎,聽了勃然大怒,舉起太刀長劍,便向宮本武藏猛攻。然而佐佐木小次郎,身著絲綢製的華麗衣服,腳上穿著長靴,並不願踏入水中,於是便只能站在沙灘這邊應戰。落日餘輝及海面泛起刺眼光茫,直直的映到佐佐木小次郎的眼裡,不時讓他看著宮本武藏,逆著陽光的身影,便覺眼花撩亂。而宮本武藏,赤腳踏在淺水處,藉這天時地利,刀劍相交幾回合後,便以木劍,一棍將佐佐木小次郎,擊倒在地。宮本武藏,以木劍應戰,原本即不想,傷及佐佐木小次郎的性命。然而佐佐木小次郎,倒地後,卻依然不認輸,更揮其太刀長劍,刺向宮本武藏的要害。於是宮本武藏,迫於危急情勢,便也只有以木劍,擊碎其腰側肋骨,給予佐佐木小次郎,最後致命的一擊。...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的決鬥,已是今年五月之事。雖說嚴流島之戰,宮本武藏,戰勝了佐佐木小次郎,可在他的心中,卻沒感到絲毫的喜悅。因為這對他而言,只是代表他,又殺了一個人而已。時序已入秋,海邊漫長的晦暗黑夜,於東邊山後已漸露曙光,宮本武藏,一整夜,動也不動的坐於海邊岩石上;或望著黑色的海潮翻湧,幾要將吞沒,或感受周遭隨風而搖的樹影,似魑魅魍魎般的,欲攫其魂魄。正是身為一個武士,總得藉著不段面對艱困的環境,鍛鍊其超乎常人的堅強意志,以克服內心的恐懼。不過縱使,宮本武藏,數天數夜,坐於這海邊的岩上,望著眼前滔滔大海的千變萬化;可他卻依舊參不透內心中,有如獨自走在死蔭幽谷的那晦暗不明的困惑。腦海糾纏的困惑,對於自已的劍術只代來殺戮,宮本武藏,只是覺矛盾,日夜望著大海,不斷的想─「要証明自己的劍術,要証明自己的能力,難道就只能靠決鬥殺戮,與奪取他人的性命來証明嗎?~~日本國數百年來的戰亂與殺戮,不就是像我這樣的人,所造成的嗎?~一個兵卒,上了戰場,便渴望能立下戰功,成為武士。可當兵卒,成了武士之後,而一個武士,又總希望,有更多戰爭與殺戮,好讓自己有更大的戰功,可以成為一城之主。~~乃至,武士成了城主後,又更想興兵戰爭,以謀取天下,成為幕府將軍。~~成了幕府將軍又如何?一個幕府將軍,還不是傳承一、二代,又被另一個野心勃勃的諸侯所滅;而後,又是一個靠血腥殺戮,謀得天下的新幕府將軍。又或者,幕府為了怕被謀反,便鏟除異己,殺戮天下。正如德川幕府,現下藉著禁教一事,殺盡天下異己與浪人一樣。咳~~罷了,殺戮也該適可而止了。或難道要世世代代,讓子子孫孫們,如此永無止盡的殺戮下去。~~總有辦法,阻止這些殺戮吧,我的劍,不該只是殺人的凶器~~」。晨曦初灑的海面,再不似黑夜的驚濤駭浪,而宮本武藏,之所以會來到這平戶島的西岸海邊,正也是五月之時,因德川幕府的嚴令禁教,舉天下大肆捕殺天主教徒。因此宮本武藏,想起自己的伯父藤原大應一家,亦是天主教徒,因擔心其安危;所以他這才會趕到平戶島,來尋其伯父。初到平戶島,宮本武藏,卻再找不到其白伯父藤原大應一家。後來,聽說有浪人的軍隊,在西岸的偏僻漁村,收留被迫害的天主教徒;於是宮本武藏,便又尋來到了,這西岸的隱密漁村。漁村中,亦找不到藤原大應一家,宮本武藏,正焦急萬分。可正好,當時有浪人傳報,說是平戶城的官兵,夜裡,將在平戶的山林中,殂殺一批逃亡的天主教徒。於是宮本武藏,便與浪人們,一起會合往山中,搭救被殂殺的天主教徒。正也是當晚,宮本武藏,義不容辭,與浪人前往山林中,搭救天主教徒;而他也沒想到,竟因此而救下了其伯父藤原大應一家。後來,當宮本武藏,將伯父藤原大應一家,帶往漁村後,而更令他,倍感慚愧的是─當他聽說,當初搭救藏匿藤原大應一家、及上百天主教徒的,其實並非浪人,亦非日本國人;而竟是一個唐人,名叫顏思齊。...

平戶島荒涼的西岸,日出的晨曦,漸由山後旭日東昇,漸到日正當中。而海面上,宮本武藏舉目所及,此時但見有條帆船,自近海經過,似正要航往漁村的方向。不過,宮本武藏,眼見有帆船經過,依然卻有如石像般的聞風不動,端坐於海邊岩石上。因為宮本武藏,一眼便認出,那艘航過的帆船,正是浪人的倭船;而非官府的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