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條城與天皇御所~天皇順服幕府不堪之苦


歐陽華宇,所言非虛。豐臣幕府的年代,自王直帶領葡萄牙人來到日本國後,葡萄牙人便在日本國的長崎傳教。不數年,長崎的天主教徒,便多達數萬,甚且連有的日本國城主、武士,也受洗成天主教徒。只不過,後來西班牙人,也來到日本國後,而為了與葡萄牙爭奪在日本國的利益;因此西班牙人,便向豐臣幕府進饞言。聲稱─葡萄牙人,每到一塊土地,總是假藉傳教之名,以擴展其勢力,而傳教之後,便會是軍隊前來佔領國家。事關「爭奪天下」的大權,日本國的幕府,臥褟之旁豈容他人鼾眠,而聽了西班牙人的饞言後,豐臣秀吉,自對長崎的天主教徒,嚴厲的禁教。不料,豐臣幕府,縱使對天主教徒,以割耳割鼻的各種殘忍的刑罰,以禁教,可長崎一地的天主教徒,卻仍越禁越多。及至德川幕府取代了豐臣幕府,而德川家康,為免長崎的天主教徒,勢力日漸擴大,與其爭奪天下;因此,德川家康,禁教的手段,更是血腥殘酷。舉凡五馬分屍,活人剝皮,挖眼,或把生人綁於木架、大庭廣眾下活活燒死,可禁教的刑罰,縱如此殘酷;然而,這卻只是讓長崎的天主教徒,因心生不滿,而開始作亂。甚至,長崎的數萬天主教徒,更日漸與反德川幕府的浪人合流,成了德川幕府的心頭大患。至於歐陽華宇,長居於長崎,眼見日本國幕府與天主教徒間的衝突,怎會不深自警惕。且由長崎一地,幕府與天主教徒間的殺伐,再反觀,居於京都的日本天皇。

數百年來,不管日本國的幕府,如何更替,可居於京都的天皇,卻仍是每個武家幕府,所聲稱擁戴的天皇;而京都城,也仍是繁華豐饒,不受戰火波及的京都城。由此思之,歐陽華宇,自認為─「日本國天皇,之所以能不被武家幕府所征伐,那應是數百年來,天皇始終對幕府順服,且不介入武家幕府的爭戰。至於我唐人,自海外來到日本國經商,自當也對幕府的權勢順服,並遠離武家的爭戰。如此方能保身家平安~」。乃至,歐陽華宇,之所以不辭辛勞,冒隆冬風雪,率領商隊,來到京都城。其主要目地,除了讓"李旦商號"的這些後生晚輩,給皇家及幕府送貨、以結識日本國的權勢外;當然,歐陽華宇,自也是想藉著這上洛的機會,好把自己在日本國,數十年的經商經驗,傳承給這些後生晚輩。不過,日本國的天皇,雖說因對武家幕府,所以數百年來,未在戰亂中被滅,也保得了京都城不被戰亂波及。可誰又知,這日本國的天皇,順服於武家幕府,其尊嚴掃地,不堪之苦,實更是難以言喻。

瑞雪紛飛的京都城,商隊行經一條名為二條通的街道;而此時,望向街道的深處盡頭,可見一座四方環水而建的高城大樓。高城大樓,花崗石砌的白城牆,長寬都超過百丈,而城牆內則隱約可見其樓宇金壁輝煌,屋簷下盡是鎏金的花紋彩繪,及有如廟宇般的花鳥雕飾。初至京都之人,一見這環水而建的金城玉池,定會以為那便是日本國天皇的皇宮御所。然而,這二條通街道盡頭的金城玉池,其實並非天皇御所;而是一座名為「二條城」的武家屋敷。至於,日本國的天皇御所,其實也就在這二條城西邊,隔幾條街的不遠之處。只不過,日本國的朝廷皇城,相較於這二條城,不論規模建築,雕工格局,竟是相形失色。「二條城」這京都城裡,一座緊鄰天皇御所的武家屋敷,建築格局居然比朝廷皇城,還更氣派恢弘;如此,按君臣之理說,豈不是犯了目無君主的大逆之罪。

正是「目無君主」,因為這「二條城」正是德川家康,以「征夷大將軍」之名,於江戶(東京)創建幕府後;而在京都裡,所建的臨時居所。一座幕府將軍的臨時御所,僅供德川家康,偶而上洛覲進天皇所建,可這二條城,卻像是一隻身體紋彩斑闌的大老虎,緊臨皇城之旁;且終日虎視眈眈的,緊盯著天皇所居的朝廷皇城。由此,便可見德川幕府的權大勢大,以及其與天皇之間,真正的從屬的關係。這年的年初,日本國,正值青壯之年的后陽成天皇,被德川家康所迫,將天皇之位,讓給其才十餘歲的皇子。由於,天皇被迫退位,心中甚是不悅,可卻也不敢反抗德川幕府;因此皇子繼位,為「后水尾天皇」,朝廷也並未舉行盛大的慶典。反倒是德川家康,藉口慶祝后水尾天皇繼位,上洛覲見天皇之名,又更加擴建二條城;甚且,德川家康,更藉此次的上洛進京,在二條城召見,關原之戰後,十餘年來,始終都不肯向他臣服的豐臣家。

豐臣秀吉的遺子,豐臣秀賴,此時初成年,不敢違拗老奸俱滑的德川家康,便以上洛到「豐國神社」參拜之名;而來到了二條城,接受德川家康的召見。酒席間,德川家康,以自己喝過的酒杯,倒酒賜飲給豐臣秀賴。豐臣秀賴不敢違抗,喝下了德川家康飲過的杯盞,自此可說真正的主僕異位;原本屬豐臣家家臣的德川家康,已真正變成了主子,而原本身為主子的豐臣秀賴,卻成了德川家的家臣。


歐陽華宇,早些年,帶領商隊上洛到京都,通常都只會在京都做短暫的停留。因為日本國的朝廷,天皇於年節其間,賞賜給公卿的禮物,其實都只是算商隊中的少數。而歐陽華宇,商隊中的大多數貨物,其實都得送到位於京都城東南方,約一天路程的大阪城。因為,當時的大阪城,正是豐臣秀吉,創建幕府所在之地。只不過,近年來,隨著權勢的轉移,位於大阪的豐臣幕府早已失勢;因此年節其間,日本國的各諸侯國及城主,會往大阪上訪覲見的,也日益減少。相反的,位於江戶的德川幕府,近年來,年節其間,日本國的各諸侯國及城主,都無不前往上訪覲見,以示臣服。因此,德川幕府,年節時,需賞賜給諸侯城主的禮物,自也成了歐陽華宇商隊中的大宗。當然,歐陽華宇,是個處世圓融之人,多年來在日本國做生意,也總秉持其不得罪任何權勢的原則。所以,儘管豐臣家已失勢,可歐陽華宇,上洛至京都後,卻也仍會派人特地送貨去大阪城;只不過歐陽華宇,卻再也不會親自去送貨。因為,近年來,歐陽華宇,年年都得親自去送貨的,是位於京都城的北方,約還得走上十天路程的江戶城。因年節已近,且越向北方,隆冬的冰天雪地越難行,所以歐陽華宇,通常頂多都只在京都停留一夜。隔日便讓商隊的各分支,前往不同地點送貨。至於今年,商隊來到京都城後,自也不例外,夜裡包了間旅舍讓商隊住下;而歐陽華宇,便也召集了商隊中的書記們,以分配隔日,各分支商隊的負責人。

楊天生,被歐陽華宇囑託,留在京都城,給朝廷送貨,並負責在京都城裡,採買日本國的手工藝品,及商貨藥材。由於京都城,百年來,並未被諸侯國間的戰火波及,因此可說是日本國,各種手工藝,製造最精巧之地。而楊天生,被歐陽華宇囑託,留在京都城,負責督辦採買日本國的商貨,這也足見歐陽華宇,對楊天生的重視。至於李英及莊柱,歐陽華宇,則囑託其帶領分支商隊,前往大阪城,送貨給豐臣家。而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戶城,歐陽華宇,自是得再冒十天風雪的路程,親自押貨前往。京都城,越夜風雪越大,屋舍林木皆被白雪所覆蓋,隱約的月光映照下,有如一片粉雕玉琢的雪白世界。夜深時分,顏思齊,片刻徘徊在這,據說是仿造唐朝洛陽城,所建的京都城,只覺心中有種異樣的熟悉心情。於大明國之時,顏思齊,並未曾去過河洛中原的洛陽城。且經過近千年的時間,唐朝時期,繁華的首都洛陽城,於今早已破敗,再不如往昔。不過,日本國的京都城,這據說是唐朝時期,所仿造洛陽城,至今卻依然萬家燈火、繁華依舊。

大明國人,在日本國,被稱為唐人,而唐人又來到了仿造的洛陽城,這如何不讓顏思齊,感覺其微妙。甚且,居於福建閩南的「河洛人」,據說原本也就是來自黃河與洛水間的黃土中原,亦即唐朝的洛陽一帶。。祖譜上記載,「河洛人」的祖先,即因隋唐之時,派兵征伐閩越,所留守閩南當地,屯田戍守的軍士;而顏思齊,既身為河洛人,來到這仿造洛陽的京都城,面對這熟悉卻又陌生的京都,卻也難免有種他鄉為故鄉之憾。「唐朝的洛陽城,縱已毀壞。可千年前,河洛人所居的河洛洛陽城,千年後,居然還繁榮的保存於東瀛的日本國。只不過畢竟日本國人,言語異聲,縱使城市相仿;甚至就算是生活起居,亦仿傚中國的唐朝,然卻終究仍是異鄉」想及此,頓時顏思齊,又不免百感交集。況且,隔日,顏思齊,便要與歐陽華宇,前往江戶城。因此,縱使來到這有點熟悉的京都城,可他終究也只是風雪街道上,短暫的過客;而那份微妙的熟悉感,或許也只是讓顏思齊,更憑添思念故鄉。.....

「歷史考証:日本京都,為仿照中國唐朝長安洛陽,建造的都城。城北皇宮和宮城,城南為外城郭。外城又分東西兩部,西側稱長安,東側稱洛陽。洛陽長安,曾為唐朝首都,因此京都又簡稱"洛"。日本人稱前往京都,則為"上洛"。...引用自網路~~」。....xx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