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月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東番人居住於澎湖島之外,大洋中的海島,不知起源於何時;從魍港(嘉義布袋)、加老灣(鹿耳門附近),一直到大員(臺南)、堯港(高雄茄定)、打狗嶼(旗津)、小淡水(屏東東港)、雙溪口(嘉義溪口)、加哩林(臺南佳里)、沙巴里(金包里或淡水)、大幫坑(臺北八里)等地,都是他們的居住地。南北長約一千多里,番族的種類甚多,分為許多社(部落),或千人,或五、六百人。東番人沒有設立酋長制度,凡是子女生得眾多的,大家就奉為頭目,聽從他的號令。
東番人生性勇猛,喜歡戰鬥,習於走路,腳底皮厚,可以輕鬆地踏在荊棘上行走。他們走路的速度不輸給馬匹,跑一整天也不會累,一天可走數百里。東番人與鄰社有怨,則兵戎相見,雙方約定日期戰鬥,當天拼命廝殺,但第二天就和解,往來如初,不會彼此記恨。東番人獵取人頭時,將肉剔去,留下頭骨,高懸在屋門前。門前懸掛骷髏頭愈多者,就會被族人尊為壯士。
東番的氣候溫暖,婦女結草裙,稍為遮住下體,沒有繁文縟節,沒有文字。東番人也沒有天文曆法,每次月圓時,當作一個月,以十個月為一年,但久了便忘記。無論年輕或年長,都不知道自己的歲數。
 
東番人交易貨物時,則在以結繩作為記號。耕種沒有水田,而是放火燎原,然後再耕種;山花開的時候,就是農作季節;收割時,用手拔取稻穗,所產米粒比中國內地的還要大顆,而且味道甘香。東番人又採苦草,來混雜稻米來釀酒,釀出的酒若夠香甜,則能豪飲一斗。
東番人歡宴時,則放置盛酒的大容器,大家團團圍坐,沒有準備飯菜,只是以竹筒盛酒暢飲,然後高興的跳舞作樂,嘴裡也嗚嗚地叫,好像在唱歌。
東番的男人會剪短髮,在兩側保留幾寸,散垂而下,女人則不剪髮。男人穿耳朵,女子則鑿斷牙,做為裝飾(女人約十五、六歲時斷去嘴唇旁邊的兩顆牙齒)。

東番當地盛產竹子,竹子高約十丈,大的竹叢要幾個人才能圍抱。東番人砍竹子來蓋房子,然後用茅草覆頂。房屋長寬各好幾丈。同族的人住在一起,而保留一區較大的空間,稱為「公廨」,年輕力壯,還沒結婚的男子就集體住在「公廨」裡。部落議事就在公廨舉行,以方便召集大家。
東番人的婚姻採自由戀愛,年輕男子會送一對瑪瑙珠給喜歡的女子,女方若不接受,則戀情就告吹;一旦女方接受禮物,男子當晚就前往女子的住處。男子來時不敲門,而是吹口琴以表達情意。口琴由薄鐵製成,咬著吹氣,就會發出聲音。女子聽到琴聲,就開門引導男子其入內,天亮時男子自行離去,不拜見女方父母。從此之後,男子夜來晨去,長期維持這種關係。等到女子生產後,女方才到男方家迎親;迎回家時,這時男子才拜見女方的父母,然後住在女方家,終身奉養女方父母。男方的父母反而得不到奉養。因此,東番人重女輕男,生女兒比生兒子更為高興,因為女兒可以繼嗣。
男子喪妻,可以再娶;女子喪夫,則不再改嫁,稱為「鬼殘」,終身都不再嫁。家裡有死人,則擊鼓哭泣,將屍體放置在地上,以火烘乾屍體,放置於屋內,並不棺殮。一直等房子壞損,要重蓋房子時,才在房子的地基挖個墓穴,再將屍骨以直立的方式埋葬於墓穴中;房子就蓋在墓穴上面。若沒新蓋房子,則乾屍就一直不埋葬。東番人用竹子及茅草蓋的房子,可以使用十幾年,所以最終還是將屍骨埋於墓穴裡,沒有祭祀的問題。
東番人耕作的時候,不講話,也不爭鬥,男女在山野耕種,都默默無語;遇到年長者,年輕人會轉身背對,讓長者經過,不會問答。這個時候,即使有漢人欺負東番人,東番人也不會生氣。等到稻子成熟了,東番人才又恢復原來的習性。他們認為,如果不這麼做,則老天不會保佑,神明不會降福,農作將會歉收。東番人的婦女都勤於耕種,常常辛苦忙碌,男人反而過得很悠閒安逸。
東番人嚴禁盜賊,若有觸犯者,則加以處死,所以夜不閉戶,稻穀堆放在廣場,也沒人敢偷竊。屋內只有床,沒有器具桌椅,都席地而坐。穀類有大小豆、胡麻,又有薏仁,吃了可以除去瘴癘之氣。蔬菜則有蔥、薑、番薯、蹲鴟(芋頭)等;水果有椰子、毛柿、佛手柑、甘蔗等。家畜有貓、狗、豬、雞,但沒有馬、驢、牛、羊、鵝、鴨。野獸有虎、熊、豹、鹿。鳥有雉、鴉、鳩、雀。山裡的環境最適合鹿生長,經常百千隻的成群結隊而行。

東番人善長用鏢,鏢柄用竹製,鏢頭鐵製,長約五尺,非常的銳利。番人出入隨身攜帶,射鹿、射虎,都靠這長鏢。平時,東番人不許族人私自捕鹿;等到冬天,鹿群跑出來,則約一百多人合力追逐鹿群,追及時,圍住鹿群,然後發鏢射鹿。捕獲的鹿隻,堆積如山,每個部落都能飽食鹿肉。吃剩的餘肉,則切下來曬乾,做成臘肉,鹿舌、鹿鞭、鹿筋亦做成臘肉。鹿皮及鹿角則堆聚積極多。小鹿則加以馴養,可與人親近。
東番人喜歡剖開鹿的胃腸,取出鹿剛吃下去,尚未消化完畢的青草,稱為「百草膏」。東番人覺得「百草膏」是人間美味,百吃不膩。漢人看見時,卻覺得噁心而嘔吐。東番人吃豬肉,不吃雞肉,養雞任其自生自滅,只拔雞尾羽毛做為裝飾之用。東番人看見漢人吃雞肉,卻覺得噁心想嘔吐,同樣是人,彼此的飲食習慣卻如此不同。
東番人居海島中,不會造船,又害怕大海,所以只在溪澗裡抓魚。老死不與其它蠻夷往來。明成祖永樂年間,鄭和率艦出海諭告各地蠻夷國家,唯獨東番人遠竄,不理會朝廷的諭告。於是鄭和遺留一個銅鈴給東番人,讓他們掛在脖子上。其實是將他們鄙視成未開化的狗,東番人則至今仍將銅鈴視為寶貝。
東番人最初聚居在海邊,明世宗嘉靖(1552-1567年)末年,遭海盜入侵焚掠,於是避居於山區。海盜使用威力強大的鳥嘴銃(長槍),而東番人只使用鏢槍,所以打不贏海盜。東番人居山地之後,才開始於中國有所往來,貿易逐漸興盛,漳州、泉州的惠民、充龍、烈嶼等港口人民,能翻譯東番土語,與東番人貿易,用瑪瑙、磁器、布、鹽、銅簪環等物品,向他們交換鹿肉、鹿皮及鹿角。漢人贈送他們一些舊衣,東番人都會高興的收藏起來。與漢人見面時,會穿起衣服;事後,則又脫去衣服。東番人得到布料,也會收藏起來,但東番人不戴帽子,也不穿衣服,以裸身出入,認為這樣比較簡單方便。
(作者)論曰:東番真是一個奇異的地方!從烈嶼等港口趁著北風航海,一天一夜可至澎湖,又一天一夜可至加老灣。中國與東番距離相當近。這裡卻存在著一群沒有歲月、沒有天子、裸體結繩的原始民族,不是很奇異嗎?這些東番人靠海,卻不以捕魚為生、男女雜居而不會紛擾、重女輕男、住所和墓地在一起,整年捕鹿,而野鹿也不會竭盡。若將這些小島(當時台南及附近外海的幾個沙洲島)合起來,也相當於中國一個縣,好好加以教養,也都會有曆法及文字,應不會有如此差異。
中國南方的倭夷與北方的野蠻民族,都有文字,字跡就像古代篆書及鳥爪痕,或許是最初有聰聖的賢人所創制的。為何獨獨東番人沒有文字呢?雖然如此,東番人每天吃飽嬉戲,自得其樂,又何必有聰聖賢人制禮作樂呢?東番人就像是上古時代的無懷氏、葛天氏那般,無知無智,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自從東番人與中國接觸後,漸漸喜愛物質,而一些姦巧的漢人又以濫惡的東西欺騙他們,東番人也漸漸懂事明白,恐怕他們的純樸本性也將會逐漸消失。萬曆三十年(1602年)冬天,海盜盤據東番島,禍及當地的原住民。沈有容將軍前往征剿,我也隨同前往。擊敗海盜之後,船艦停泊大員(臺南附近),東番原住民頭目大彌勒率數十人前來叩謁,並獻酒餽肉,以感謝我們為民除害。我親自目睹了東番原住民的人物與民情,回來之後,告訴友人陳志齋先生這趟東番行的經歷,陳志齋說,不可不將它寫出來以做為記錄,於是我寫出大略的情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甘仔轄‧鰲峰 的頭像
    甘仔轄‧鰲峰

    鰲峰的文學殿堂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