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官所率的前鋒艦隊,確實是打下了漂亮的第一戰。紅木埕要塞的城上,朝向港口的砲台已摧毀,可說對船隊的威脅便已去了大半。接下來,也就只需專心面對,泊在港口的七艘荷蘭戰艦。一陣突如其來的砲聲,狂轟猛炸中。此時七艘荷蘭戰艦,亦已倉促起錨,揚帆離開碼頭;調轉船頭,準備與突入港口的中國艦隊對陣。然而此時,第一批三四十艘中國戰艦之後,卻又見有更多的中國船艦,緊隨其後,乘著漲潮航入港灣。且見這第二批的中國船艦,多是較為老舊的二桅掛簾帆船,船上的武力亦看似薄弱;但其數量眾多,恐超過百艘以上。霎時之間,頓見整個平湖港,海船遍海。而且這第二批的中國船艦,入港之後,便直如一大群的魚群般,朝港口西岸的方向航去。見其企圖,竟是要運送兵士登岸,以大軍攻城。

中國海軍交戰是假,真正的企圖,竟想載運兵士,登岸攻城。荷蘭戰艦,發現中國艦隊的企圖後,自知熟輕熟重。畢竟紅木埕要塞,這荷蘭人的帥營若被攻下;那海上艦隊交戰的勝負,就再無足輕重。因此七艘荷蘭艦隊,發現中國艦隊想運兵登岸後,自是緊急再調轉船頭,直往海灣西邊航去;欲阻截企圖登岸的中國船艦。但中國艦隊,既大軍入港,自亦是有備而來。率先入港的笨港海寇艦隊,因船艦武力強大,足以與荷蘭艦隊抗衡;其主要目地,便是掩護後方的大明水師軍,運兵登岸。此刻,乍見荷蘭艦隊調頭,欲阻截運兵登岸的大明水師船艦。笨港艦隊的統帥高貫,自是急命旗手打旗,號角手吹起號角;命艦隊的右軍,前往攔阻荷蘭艦隊。

當此之時,更見從笨港艦隊的大船上,陸續的放下許的小划船。這些小划船的船上,皆堆放滿油脂、材薪與火藥;且船頭處,都還裝有倒鉤的鐵勾錨。原來,這些大船上放下的小划船,皆是倭兵組成的敢死隊。每一艘船上,有二至三個搖櫓手,主要目地,便是划著這些小船,去衝撞敵方的大船。一旦撞上大船,小船船頭的勾錨勾連上大船。船上的搖櫓手,便點燃小船上的火藥,後跳船逃走。由於小船上堆滿火藥材薪與油脂,一旦被點燃,其爆炸的威力與對大船的破壞;甚至比火砲還厲害。一艘艘小船被放下後,頓見這倭兵組成的敢死隊,數百艘有如小型火藥庫的小船遍海。一時,幾將七艘荷蘭戰艦給團團圍住。儘管遍海的小船,已然將荷蘭艦隊給團團圍住。但這些敢死隊的小船,卻並無進一步的動作。因高貫與鄭一官,受明於顏思齊與李旦,領兵前來澎湖,驅離荷蘭人。然臨行前,李旦卻也殷殷告戒高貫與鄭一官,說是─「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還有大筆的生意要做。唯雷爾生,不識時務,就像是一顆大石頭擋路,硬不肯遵從協議撤軍。所以只要把雷爾生這顆擋路的大石頭,搬開即可。切莫與荷蘭人全面開戰,以免彼此撕破臉,傷了和氣,影響了大筆的生意!」。

正因李旦的告戒。笨港艦隊主帥高貫,不敢不從。而鄭一官縱是恃寵而驕,卻也不敢造次。因而將荷蘭艦隊,形成包圍之勢後,除了遷制其行動外,亦未大規模的開戰。至於荷蘭艦隊這邊,眼見敵方無論船艦及人員,都有我方數倍之多;且見其剛剛砲轟紅木埕要塞,火力更是驚人。雖說雙方尚未全面開戰,但眼下的情勢,卻早已強弱立判。形勢比人強之下,中國艦隊既未再進逼與開火;而荷蘭艦隊,自亦不敢大舉開戰。只是眼睜睜,看著港口西邊,一大群黑壓壓的中國船艦,紛放下小船,運送士兵搶灘登岸。這時被圍困的荷蘭艦隊,不免亦想突圍而出,以前往阻斷中國士兵的大舉登岸。就見一艘荷蘭戰艦,仗其船堅,航速又快,試圖衝撞突圍。不料也無需荷蘭戰艦衝撞,雙方才靠近,眼見十餘艘倭兵組成的敢死隊,早已奮力划著小船;迎面來與荷蘭戰艦,面對面的直接衝撞上。

小船迎面撞上大船,應是立即被撞翻。不過這些敢死隊的小船,因船頭裝有鐵鉤錨。所以撞上大船後,不但不翻,反而是鉤連在大船的船身。且在撞上大船之前,小船上的倭兵,更都已將船上的火藥點燃,跳船逃走。十數艘敢死隊的小船,衝撞向荷蘭戰艦,或有些小船被撞翻;或有些小船沒順力鉤連上大船。然而只要一兩艘小船,撞上鉤連上大船,船上堆放的火藥爆炸,油脂燃燒;頓時大船周遭便成一片海。"轟隆隆,轟隆隆~"幾聲轟然巨響,就見欲衝撞突圍的荷蘭戰艦,當下反被衝撞而來的敢死隊小船;更在其船身轟出了一個大洞。大量的海水,從船身破洞湧入,頓見那艘欲突圍的荷蘭戰艦,船身傾斜,緊急調頭,往碼頭逃。但因船身破了大洞,船隻難以控制,反卻衝上淺灘擱淺。其餘荷蘭戰艦見狀,又那敢再行險衝撞。頂多荷蘭戰艦,就是也放下小船,派士兵前來與倭兵的敢死隊,互相打鬥。總之,雙方艦隊對峙這邊,被圍困的荷蘭艦隊,與笨港的海寇艦隊,除了零星的小場面衝突外,並無大規模的開戰。就戲劇性而言,亦已沒什麼看頭。但另一邊,大明水師軍搶灘登岸,與攻城的戰況,就全然不同。

大明水師軍,派遣一片黑壓壓的小船,運載數千兵士,在笨港海寇艦隊的掩護下,順利搶灘登岸後。這是大明水師軍,自年初發大軍,出征澎湖,七八個月以來,第一次順利登岸澎湖。但大軍登岸,卻並不表示已經勝戰在握;甚或,也只是戰況更慘烈的開始而已。紅木埕要塞,雖說幾座朝向海面的重砲,已被毀。然而有些射程較短的護城砲,及有些在城角碉堡的火砲,卻並未被毀。兼之紅木埕,原本就是一片港邊岸上,毫無長物可遮蔽的空曠地。因而大批水師官兵,搶灘登岸後,面對荷蘭人從城上發出的火砲,及幾百桿火繩槍的射擊;幾是無處可躲藏。"轟隆轟隆轟隆...""砰砰砰砰砰..."空曠的紅木埕,一片火砲與槍聲大作,頓是煙塵瀰漫,土石紛飛。滾滾煙塵烽火之中,更聽水師官兵,哀嚎慘叫聲四起。一波波如潮水般,搶灘登岸的水師官兵,一到了毫無長物可掩蔽的紅木埕;頓便有如成了荷人兵,射擊火砲與火繩槍的活肉靶。斷手的,斷腳的,肚破腸流的,被火砲轟得粉身碎骨的。於紅木埕的烽火之中,但見血肉橫飛,處處都倒臥肢體殘缺的水師官兵屍骸。戰況之慘烈,直是讓人不忍目賭。且儘管水師官兵,已然死傷慘重,卻是連越過紅木埕,到紅毛城的城腳下攻城都不能。就這麼慘烈的攻城,直攻了半日。到日暮,眼見攻城無望。登岸的水師軍,徒勞無功,且犧牲慘重之下,竟又全數撤回海上。

隔日再戰,依然是同樣的情形。除了徒喪官兵性命外,大明水師軍同樣是無法避開荷蘭人的凶猛火砲與槍彈,更無法越過紅木埕的空曠地。當夜,正當水師帥船上,總兵俞咨皋與一群將官們,個個眉頭不展;想不出如何避開荷蘭人的凶猛火砲與槍械,以攻城。正是滿帥船愁雲慘霧中,鄭一官卻突然搭著小船,來到水師軍的帥船。雖說鄭一官,尚只是一個嘴上無毛的小海寇。但老將軍俞咨皋,乍聽鄭一官來到,卻無不趕緊起身,親到船艙外相迎。及入船艙中,俞咨皋又趕緊賜座給鄭一官。讓鄭一官這個嘴上無毛的海寇,與滿艙中的水師將們,平起平坐,共商大事。畢竟大明水師軍,在海上盤桓了七八個月,始終對荷蘭艦隊一籌莫展。而最後之所以能登岸澎湖,靠得,可都還是鄭一官,帶來的這批海寇艦隊的掩護。正是有求於人,所以縱是海寇,俞咨皋倒也不敢怠慢。

鄭一官一入水師帥船船艙中,坐於一群將軍之間,年紀雖輕,卻也大氣。見得一艙的水師將軍,皆是個個眉頭深鎖,滿臉晦氣,鄭一官即說『總兵大人,各位將軍們。兩軍對陣,最重要的,莫過於士氣。怎得看各位將軍,各各愁眉不展,這樣如何鼓舞官兵的士氣呢!』。俞咨皋,夾著滿臉皺紋,則苦笑答說『小英雄啊。本將軍,首先要先感謝你,本著血濃於血的同胞情懷,率船隊前來相助水師軍。終使得水師大軍,可以順立登岸澎湖。不過縱使大軍已登岸,但要攻紅毛城,談何容易啊。岸上毫無長物可遮擋,紅毛火砲又凶猛。就說荷蘭火繩槍,亦是精準無比。往往在城上,距離數里之遠,就能射殺我官兵。所以兩日下來,大軍死傷慘重啊。正不知如何是好?』。話尾,老將軍俞咨皋,忙又補上一句,說『對了。小英雄,你來的正好。不知你是否想到了什麼法子,可以賜教於水師軍?』。有些話,鄭一官不好直接說出口。只是看著滿船艙的老將軍,鄭一官還真覺這些食古不化的老將軍們,真是有點迂腐與不知變通。聽得俞咨皋相求之言後,就見鄭一官頓是裂嘴一笑,大言喇喇答說『哈~總兵大人,各位將軍,不必煩惱。我正是為此而來!』。

滿艙愁雲慘霧的水師將軍,乍聽得鄭一官,滿帶自信之言;頓無不人人臉上驚訝,齊望向鄭一官。卻見鄭一官,臉上似笑非笑,隨之便說『各位將軍。我帶來的船隊,原本也做貨船用。船上滿坑滿谷,多的是裝貨用的竹籃與竹簍。我就想,若是把這些竹籃竹簍子,裝填滿沙土。然後再將它們堆疊起來。這樣豈不就是一個現成的遮蔽物。而且沙土是火砲火槍,最難打穿的。把裝滿沙土的竹籃子,多堆幾個上去,也就成了碉堡。呵~~而且這竹籃堆的碉堡,還是可以移動的。咱們官兵就躲在竹籃的碉堡後。然後再一步一步,將這竹籃碉堡,給慢慢移動的紅毛城下。大軍既到城下,如此一來,要攻城,豈不事半攻倍!』。滿船艙的水師將軍們,乍聽得鄭一官之言後,無不個個瞠目結舌,猶似恍然大悟。誰也再不敢,對眼前這個嘴上無毛的年輕海寇,再有輕視。卻見鄭一官,續又說『總兵大人,若是你們需要這些竹籃竹簍。現下就可派兵,隨我去取。或是要我派人送來給你們也可以。但最好今晚,就能趁夜,將這些竹籃竹簍,運到海灘,裝填滿沙土。如此一來,明日便可用了...』。俞咨皋,一張老臉堆滿笑容,邊是滿口稱謝,邊忙回說『小英雄啊。您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本將軍,真是感謝您前來獻計。此計甚妙。不敢勞動小英雄,還有你的弟兄。事不宜遲。現下我立刻就派人,隨小英雄,前去取這些竹籃竹簍』。....


翌日。大明水師軍,果是依鄭一官之計。連夜之間,原本空曠的紅木埕,堆滿了一堆堆,以竹籃竹簍裝滿沙土堆成的"籃堡"。這些"籃堡",或以三五個竹籃堆成,或以十多個竹籃堆成。登岸的水師官兵,亦不再一登岸就盲目衝殺,而是躲在籃堡之後。紅毛城上的荷蘭兵,遠望這些中國士兵,將紅木埕堆滿一處處的竹籃子,起初也不知有何用處;只是照樣開砲轟炸,開槍射擊。然而任憑他荷蘭火砲,再凶猛,火繩槍再精準。一旦砲彈,槍彈打到了這些竹籃上,頓都像啞巴一樣,悶聲不響;頂多就是被打碎的竹籃,一堆的沙土飛濺。而且從紅毛城,遠望紅木埕,除了遍佈一堆堆的竹籃子外,亦不見中國士兵。眼前的景象,一時還真讓紅毛城上的荷蘭兵,對眼前景象大惑不解,滿腹狐疑。甚至有的荷蘭兵,更欣喜的認為─中國士兵,應是膽怯荷蘭人的火砲威力,所以早已連夜撤軍。只不過這荷蘭士兵,以為中國軍隊已撤軍的欣喜,約莫也就只維持半日。因為約莫午后時分,紅毛城上的瞭望兵,便陡然發現─原本上午之時,堆在紅木埕靠近海邊的那一大堆竹籃子,居然就像會走路邊。到了午后時分,那一堆堆的竹籃子,居然移動到了紅木埕廣場的中央地帶。及至傍晚之時,那一堆堆的竹籃子,居然更又向紅木埕要塞,移動的更近。

城上瞭望兵,驚覺事態不妙,趕緊向艦隊司令雷爾生匯報。雷爾生匆忙登城,用望遠鏡仔細察看,這才發現─原來大批的中國士兵,居然都躲在那一堆堆的竹籃子後方,並以裝填沙土的竹籃作掩護;更有如蠶食般的,趁隙便搬動竹籃,緩緩向紅木埕要塞推進。這下,眼見中國大軍步步進逼,頓讓雷爾生十萬火急,急吼著士兵開砲開槍;然而開砲開槍又有何用。漫天的火砲槍彈,射擊的再猛烈,同樣也都只是打在竹籃子的沙土上。除了沙土漫天飛濺外,根本一點都起不了殺傷作用。而且讓雷爾生,更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的是─這一堆堆的竹籃子與躲在其後的中國大軍,縱是在猛烈的砲火中,卻依然不斷向紅木埕要塞移動,與蠶食般的逐漸逼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