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涯勝覽:忽魯謨斯國。自古裡國開船投西北,好風行二十五日可到。其國邊海倚山,各處番船并旱番客商,都到此地趕集買賣,所以國民皆富。國王國人皆奉回回教門,尊謹誠信,每日五次禮拜,沐浴齋戒。風俗淳厚,無貧苦之家。若有一家遭禍致貧者,眾皆贈以衣食錢本,而救濟之。人之體貌清白豐偉,衣冠濟楚標緻。婚喪之禮,悉遵回回教規。...
王以銀鑄錢,名底那兒,徑官寸六分,底面有紋,重官秤四分,通行使用。書記皆是回回字,其市肆諸般鋪面百物皆有,止無酒館。國法飲酒者棄市。文武醫蔔之人絕勝他處。各色技藝皆有,其撮弄把戲,皆不為奇。...
駝馬、騾、牛、羊廣有。其羊有四樣:一等大尾棉羊,每個有七八十斤,其尾闊一尺餘,拖著地,重二十餘斤。一等狗尾羊,如山羊樣,其尾長二尺餘。一等鬥羊,高二尺七八寸,前半截毛長拖地,後半截皆翦淨,其頭面頸額似棉羊。角彎轉向前,上帶小鐵牌,行動有聲。此羊性怏鬥,好事之人餵養於家,與人鬥賭錢物為戲。又出一等獸,名草上飛,番名昔稚鍋失,如大貓大,渾身儼似玳瑁斑貓樣,兩耳尖黑,性純不惡。若獅豹等項猛獸,見他即俯伏於地,乃獸中之王也。...鄭和譯官馬歡~~~」


一、帖木兒帝國的威脅與忽魯謨斯國

明永樂十六年(西元1418年),西洋忽魯謨斯國(今伊拉克與伊朗波斯灣沿岸)。忽魯謨斯國,乃為古波斯國之地。自古以來,波斯國本為西洋之大國。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後,蒙古大軍西征,由中國之西域及至歐羅巴洲,建立了四大汗國。即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兒汗國及欽察汗國。而這波斯國,就被蒙古大軍所滅,併入了伊兒汗國。伊兒汗國滅後,帖木兒帝國興起。帖木兒國皇帝帖木兒,乃久居突厥之地的蒙古人,迎娶了成吉思汗的嫡裔之女為妻,更自詡其是繼承成吉思汗的正統。因此野心勃勃的帖木兒,於西域東征西討,一心就想恢復大蒙古帝國的疆域。併吞東察合台汗國後,整個中國西域及歐羅巴洲的偌大疆域,已盡落入帖木兒帝國之手。而波斯國,亦被帖木兒帝國所併。

明永樂初年,野心勃勃的帖木兒,揮軍東征大明國,造成大明國的重大威脅。幸好於永樂四年,帖木兒病逝,其大軍方從大明國撤退。其年,正逢三寶太監鄭和奉皇命,率領龐大的寶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然三寶太監鄭和,從第一次出使西洋,及至第三次出使西洋,最遠都僅達印度之古里國。第四次出使西洋,方抵古波斯國之地的忽魯謨斯。亦是繞過了東西洋萬里海路,鄭和所率的寶船隊,終抵達了帖木兒國的大後方。而當時,中國寶船隊來到了忽魯謨斯國,正也可謂是來的及時。因前三次出使西洋,忽魯謨斯仍是帖木兒國所掌控,所以鄭和亦不敢率船隊,冒然深入敵後。但第三次出使西洋,於印度古里國之時,就已有傳聞。說是波斯國之地,有個土庫人的頭目,名叫阿拉優素福之人,已然起兵反帖木兒國,並率土庫大軍,攻佔了巴格達。且阿拉優素福,更在忽魯謨斯,建立了反抗帖木兒國的黑羊王朝。

傳聞中的黑羊王朝,即為忽魯謨斯國。其國剛建立,與帖木兒國之間,仍不斷有交戰,岌岌可危。正逢鄭和第四次出使西洋,率龐大的船隊來到了忽魯謨斯國。而這中國龐大船隊的來到,對忽魯謨斯國國王阿拉優素福而言,無疑就像是一場救命的及時雨。當時阿拉優素福,自是親到港口,展開雙臂,熱烈歡迎中國寶船隊的到來。並派遣使臣,帶上厚禮,隨寶船隊前往中國,向永樂皇帝朝貢。而三寶太監鄭和,亦在忽魯謨斯國,建立了一個官廠。象徵天朝中國,將以忽魯謨斯國,為西洋的重要據點;並在當地進行與阿喇壁人及回回人的市舶貿易。表面上,鄭和在忽魯謨斯國建官廠,說是為了兩國的市舶買賣與互惠互利。然而明眼人,一見即知。鄭和率近三萬人的龐大艦隊,經得萬里海路,來到忽魯謨斯國,絕非只是為了做生意與買賣。或者是為了所謂的宣揚天朝浩瀚皇威,這麼簡單。

畢竟對大明國而言,盤據整個西域,強盛的帖木兒國的存在,始終是個重大的威脅。而其對遠在西洋的忽魯謨斯國而言,更是當前關乎黑羊王朝存亡的死敵。帖木兒國,既是天朝中國與忽魯謨斯國,共同的敵國。於是乎,為共抗這共同的強敵帖木兒國,天朝中國與忽魯謨斯國,一拍即合,自也就理所當然。恰就如漢朝之時,張騫通西域。其目的就是為了到達匈奴國的大後方,去尋找與天朝一樣飽受匈奴國威脅的國家。藉以與其結盟,共抗匈奴國的道理一般。而鄭和奉旨西洋,終於在第四次出使西洋之時,不負皇命,終於到達了西洋,正與帖木兒國敵對交戰的忽魯謨斯國。近三萬船兵的龐大艦隊,滿載火力強大的火砲,來到忽魯謨斯國,恰就更有如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指著帖木兒國的後背。就算野心勃勃的帖木兒,已死於永樂四年。但這把直指著帖木兒國後背的匕首,依然讓帖木兒之子沙哈魯,不敢輕舉妄動。當然這也包括了帖木兒國,將對忽魯謨斯國,也不敢再輕舉妄動。因眼前的情勢,已然變成帖木兒國,被東西包夾。所以寶船隊的到來,對忽魯謨斯國而言,自也是同蒙其利。
鄭和第四次出使西洋,既已來到忽魯謨斯國。而忽魯謨斯國的國王阿拉優素福,亦即備了重禮,派出使臣,向天朝皇帝朝貢。亦即表明願臣服於天朝中國,藉以共抗帖木兒國。於是鄭和第五次出使西洋,來到忽魯謨斯國,自然更是重中之重之事。


忽魯謨斯國的港口。鄭和率寶船隊離開印度古里國後,投西北方向,航行了二十五日,終來到了忽魯謨斯國。而這也是鄭和第二次來到忽魯謨斯國。由於忽魯謨斯港,乃是西洋商賈聚集之地,港口番船雲集,商業甚是發達,百姓亦頗富裕。此地的氣候,亦不若東洋諸國,或是錫蘭國,或古里國,那般如盛夏的襖熱。而是約如中國八九月之時,夏末初秋的氣候,卻是風土甚為乾燥。而其百姓,多身材高大,膚色如古銅,體態健壯。男子多以白細番布纏頭,或回回希賈巾蓋頭,繫以指頭粗的細絲嵌。身上所穿的衣著,猶似罩袍,稱為撒哈喇梭幅。腳下則穿番靴,或是淺面的皮鞋。較之東洋諸國的百姓,多赤裸上身,僅以布巾圍於下體。顯得這忽魯謨斯國,其國人衣冠濟楚標緻的的文明,更像於中國。至於百姓所居之屋舍,亦多為磚石所造,或是土造。不乏有大戶人家,屋舍以石砌三層,高四五丈者。亦有木造屋舍,起造如樓者。較之寶船隊前所到過的東西洋諸國,多是茅草屋,或是以椰子樹所造之屋,大異其趣;且更顯文明。

寶船隊泊靠忽魯謨斯港口,第三日。是日,氣候宛如秋高氣爽,帶著鹹味的海風徐徐,鷗鳥在海面逆風而飛。正是鄭和率領使節團,前往忽魯謨斯國王城,去拜見國王的好日子。然而上千人的龐大使節團,還在港口整裝準備,尚未出發。卻見有一大隊忽魯謨斯國的人馬,一路敲鑼打鼓,吹奏管弦,浩浩蕩蕩的,直朝港口寶船隊泊靠的碼頭而來。只見那大隊人馬,少說也有數百人,不下於天朝使節團的規模。且見走於行伍最前的,是行列整齊,數百個手執彎刀與盾牌的精壯士兵。士兵之後,則是上百匹馬,排列整齊的組成馬隊。且見馬上的騎兵,個個手擎大旗。旗兵之後,則見一二十隻的大象。只見那每隻大象的頭背上,皆披有織錦的彩布,裝飾甚是華麗。象背上則像是搭著頂轎子,那每頂轎子同樣裝飾華麗,金雕玉琢。顯見轎內所坐之人,當皆為尊貴之人。大群的象隊之後,則是一大隊上百隻的駱駝隊。且見這一大隊的駱駝隊,有的駱駝拉著馬車,車上滿載箱子。有的駱駝更拉著大木籠,木籠的欄柵內,則見罕見的飛禽走獸。甚至還有高大如樓般的巨獸,卻不知是何物?
刀牌兵、騎兵馬隊、象隊、駱駝隊...。光見這龐大的行伍陣仗,當也知除了國王外,還有誰能擺出這陣仗。原來是忽魯謨斯國的國王阿拉優素福,得知中國的艦隊,已經來到忽魯謨斯國的港口後。因等不及鄭和率使節團前往王城。國王阿拉優素福,即已迫不及怠,自己帶了龐大的迎賓團,不辭辛勞,走了一日,親自來到港口迎接。


忽魯謨斯國的國王阿拉優素福,髮鬚盡白,年已古稀,此刻就騎著駿馬,走在馬隊的最前方。而騎馬走在其旁的,則是王子傑汗沙赫。見這阿拉優素福的模樣,希賈巾蓋頭如酒罈上蓋布,加金錦之頂,身穿金錦罩衫衣袍。一臉黝黑滿佈皺紋,並無富貴之相。眉宇常帶憂愁卻堅毅的神色,倒像是個一生勞碌的莊稼漢。而這也難怪。因為阿拉優素福,雖為國王,可其一生卻也沒過怎樣大富大貴的好日子。談起其一生,更是為了忽魯謨斯的建國,皆在與帖木兒國對抗。且說約四十幾年前,當時身為土庫曼族頭目的阿拉優素福,年僅三十餘,即率土庫曼族人在波斯大不里士一地,建立了黑羊王朝。然而這對帖木兒國而言,這卻是造反。自此雙方展開二十年的征戰。最後黑羊王朝被帖木兒所滅,而阿拉優素福,亦敗逃往埃及國。
爾後在埃及國,經得六年的臥薪嚐膽與生聚教訓。阿拉優素福,又重返波斯的大不里士,並號召土庫曼族人挺身抗帖木兒國。此後又是展開十餘年的征戰。最後阿拉優素福,率領的土庫曼族人,終於攻下了巴格達。且在巴格達又正式建立了黑羊王朝。只不過這個時候的阿拉優素福,早已成了一個髮鬚盡白,七十多歲的老人。征戰一生,王朝初建,國王卻已垂垂老矣。而強大的帖木兒國的威脅,更從未曾稍減。這正是讓阿拉優素福,日夜憂心之事。幸好,土庫曼族攻下巴格達城,正式建立黑羊王朝後。隔了二年,中國龐大的艦隊,即已來到忽魯謨斯港。正是鄭和第四次奉旨出使西洋。
二百多艘的海船泊於港口,遍海雲帆,其壯盛自古未見。當時阿拉優素福,親自到港口迎接中國的龐大艦隊,感動的差點眼淚沒奪眶而出。恰有如對帖木兒國的征戰,孤軍奮戰了四十幾年,終於看見援軍的到來。只因帖木兒國,著實強大,使得忽魯謨斯國的四鄰之國,無不對其恐懼。正因害怕得罪帖木兒國,所以對於阿拉優素福率土庫曼族的造反,更無一國敢對其伸出援手。黑羊王朝建了又滅,滅了又建。四十幾年的征戰,生生死死,對阿拉優素福而言,確實都是毫無援助的孤軍奮戰;甚至幾度絕望。然而在忽魯謨斯港,見到中國龐大艦隊的到來,於阿拉優素福充滿憂愁的眼中,彷彿又綻露出了希望的光茫。恰如久旱逢甘霖。中國龐大艦隊的到來,對阿拉優素福而言,確實有如一場及時雨。因為中國乃是與帖木兒國一樣強大的國家。而孤軍奮戰,時時風雨飄搖的忽魯謨斯國,若能有中國這樣強大的朋友。一來,不但能穩定舉國軍民之心,全力對抗帖木兒國。二來,亦將讓帖木兒國,投鼠忌器,有所忌憚。由是,對於中國龐大艦隊的到來,阿拉優素福無不展開雙臂,熱烈歡迎。甚是有如溺水之人在海中抱住的一根浮木般,為求活命,無不緊緊的抱住,不敢鬆手。


忽魯謨斯港。刀牌兵、馬隊、象隊、駱駝隊...不知幾百人的大隊人馬,方來到港口。一見遍港的中國大船,忽魯謨斯國王阿拉優素福,顯得相當的興奮。幾乎是扯著喉嚨,一路的高喊:『中國的好朋友。你們終於來了。自從你們前次走後。這二年來,我日夜盼著你們再來,盼得連頭髮鬍子都白了呀。哈哈哈...』豔陽下的港口邊,中國的使節團本亦整裝待發,準備前往忽魯謨斯的王城。此次已是第二次來到忽魯謨斯國,鄭和亦識得國王阿拉優素福。驟見國王阿拉優素福,領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港口。當下鄭和忙不逸乎的奔下寶船,趕緊命將官召集使節團與船兵,列陣迎接。雙方相會於港口邊,頓是整個岸邊一片好不熱鬧,鬣鬣海風旌旗飄,吹篳篥鎖樂聲揚。且見那忽魯謨斯國的大隊人馬,方停下腳步。國王阿拉優素福,迫不及怠下了馬,即快步朝著鄭和而來。蓋頭的希賈巾下,一張滿佈皺紋的臉上,裂嘴而笑。邊學著中國人拱手作揖,國王阿拉優素福,即滿口直說:『鄭大人啊。中國的好朋友,好久不見啊。這二年,我可是日夜盼著你們來啊!』

鄭和見國王來,亦忙趨前相迎。拱手作揖之際,讓一個老國王前來迎接,難免臉帶愧色,嘴上直說:『國王,怎敢勞動你親自前來港口。原本我正準備率使節團,前往王城拜見您哩。沒料到國王會親自來港口。這真是讓我過意不去啊!』鄭和見阿拉優素福,親自來港口,確實內心是有點過意不去。因為阿拉優素福已是個年逾古稀的老人。除此外,此次來到忽魯謨斯國,驟見之下,鄭和更覺阿拉優素福的臉上,似略帶病容。且見其略顯佝僂的身體,與二年前相較,更似大不如前。就算是滿臉堆著笑容,但國王阿拉優素福,竟猶似抱病前來港口,迎接中國的寶船隊。

『鄭大人啊。我怎能不親自來港口呢?為了看你們中國這麼大的大船。就算是老得走不動了,給人抬著,也要抬來啊!哈哈哈~~』實話說,從阿拉優素福的身上,鄭和總能看到他與永樂皇帝,似有什麼相似之處。一則,可能是阿拉優素福與永樂皇帝一樣,皆為了建國或對付強敵,一生征戰於沙場。只不過阿拉優素福,其建國之路,更為坎坷,且強敵依然壓境。讓其臉上難免帶有憂愁神色。二則,當就是阿拉優素福,與永樂皇帝一樣,身上似都帶有皆有一種不肯屈服於現實,以及讓人折服的豪氣。也就這種不肯屈服於現實的豪氣,永樂皇帝也才敢力排眾議,派遣這麼龐大的寶船隊出使西洋。甚至還來到了這遠在十萬八千里海外的忽魯謨斯國。豪爽的大笑幾聲後,見阿拉憂素福,兩眼綻放自信。當即就像是有什麼稀世罕見的寶物,要拿出來給朋友看一樣。腰桿子一挺,見阿拉優素福,即對鄭和又說:『鄭大人啊。快過來看看。這二年來,我知道你們會再來。所以為了想張羅一些稀世之物,來進貢給中國的皇帝。這可真讓我費了不少的精神啊!』語畢,阿拉優素福,即領著鄭和及一干使節,往其駱駝隊的方向走去。
「到底忽魯謨斯國王,準備了什麼罕見寶物,要進貢給永樂皇帝?」其實鄭和與眾人,也無需走近那駱駝隊。因為遠遠的就能看見,那駱駝隊之間,有一龐然巨獸。那巨獸少說有二丈高,甚是讓人驚駭。要說,一般的駱駝已經比馬大上許多。但那巨獸之高大,恐怕二三隻的駱駝疊起來,都還不及其高大。其高大巍峨,體態之雄偉,可謂在中國,千古未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甘仔轄‧鰲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